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深夜食堂》才有中国味道?黄磊老师,您该去李安导演那报个补习班了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不过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么么哒~
【转载授权和合作咨询请发邮件至2848447305@qq.com联系小妹.】
《深夜食堂》已经播出23集了,那些仍然坚守在追剧第一线的小伙伴,你们的小心脏还好吗?
这部由黄磊领衔、大半个娱乐圈明星客串的中国版《深夜食堂》曾被寄予厚望,小妹本以为它会在同期剧中一骑绝尘。
没想到,播出后却收到了网友的一致吐槽。评分曾一路跌到2.3,差点跌破了豆瓣的最低分纪录。
《深夜食堂》被人诟病的原因太多,比如生硬的广告植入。
比如完全模仿原版,却又学不到精髓浮夸的演技。
比如日式的装修风格,老板的日式着装。
比如,在有原版参照的情况下,仍把食物拍得一点食欲都没有。
而真正触怒观众的,还是在食物与故事的“本土化”问题上。
与其他日剧翻拍作品一样,《深夜食堂》完全复制粘贴了原版日剧的故事、服装、甚至表演方式。
这样的《深夜食堂》,带给观众的只有陌生的不适,哪还有什么心灵上的慰藉?其实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平凡中带有感动的《深夜食堂》。
01
中国版深夜食堂:有熟悉的地道美食
在中国观众的认知里:深夜食堂,离不开烤串、小龙虾、毛豆和冰啤酒这几样街巷美食。
如果这些显得太没技术含量,那么川鲁粤淮扬闽浙湘的任何一道菜系,都能够代表中国的地域特色。
比如之前播出的《花间提壶方大厨》中的各种硬菜,随便一道就足以让中国观众流口水...
面临着这么多中国美食的选择,结果《深夜食堂》却做了开花肠肠、鱼松饭、鸡蛋三明治、以及汉堡包…
在中国,成都担担面、兰州拉面、西安油泼面、武汉热干面抑或是北京炸酱面,有不下十几种的面条种类。
看《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的重庆牛肉面的制作过程,本来不饿的观众,胃也会跟着叫。
结果《深夜食堂》却选择做了方便面...
就算大家和小妹一样,隔一段时间就想吃碗方便面...可是《深夜食堂》却连方便面都做的毫无归属感。
煞有介事地将配料摆在盘子里,潇洒地洒调料包,最后用青菜和牛肉片装饰,想要将方便面的逼格提升起来,却看起来不伦不类。
同样是吃方便面,看看范伟在电影《耳朵大有福》中的表现。
大口吸溜着泡面充饥,光是画面就能让人感受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小妹觉得,这才是它该有的姿态啊!
而老坛酸菜方便面只是《深夜食堂》的一个缩影,它其实代表了这部作品不市井、少人气、故作文艺的弊病。
这一点,《深夜食堂》真的应该和《饮食男女》好好学学。
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中,几乎隔20几分钟就会出现做菜的镜头,菜式很少重复,展示了煎炒蒸煮各种烹饪方法。
一道鸭油菜心时,也要特意强调能、性、味三方面的平衡,既要好吃又要养生,正是传统中餐追求的标准。
做菜片段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活鱼去鳞取胆,活鸡现杀现拆,从视觉上保证了食材的新鲜。
满墙的刀具和俊秀的刀工,能看出厨师的经验手艺。
对比之下,《深夜食堂》满墙的广告,厨房里的妙洁保鲜膜分外显眼,可厨具却少得可怜。
《饮食男女》中的扣肉做法,光是看着就让人流出口水。切出的大肉片肥瘦相间,大火烹炸后迅速放到冰水里冷却,保证肉质的弹性紧实。
而到了《深夜食堂》中,家常菜成了高逼格的精致法餐,盘子上只放了两块...可怜的红烧肉。
对于小妹这样一顿能吃一斤红烧肉的人来说,这样抠门的店铺居然能生意兴隆,老板没被人拿啤酒瓶子追着打实属奇迹。
试问,这种缺乏市井气息的做菜方式,怎么可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
除了厨子难以让人寻找共鸣之外,食客们也让人找不到熟悉的归属感。
在中国版《深夜食堂》里,食客完全参照日式居酒屋的座位,没有采取本土化处理。然而,中国与日本的食客习惯,其实有着天壤之别。
在日本,上班族多加班,又因为其内敛的个性,需要找个地方静静地宣泄白天工作的烦闷,所以常在深夜出没在各种居酒屋中小酌一杯。
而中国人喜欢热闹,不论是吃大饭店还是路边摊,都可以看到中国人围坐在圆桌旁,凑成一堆聊天。
这样的饮食模式,注定了中国人很少会安静地和某位饭店老板畅聊心事,而是热闹地互相寒暄。
完全不顾及中国饮食习惯的《深夜食堂》,只懂得全套照搬日式美食文化,这样的它怎么会不让人尴尬呢?
