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式“凡尔赛”:喜欢假低调、真炫耀的人,都是什么心理状态?

最近的网络热词,当然非“凡尔赛式”莫属。
“凡尔赛式”,起源于70年代描述法国宫廷与贵族日常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里面全是法式奢靡生活方式的效仿与呈现,一路发扬至今,就变成了部分网络群体炫富的范本。
富贵人间的满足感,必须有所彰显。而看似低调实则张扬的表现形式,又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群体的智商软肋。
所以,用“凡尔赛式”记录自己生活的人,都是些什么心理状态呢?
一、 人的审美需求
拥有好东西后,人对美的需求就得以满足。审美需求是著名的马斯洛需求中的其中一个。
马斯洛提到,人类对审美的需求有四种:
  1. 对称
  2. 井然有序
  3. 外观美
  4. 平衡
审美,是人的一种内在感受,也是人心灵活动中对事物极为具体的感觉。当人近距离地感受到美,最先被升华的就是精神意识。
其次才是物质被捧在手中、穿在身上、驾驶在路上、住在其中的,种种身体上的细微感觉。
当人从内到外地感受到美,精神上会意外地放松警惕,从而会真诚地释放自己内心的感觉,会希望所有自己认识的人,传递此刻的感受。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震撼和打动了自己的东西,有十足的赞誉和信任度,并非常想把这种赞誉和由此带来的喜悦扩散出去。
而如何传递,用何种方式传递,就与个体的性格、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语境、表达重点相关联。
二、 感受到美的人如何传达自己的审美
受过精英教育者,表达通常都较为理性,这种只表达给周边圈层人群看的“审美感受”,通常语调自然而懒散,图文重点会放在精神、感觉上,旨在表达自己此刻与美好事物相处,而引发的对生命、时间、世界的美好和愉悦感,有时候甚至是祝福、祝愿与祈祷。
这种纯粹精神上的愉悦传递,很少会引发人们的不适和不快,相反,当圈主以图文表达出来的时候,往往会引发人们内心的荡漾和嘴角的微笑,没有人会认为眼前所见一切,是一种炫耀。
而另外一类人,在审美表达上,却是完全不同的路径。
比如这一周或者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凡尔赛式”。一部分人喜欢“凡尔赛式”这种表达,尤其是自己并不真正拥有,却又无限靠近的时候。
因为不是真正拥有,所以秀的时候不那么简单之、直接、粗暴,而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既要告诉外界我“拥有”的一切不是普通人所能接近享受的,又要非常巧妙地隐藏自己并非正主的尴尬身份。
这就是我们经常都会看到的那种欲盖弥彰,比如:
“老公又送我一辆粉色兰博基尼,这颜色也太直男了吧。怎么告诉他我不喜欢呢?”
“真奇怪为啥开不了门……”图是一把正在开门的宾利车钥匙。
“我能把车好好停在学校里吗?”图是鱼叉标志的方向盘。
“给我送个钥匙有啥用?这难道能当饭吃的吗?你不如送我炸鸡配薯条。”配图则是一把奔驰车钥匙。
看明白后的围观群众,迅速为这些在审美表达上独树一帜的群体,总结出了名为“凡尔赛式”语体特色:
  • 1.通篇先抑后扬,明贬暗褒
  • 2.尤喜自问自答,自我贬斥和犯傻
  • 3.狡黠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相对于第一种对高贵、美好、纯粹美的表达,我们来看看第二种表达。
一方面因为第二种凡学式表达明显愚昧而张扬,滑稽而不失自以为是。另一方面是因为通常这样炫耀的群体,在职业、教育程度、个体身份地位、个人格局见识、圈层属性上都不是真正的富有,却一定要不合时宜地表现出内心的虚荣与渴求。

无论是云淡风轻式的自我陈述,还是凡尔赛式的花式炫富,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一种表达。区别仅仅在于,是真正的满足和情感宣泄,还是为了炫耀而炫耀夸大其词。
说到底,这都是对完美人性的需求。那么,完美的人性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完美人性需求就在于:人不同于动物,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
无论是哪一种人,都只有在这两种需求都得到满足之后,才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也只有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人才能彻底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人才能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有意义,才能在人性层面上获得圆满。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活得不那么快乐。
这种不快乐感,并不是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的,而是精神需求没有得以实现的原因。
凡尔赛式记录自己生活的人,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物质愚蠢,而是先于所有人得到物质满足后,再全力追求精神满足的表现。说起来,倒是应该被羡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