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山翻车并非偶然
因为把《鹿鼎记》演成了耍猴戏,张一山被骂上了热搜。
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超级ip,这样的韦小宝,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当然,新版《鹿鼎记》的扑街,绝不只能甩锅给张一山;
剧本有极大的硬伤,比如全书一共五十回;
前四章全是铺垫,主线迟迟不肯展开,谈明史案、陈近南、茅十八与盐贩子冲突、误打误撞结识海大富...
目的只有一个,将韦小宝这个绝对主角“立起来”。
看完前4回,没有人能用一个词概括韦小宝的性格。
可新版呢?30分钟草草讲完大背景,观众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叙事的压力,就全交给了张一山的表演。
挤眉弄眼、浮夸做作也就在所难免了。
且不说《鹿鼎记》之于金庸武侠宇宙的封印地位,也不论整部书对江河日下的感叹,韦小宝的聪明、狡诈、义气、算计,身上复杂又暧昧的人味,绝不仅仅是这种逗比演法能呈现的。
一、《余罪》之后全是烂片
被群嘲后,张一山团队第一时间给出回应,大概意思是承认翻车,自称也有演得不好的时候。
如果你足够细心,捋一捋张一山近几年的作品,会发现他的翻车带有必然性。
从不久前双雄谍战片《局中人》就能看出端倪,那时候,“表演用力过猛”就被观众提出,只不过因为片子体量太小,没掀起大风浪。
2016年《余罪》大火之后,张一山作品质量呈现出断崖式垮塌,从豆瓣评分来看——
3分以下的,4部;
3—5分的,5部;
5—6分的,3部;
7分以上的,没有。
换句话说,自从“余罪”一角火了之后,张一山演的全是烂片;
电影、电视、网大三栖,类型涉及青春、恐怖、犯罪、战争...
什么都演,有本子就接...
那《余罪》之前呢?
应该还属“刘星”一角了吧?
而遗憾的是,《家有儿女》成为现象级作品,靠的是整个团队的力量,一个个喜剧梗,都是编剧深入生活后苦思的结果,是作品带火了张一山,而非张一山成就了《家有儿女》;
话说回来,张一山之所以没走“流量小鲜肉”的路子,也是因为跟“刘星”一角断的彻底;
于是我们看到了《余罪》,看到了张一山清瘦的脸庞下极具爆发力的能量;
在流量时代下,敢于自我打碎重塑,未来可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
可这两年,怎么越演越跑偏?
二、痞帅人设刻意而为?
这两天看到一条评论很有意思——
张一山嘛,长得一般,演技一般,就是人品优秀。
这话细琢磨挺有意思,我姑且推断,这位网友的所说的“人品”,指的是张一山的人设。
曾经有张gif图在网上疯传,内容是张一山和TFboys对比,张翘着二郎腿顾着腮帮子大吃特吃,全然不顾远方的记者和镜头,相比之下其他人要拘谨很多;
还有一个话题,就是张一山在红毯环节跟杨紫嬉皮笑脸,杨紫佯装抬手便打;
张一山剃光头、张一山棉被服、张一山吃鲱鱼罐头...
总之,这些新闻有意把张一山引向一个“不顾形象,追求真实”的人设。
看似平平无奇,却极具话题度。
他的对头,就是如今万恶的流量明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类似“王俊凯演技被张一山甩几百条街”“张一山五个字评价流量明星”等新闻标题就出来了...
我没架子,我真实,我跟群众没有距离啊~
长此以往,张一山的人品,就好了。
三、小宝还在成长,小张也别傲娇
《鹿鼎记》被群嘲后,张一山团队擦屁股说,小宝还在成长。
这话有点不疼不痒,不咸不淡了:一盘菜炒糊了,你不能说菜的斤两不够吧?
张一山版的韦小宝,聪明地有些幸灾乐祸,胆小地有些抱头鼠窜,高兴地又有点徒有其表,其实总结起来就四个字——
用力过猛。
详细点说,就是过度夸大角色情绪。
我很讨厌一个词,演技炸裂。
好像表演的激烈程度成了衡量这门手艺的唯一标准了。
三届奥斯卡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说话轻声细语、起手轻拢慢捻,你看他哪个是挤眉弄眼得来的奖?
《色·戒》里的易默生,梁朝伟纹丝不动,仅靠一个背影就把角色内心的复杂演了出来;
余罪的爆发式怒吼,是角色性格使然,是人物在“做内鬼”的高压下必然的反应;
如果所有的表演都靠挤眉弄眼、龇牙咧嘴,那就太小看这门手艺了。
“你这里欠我的用什么还?”
“你清醒一点”
都是用力过猛的典型。
脸上写满我最会演戏,却徒有其表,外强中干,毫无回味空间。
既然选择了一条康庄大道,那就沉下心来自省打磨,小猫钓鱼的故事人人都知道,混娱乐圈嘛,被捧起来很容易,能不被杀掉,才是真本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