02
中国版深夜食堂:更有温情的市井故事
美食文化的非本土化让人尴尬,另一方面,《深夜食堂》中围绕在美食背后的故事,同样让人感到陌生。
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在吃夜宵时的故事,每一个都比“方便面三姐妹”絮叨着嫁不出去要生动得多。
就算比起深夜食堂的日本原版,中国人自己的美食故事,动起人来也毫不逊色。
比如《饮食男女》,可以算做将美食与故事交融的最好的片子之一了,6次吃饭的场景就把退休厨师老朱和三个女儿的故事串联起来。
在剧中,做得一手好菜的退休厨师老朱妻子早逝,三个女儿也早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工作,虽然仍住在一起,却只有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才能把所有人凑齐。
这样的故事情节,是当下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缩影,观众是在看电影,也是在看自己。厌倦了家宴的女儿们,与孤独守望的老人,成了故事的两个极端。
在这里,每一次走形式的家宴过后,都可能代表着一种渐行渐远的分别。
开头老朱施展厨艺的部分,就是为了第一次家庭聚餐做的准备,梅菜扣肉、松鼠桂鱼、春卷、蟹粉小笼包等等一大桌子菜,满满都是代入感。
面对这一桌丰盛的美食,各怀心事的三个女儿却围坐在桌边,每个人都心不在焉。
第一次的家宴上,二女儿突然宣布自己买了新房子要搬出去住。父亲开始退化的味觉,似乎也预示着整个家庭分崩离析的开始。
第二次家宴,二女儿投入买房的钱被骗光了,她只能暂时和父母姐妹住在一起,窃喜的父亲,代表了中国老年化群体渴望陪伴的心声。
第三次家宴时,小女儿家宁突然宣布自己认识了一个男孩,不仅要和他结婚而且已经怀了孩子,就这样匆忙地搬了出去。
第四次家宴时,曾经要陪着爸爸一辈子的大姐,也宣布了自己结婚的消息,匆匆坐在体育老师的机车后座离开了家。
送女儿们离开的老朱,成了最孤独的守望者。曾经,他把对女儿的爱融入到饭菜里;现在,一家人却没了集体坐下来吃饭的时间。
并且失去了味觉的他,也无法再做出家一样的味道。
最后就连父亲自己,也搬离了这里。
在第五次家宴上,父亲把大家和邻居梁伯母一家召来,梁伯母以为老朱要向自
己表白特意打扮了一番,她像是女主人一样招呼大家吃饭。
可父亲却做了个惊人的决定,要和梁伯母的女儿锦荣结婚搬出去住。
这段老少恋让人大跌眼镜,梁伯母诅咒他下地狱,家里乱成了一锅粥,二女儿家倩只能在一旁默默流泪。
这个家,似乎被彻底分解了。
搬出老房子的老朱重新回家时,却像是客人一样拎着礼物拜访,这已经不再是他的家。
最后一次家宴,家倩变成了片头的老父亲的角色,在厨房忙活着,大姐和小妹都不能回来,只有自己和父亲两个人吃饭。
曾经和父亲关系最疏远的她,却成了最懂的父亲的那一个。
她照着母亲的食谱做了汤。
父亲尝了后突然味觉恢复了,同时他们父女间的隔阂也消融了。
家就是这样一个,让你想逃避,但又能一刻之间给予你温暖的港湾。
也许,以后老朱每周一次走形式的家宴不会再有,但家庭却已另一种方式把他们牵绊在起。
在这部剧里,父亲对女儿沉默的爱,是赶她出厨房,让她专心读书工作。
关于父亲的童年的回忆总是和某种食物或味道有关。
锦荣之所以能看上老朱,也是因为他能耐着性子做出一大桌子菜,是个爱生活懂生活的人。
