当我成为“一群人”中的一员,我就“发疯”了
1
不知道你有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
也许你是个性格比较内敛的人,平时很少大声说话,但是去听演唱会时,你可能就会抛弃羞涩,和别人一样疯狂地叫喊;
又或者你平时很礼貌,不会说脏话,但是打游戏的时候,听到其他人开麦都说脏话,你也跟着一块说。
这些在你身上发生的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发生在群体中。
群体能引发人的唤起状态,在这样的场合中,你会产生兴奋感,表现地与平时不同,也可能会因为受到别人的激励,而表现地更好,这是群体对我们的积极影响。
不过另一方面,在群体中,也更容易出现社会懈怠的现象,比如一群人作为一个团队一起工作,就很容易出现某个人在团队里浑水摸鱼,这是因为在群体里,人们的责任被分散了,“一个人挑水喝,两个人抬水喝,三个人没水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当群体的唤起和责任扩散结合到一起,你会发现,社会规范对你的约束力变小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被环境的气氛感染,从而做出一些,在你一个人时,不会做的事。
比如做出一些冲动化、情绪化的行为,导致恶性的结果。
这就是去个体化。
2
去个体化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思廷格等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们认为:
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会丧失。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当你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你的思考会变得非常不理智,跟着群体的意识和气氛走。
除此之外,个体的自我认同会被群体的行为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的自制力会变得极低,最终的结果是这个群体里人们会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
这种情况在现在互联网时代时常可见,尤其是对粉丝圈,你本来是一个很理智的人,但当你加入粉丝圈之后,你可能会跟着其他人一起去做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比如:
对不认识的人无止尽的谩骂,P别人的遗照,对他进行网络暴力等等。
但在你的粉丝圈里,你以及你的同伴都会认为自己是在主持正义,是在抵制罪恶,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你现在看看自己发出来的那些话,你现实生活中敢对别人说吗?
当你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开始,你的行为就不受你自己控制了。
知道群体的影响后,我们除了要运用好群体的积极影响,还要注意避免群体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从积极方面来讲,你可以和一群优秀的人相处共事,这样积极的群体氛围容易激发你的潜力,让你在他们身上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从而让你自己变得更好。
而避免群体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就是要求你在行动前,可以先想一下,这些行为是不是在伤害别人,如果这会儿只有你一个人,你还会做出这些行为吗?
这样地自我思考可以约束你,从而避免你做出一些冲动的恶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