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作】莒城里的“中国第一老街”/李守忠
整整一夜春雨未停,洗去了莒城的尘埃,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变得光洁绚丽起来。拂晓时分,春雨停了下来,我披衣起床推开了窗子,清新凉爽的空气伴随着春日里特有的花香氤氲扑面而来,浓郁芬芳,沁人心脾。
顺着滴滴答答的雨声抬头望去,可见对面楼顶屋檐上的雨水还在不停地流淌,伴随这滴滴答答雨声的,还有那断断续续的春风荡漾。这一切,如梦如幻,把我带进了莒城的历史影像,带进了莒城那一道道美丽的光彩如梦。
那是1988年,当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经济腾飞已从南方特区向全国快速扩展,我离别首都北京,从中央警卫团转业回莒,回到阔别五年的家乡。
从汽车站下车,遂步入浮来中路。举目东眺,一条商贸繁荣、门庭若市、人流济济的莒城老街赫然映入眼帘。
之所以称之为老街,是因为她横跨了时空三千年,确切地说是从春秋莒国在此建都时就已修建,历经数千年岁月浸染,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莒城沧桑巨变,唯独这条古街依旧繁华,一直是集莒地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商贸等于一体的综合大街,是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莒城老街。其悠久历史、岁月年轮,堪称“中国第一老街”。她虽然没有北京“长安街”的宏大宽阔,没有南京“新街口”的商贸繁荣,没有上海“南京路”的尊贵显赫,但她却像北京“王府井”大街一样,独领风骚。承载着莒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她更像一条扁担,东挑先祖有巢氏构木为巢的景观之地“屋楼春晓”,西挑四千年的天下银杏第一树和莒鲁会盟的福山“浮来夕照”,挑起了满载莒国文化的中华文明。
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图像文字和牛角形陶号等文物,印证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在这里诞生,中华文明的号角在这里率先吹响。
新中国诞生后,这条古街依然是莒县商贸经济中心,又是县委县政府及所属部委办局的驻地,县武装部、公检法司或沿街而建,或临近而建,县大礼堂、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电影院、文化馆、文化宫、新华书店、县一中、实验小学等县直机关和部门及文化娱乐场所也都集中在这条老街的两侧,更是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是莒地人心驰神往,且进城必去逛一会儿才会心满意足的一条大街。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城西官庄(时属庄疃公社),离莒城四公里。小时候随父亲进城,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有几件事至今印象深刻,历历在目。我家原籍是老莒城西门土门首村,随父亲进城必定要去拜望本族家人拉拉家常里短。父亲还常带我到县政府东西近邻的百货公司一门市(部)、二门市(部)和新华书店,买本小人书或廉价的小商品,看看城里的“热闹”。那时的农村孩子手里是没钱的,没有大人的允许,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心爱的书籍,总是那样爱不释手地翻看着,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放回柜台上。值得庆幸的是,父亲是个电影迷,一年总会奢侈几回,带我和母亲去县人民医院对过的电影院看场电影,那时候的电影不同于现在,是老百姓最热衷的文化娱乐项目,能到县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小时候进城,还有一件最美的事,时常让我回味无穷。从五岁开始,根据父亲的分工,我负责喂养家里的猪羊和鸡狗鹅鸭,而且我一直“尽职尽责地圆满完成”。为此而满意的父亲,总会给我多一份偏爱。进城的时候,带我到莒城老街西首的“国营饭店”,花五毛钱买上一块大炕饼,一碗烩菜,让我吃一顿美味佳肴,算是对我的最高奖赏。父亲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脸上露出欣慰而又充满期待的笑容。如今年近半百的我,生活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吃遍了山珍海味,珍馐美馔,却总也找不到原来那碗烩菜和那块炕饼的味道。时过境迁,虽说现在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充满童年快乐的感觉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的地方当属莒城老街上的县百货公司一门市和二门市,时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国营商场。一门市东西长约60米,在县政府的西侧,老槐树底(汉代城阳王刘章手植槐)东侧,是砖瓦结构的平房,中间隔着五金公司,西侧与县武装部、工业展销门市部相邻。