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的三重境界
智库研究是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成效的重要支撑。因此,如何做好智库研究,进而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智库学者们所需思量的重要议题。做好智库研究,首先是要弄明白智库研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也就是智库研究的境界问题。总体来看,智库研究有阐释政策、提出点子和形成思想三重境界。对智库研究境界的认知程度,将影响到智库研究能否做好以及新型智库建设能走多远。
以操作化为导向的政策阐释。这类智库研究主要以阐释政策为主,以解决政府当下面临的特定问题为目的,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一般而言,从事智库研究就是要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措施,就是要拿出政府用得上、可操作、够得着的研究成果,就是要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谋政府之所谋。因此,紧跟政府决策、紧贴政府人员,自然成为智库学者从事智库研究时的现实举措和可行路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说是在做智库研究,自然就难以拿出好用、管用和能用的接地气、有灵气和冒热气的智库研究成果。另外,抱着阐释政府决策的想法和目的,个别智库学者往往是政府所想即为自己所思,政府所做即为自己所研,政府所虑即为自己所究。在他们心中,智库研究就是要对政府所出的决策以及即将要作出的决策,或者进行学理上的阐释,或者进行拾遗补缺,或者进行宣传推广。概言之,就是对政府决策进行科学合理的阐释、分析和理解工作。
应当说,政策阐释是智库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智库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方式,是智库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也应意识到,智库除了为政府即将出台的决策或已有的想法进行及时推广、研究和阐释,还应更多地为政府在相关政策尚未出台时作出更多符合行业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研究和阐释,为政府更好地作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备选方案;应更多地为政府在决策出台后的经济社会影响与作用进行第三方评估、独立评价,为政府更好地完善政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如果单单是在已有知识系统和政策百宝箱内进行简单循环,这样的智库研究成果很难达到预想的目的。
以“出点子”为目标的献计献策。这类智库研究主要以提出点子为主,以提出有新意、有创意和有特点的政策方案为目的,注重创见性、创造性。无疑,智库研究就是要给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提供政策建议或备选方案,就是要以能提出为政府所采纳的好主意、好方案、“金点子”为目标追求。为了出点子,也为了出更多的“金点子”,智库学者需进行资料查阅,开展历史研究;需进行经验对照,开展比较研究;需进行科学论证,开展学理探讨。当然,以技术化为目标的献计献策,需要避免异想天开,不能只要政府没有提过,不管现实是否可能,自己认为有创新、有亮点、有新意,便形成各类咨询建议文本;需要力戒能打动领导人第一感觉便行,对点子的系统性、思想性和战略性不做过多思量,对点子所涉及的相关政策、法律和制度等缺乏深度研究的想法和做法。
出点子、提建议作为智库研究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智库学者需根据自身的学科积累,提出有创意、有前见的好点子,尽可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某些启发,注重增强各种点子和对策建议的系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进行后续相关研究,提出既能解燃眉之急又能给出系统之策的良计。需要注意的是,智库研究应注重长期积累、研究聚焦,系统思考、整体谋划,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热闹哪里凑”,敢于和善于攻难关、啃硬骨头,进而在党和政府需要时真正能献金策、出良策。
以战略性为追求的深度研究。这类智库研究主要以形成思想为主,以谋划长远发展、瞄准未来需求、推进整体协同为目的,注重研究的系统性、超前性。从类型而言,可以把研究大体分为智库对策研究与学术理论研究。不论是智库对策研究还是学术理论研究,都有特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但由于二者在研究手法、研究目标和研究实效上的差异,在实践中难免存在“误解”。其实,学术研究并不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没有实用性和实效性。智库研究也绝不是只写政论性文章,没有理论性、不讲方法论。不少智库学者尤为强调研究的超前性、思想性、理论性和战略性,注重形成能够系统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智库学者的政策研究报告,一般是也必须是持续性研究的产物,是智库学者长期耕耘和持续积累的结果,而不单纯是对已有政策的阐释或者某个突发奇想的点子。能否拿出对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指导性价值的思想理论,让决策者豁然开朗,让社会平稳运行,这是智库研究者所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智库研究的至高境界。
总之,阐释政策、提出点子、形成思想是智库研究的三重目标。从研究追求而言,智库学者理当以拿出对政府决策有指导性价值的系统性思想和战略性谋划为最高目标和价值追求,尽可能多地给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备案方案或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