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利津:打造“黄河口滩羊”金字招牌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肉羊养殖是一项低端产业,不需要多大技术投入。然而,当你走入黄河口滩羊产业园,这一观念将被颠覆。
11月13日,全国媒体利津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利津县盐窝镇肉羊养殖园区,一排排高标准的羊舍整齐排列,羊儿们住上了“小别墅”。蓝色的彩钢棚顶在阳光下闪着光,道路中心的绿化带既为园区做了整体布局隔断,又能净化空气成为绿色观光风景带。这现代化养殖模式的背后,离不开肉羊养殖全产业链条的探索打造,更离不开养殖观念的更新以及勤劳的付出。
地处黄河滩区的利津县盐窝镇,至今已有20多年的肉羊养殖历史,全镇肉羊存栏量达70万只,年出栏量突破200万只,从事肉羊养殖、购销、运输、屠宰加工和兽药、饲料经营的群众达到1.8万人,产值达25亿元,是“中国肉羊育肥基地”、“山东肉羊产业第一大镇”。
“饲养管理简单粗放,抗风险能力弱,人才、土地等要素制约明显。”盐窝镇畜牧办主任吴星华说。想要促进黄河口滩羊产业发展,就要提高滩羊规格、产量和品质,加大技术创新也就成为“必经之路”。为加快推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盐窝镇紧抓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机遇,投资3.6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4200亩的盐窝肉羊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功能型防疫绿化隔离带、5G智慧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综合交易中心,建设高标准羊舍305栋的基础母羊繁育区和标准化肉羊育肥区、无害化处理区、入园暂养区、多功能型绿地区,形成“一带、两心、五区”总体发展布局。目前,园区内一期羊舍已经完工,二期正在紧张施工中,全部建成后,可实现肉羊存栏量40万只,年出栏量100万只以上,将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
为了让人们吃的放心安心,产业园采用5G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肉羊养殖可追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准确掌握肉羊生命进程和生长动态,提高精细化养殖的技术水平和养殖基地管理的能力,更好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通俗点讲,滩羊在养殖期间,这套可追溯系统会一直监控,根据羊自身反馈回来的数据,调整饲料配比、喂养时间、运动量等,动态监测,动态反馈,以达到在肉质口感最好的时候出栏。园区内滩羊的饮用水全部是黄河水,黄河水引入园区沉淀后,由专用管道运输至每个养殖大棚内,确保了水源的充足供给。”盐窝镇畜牧办负责人说。
一条“吃干榨净”的全羊产业链 不养羊也能发“羊”财
“一期建成的150个标准羊舍已租赁一空,正在建设的二期也已全部预定。”园区负责人说,养殖户们对入驻园区热情高涨的原因,皆因为有一条将羊“吃干榨净”的产业链。
2020年,盐窝镇通过对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引导养殖大户、屠宰加工企业、有机肥生产企业及饲料加工企业入驻园区,以肉羊生产为基础依托,以饲料生产为产前服务,大力建设屠宰加工区,以畜产品深加工带动二产增值,以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增强三产服务功能,以有机肥生产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实现“饲料加工——基础母羊繁育——肉羊育肥——屠宰深加工——冷链配送——有机肥生产——粮食蔬菜生产”全产业对接,建设具有盐窝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示范带动利津县乃至东营市的产业融合发展。
对当地老百姓来讲,羊全身都是“宝”。入驻园区后不仅能扩大养殖规模,更能实现便捷的精细化管理。“选择养殖大棚主要是看中它方便,剪羊毛的、卖饲料的、干屠宰的不出家门口就能完成,对于养殖户们头疼的粪便清理也有专人上门,加工为有机肥料,供给绿色粮食蔬菜生产。”已经入驻园区的养殖户薄纯俭说。
瞄准未来,盐窝镇将进一步拉伸产业链条,实现盐窝肉羊产业跨越性升级,将打响“黄河口滩羊”品牌,将盐窝肉羊产品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