中国人喜欢聚在一起吃饭,喜欢在团聚的饭桌上说重要的决定,这种微妙的仪式感正是中国的饮食文化之一。
老朱家的6次家宴,也就此成为了推进故事的纽带。女儿们已经厌倦的家宴,想要逃离家庭独立自由和父亲乐此不疲地准备一大桌子菜,敦促着女儿们吃饭正是中国传统父女关系的代表。
两个女儿追逐着自由恋爱,解放内心,奔离家庭,老朱只是默默地看着她们走远;而当老朱与相差20多岁的锦荣的老少恋终于大白于天下,女儿们却表现出困惑。
当西方思想渗透与中国人骨子里的陈规相互碰撞,倒正像是一出黑色幽默的喜剧。
就像老朱说的,人生不会像做菜一样,准备好了所有东西才下锅,但做出的菜来,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体会。
父女关系、家庭与个人的羁绊、中西方观念的冲突,这些都是上个世纪高速发展中的台湾百姓面临的问题,导演很巧妙地将这些矛盾埋在每一顿饭中。
也许会有人说,《深夜食堂》展现的是众生相,而非《饮食男女》中某一小群体的关系。
那么再看看前辈《舌尖上的中国》是怎样展现底层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人物的。
乡村厨师群体“铲刀帮”,结伴闯荡上海滩,靠着一身功夫和娴熟的刀功立足。厨房内刀光剑影,颇有江湖气。
这样的“带头大哥”要比《深夜食堂》里长得像拉二胡的阿炳的黑社会强多了吧。
评话艺人杨明坤,靠着一张巧嘴说尽天下事,兴趣是和厨师探讨日常小菜的门道,既是百晓生又是美食评论家,这样的角色放在《深夜食堂》中完全可以取代那位夜总会老板。
做黄馍馍的黄老汉,坚持用石磨磨面,常年推车以1元钱1个的价格,穿梭在市集里叫卖;
坚守着超过60年制作经验历史的腊味店的香港人阿添;
在寒冷天气下连续挖藕5个月,只为给孩子赚读书的钱的安徽兄弟俩。
以及从小分隔在海峡两岸的两位七旬老人,终于在台湾重聚,共同品尝遗失了60年的家乡味道。
90后大学生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化身“采蘑菇的小姑娘”,回到山里和父亲一起采口蘑。
这些有着明显社会标签的人物,正是中国发展中的代表群体,他们的故事或悲伤或积极,但总会让人有想要一探究竟的愿望。
其实,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众生相,还是《饮食男女》里用美食展示的人际关系,它们都只是借助美食的外壳来诉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展现着普通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他们穿着中国的衣服,做着中国菜,讲着中国人的故事,才会引起中国人的共鸣,这正是中国版《深夜食堂》该有的面貌。
< END >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凤凰八卦精选
【下套追紫薇,甩锅坑永琪...心机boy福尔康,不甘心只做个保安啊!】
【从面瘫视帝到哭戏之王,救回《深夜食堂》口碑的赵又廷,不只是高圆圆老公】
【技术帖 | 陈学冬VS白敬亭,彭于晏VS杨洋,男明星少年感的命门在哪里?】
【作品连续扑街,投资抄袭被骂,好男人形象险崩…黄磊真要“晚节不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