对面南侧依次是大众饭店、城阳供销百货门市部、县工商银行、县邮电局、县烟草公司、县广播站、城关派出所、县鞋厂、县服装厂、工农兵饭店、东方红旅社、红星照相馆等。二门市东侧是城阳公社、城阳美术厂,西侧环街隔路与土产公司门市部、县供销社、县粮食局、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文化馆、新华书店、县委县政府相邻。南侧是城阳卫生院、县饼干厂,北侧是县百货公司。那是一个红色主题的年代,到处红旗飘扬,万众一心。虽商贸流通缓慢,但却井然有序,人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老街变成了红色的海洋,熙来攘往,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那还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时代,不允许个体经营。一门市和二门市主要经营日用百货、服装鞋帽、体育文化用品、纺织针织、儿童玩具等。当时农村还不通电,每到夏天,我最惬意的事就是到一门市或者二门市的吊扇底下乘凉,充满好奇地观赏着飞速旋转的翅膀,享受那风清气爽的快感。那是我记忆犹新的快乐时光。
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莒州商场。
这是第一座仍由百货公司建设与百货大楼齐名的一家大型综合商场。1988年县五金门市部与百货公司一门市同时拆除。五金公司迁至青年路北首西侧重建,百货公司在原一门市和五金公司门市部原址建成了东西长约百米的莒州商场。它上下四层,一楼经营五金、交通、电气、烟酒、副食,二楼经营纺织、针织、内衣、布匹、床上用品,三楼经营服装鞋帽、文化体育用品、劳保用品,四楼是商场的仓库。莒州商场是国营企业,工作人员全部是国家的正式职工。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营商品种类繁多,比前身的一门市所经营的商品种类和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是莒城和全县乃至周边县区向往购物的最佳去处。
新建成的莒州商场东侧直接与县政府(现在建莒王宫)相邻。随后这条老街自东至西又先后建成了供销大厦、新宇超市(苏果超市)、莒州大世界、人民商场(大棚)、浮来商场、正合广场(百货大楼)、东方商场、日百万德福等现代大型商场,前几年又新建成了正基时代广场。这里一直是我县最繁华的商业街道,是我县名副其实的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
城市的发展助推了餐饮业的提升,商家纷纷抢先在这条老街上建设酒店宾馆,先后建成了莒州酒家、浮来大酒店、古城酒楼、鑫浩大酒店、万沙金大酒店,成为莒县餐饮和住宿的中心。白天老街人流如潮、比肩继踵、车水马龙,夜间五光十色、灯火辉煌、热闹祥和。
回首往事,我曾倾心向往的莒州商场和老街上印记心中的那些已拆建筑,虽然已随着莒国古城的建设而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但却永远留在莒城人民的记忆之中。
傍晚,晴朗的天气,落日如辉,白云像仙女一般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与五彩缤纷的彩霞交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我踏着夕阳漫步在莒城中的那条老街,追寻着少年时代的莒城梦想,思索着青年时代的莒城记忆,钟爱在莒城的事业发展之中,让我对这座古城充满了无尽的眷恋和敬仰。
走近建设中的古城,听那隆隆的施工声响,我仿佛看到了一座莒国古城的恢弘气象,夕阳晚照,余晖彩霞,金碧辉映,我仿佛又看到了三十位莒国君王身穿金衣龙袍走出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的莒王宫,向莒国臣民挥手致意的宏大景象,昭示着一个万民欢腾、国泰民安的新时代的到来。
注:该文应莒县政协《莒城记忆》编辑办公室约稿而作
作 者 简 介
李守忠,又名李首忠、守忠,字润生,号乡民俗子,1965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县,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曾为中南海特警。自幼喜爱文学,多次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中华高歌》、《中国建材报》、《羲之书画报》、《齐鲁文学作品年展》、《山东电视报》、《齐鲁晚报》、《日照日报》、《今日莒州》、《莒州文苑》等报刊发表文章。现为山东省莒县新城法律事务所主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副主席,日照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世界汉诗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莒泽园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书记,何乃磊艺术馆馆长、中国《商品与质量》新闻中心特邀记者,《莒州文苑》编辑部主任兼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