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鲁达:我是诗人中最不走运的一个

巴勃罗·聂鲁达(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诗坛。聂鲁达一生著有数十部诗集,被誉为“人民的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评语是:“由于他的诗歌,以大自然的伟力,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 本文节选自他的获奖演说。

女士们,先生们:

我没有从书本里学到过任何写诗的诀窍,任何会让后起的诗人们从中得到点滴所谓智慧的关于写作指导、方式和风格的书,我也决不会去写。

在我一生中,我总可以在某个地方找到我要寻求的明确无误的语言和方式,这不是为了固执己见,而是为了表达好自己的思想。

我认为诗是一时的然而又是庄严的产物,是孤独与相互关切、感情与行动、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与大自然的神秘启示,成对地构成的。我还同样坚信,通过我们把现实与梦想永远结合在一起的活动,一切——人及其形影、人及其态度、人及其诗歌——都将日益广泛地一致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现实与梦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聂鲁达和妻子

诗人必须向别人学习。绝没有不能克服的孤独。条条道路都通到同一点:用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去感染人。

我恰恰是穿过那孤寂的、崎岖不平的、与世隔绝和沉静的地方,才到达那块神奇的场地的,在那里我们能够笨拙地跳舞,忧伤地歌唱,然而正是这种舞蹈和歌曲,完美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以来最古老的仪式,表达了人类的良知和对共同命运的信念。

确实有人,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我是宗派主义者,认为我不可能与人一道坐到友谊和责任的桌子上去。我不想为自己辩解,我认为指责或辩解都不是诗人的天职。

总之,任何诗人都不是诗的主宰。如果有那么一个诗人一味指责自己的同行,如果有人认为可以浪费生命去针对合乎情理的或胡说八道的指责进行辩解,我倒认为,只有虚荣心才能够把我们引到如此极端的歧途上去。

我认为,诗的敌人不存在于写诗或爱诗的人之间,而存在于诗人自己不能求同。因此,任何诗人的大敌,莫过于他自己没有与同时代的最被忽视、最受剥削的人们找到共同语言的能力。这一点,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国度。

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时

诗人不是“小上帝”,不,决不是“小上帝”。他并没有超越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之上的神秘命运。我过去常说,最杰出的诗人乃是每日供应我们面包的人,也就是我们身边的、不自诩为上帝的面包师。他们为了尽社会义务,炊事揉面,上炉、烘烤和每日送面包这样一些既崇高又卑微的工作。

如果诗人有这种纯朴的觉悟,也就有可能把这种纯朴的觉悟变成一个其结构既简单又复杂的伟大艺术品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建设社会,改造人类生存的环境,为人们提供面包、真理、美酒、梦想这些物品。

在为了人人都使他人感受其承诺、对每日共同劳动的专注和热爱这一永无止息的斗争中,只要诗人投身进去,就是和全人类一道奉献了自己的血汗、面包、美酒和梦想。唯有沿着这条人类共同的必由之路前进,我们才能使诗歌回到每个时代赋予它的广阔天地中去,我们也才能在每个时代为诗歌创造出一个广阔天地。

种种谬误使我获得了相对真理,真理也一再把我引向了谬误,谬误和真理都没有允许我(我从来也不谋求)去给所谓创作过程——文学中崎岖难行的领域——定方向,去对它指手划脚。不过,我倒是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即我们自己正在制造我们自己的神话世界的幽灵。从我们正在砌成的东西中,日后会出现我们自己未来发展的障碍。

我们必然要走向现实和现实主义,就是说,必然要去直接弄清我们周围的事物和我们的改造之路,然后我们才会明白——似乎为时已晚——我们已经设置了过度的限制,这种限制不但不能使生活发展和繁荣,反而会把活生生的事物扼杀掉。

现实主义日后必将比我们用以建设的砖瓦有更重的份量,我们把它作为自己坚持的原则,但是我们并不因此就已经建造起我们看作自己义务的组成部分的高楼大厦。反之,如果我们造出不可理解的(也许是少数人能理解的)偶像来,造出最了不起和最神秘的偶像来,如果抹杀了现实及由此衍生的现实主义,我们就会突然发现,围绕我们的是一片无法涉足的土地,是一片满是枯叶,烂泥和云雾迷漫的泥沼,在这里我们会双足下陷,令人难以忍受的隔绝状态会使我们窒息。

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至于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美洲广阔土地上的作家,不断地听到这样的召唤:要用有血有肉的人物去充实那一大片空间。我们深知自己作为开拓者的责任——同时,在那荒无人烟的世界里进行批评性交往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责任,何况那里并不因为荒无人烟,不公正、磨难和痛苦就会少些;我们也感到有义务恢复古老的梦想,这些梦想至今还是石像、毁坏了的古碑,笼罩着一片沉寂的莽莽草原、茂密的原始森林、雷鸣般吼叫的河流所憧憬的。

我们必须使无法表达意志的大陆的每个角落都说出自己的话语,作出这种设想并把它表达出来的任务,使我们心醉神驰。也许这只是支配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人物的情理,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夸张言词,我的大量作品、我刻意推敲的诗句,都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事而已。我想把我的每一句诗都写得扎扎实实,就像看得清摸得着的物体那样,我力图使我写的每首诗都成为劳动的有效工具,我希望我的每首诗歌都成为十字路口的路标,像一块石头,一段木头那样,让他人,让后来的人们,能在上边留下新的标志。

不管我谈到的诗人的这些责任是否正确,我将恪守不渝,我还决定,我在社会上和对待生活所采取的态度,也应该老老实实地具有自己的倾向性。我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看到了光辉的失败,受人冷落的胜利、令人迷惑的挫折。

我登上美洲这个斗争舞台才懂得,我作为人的使命只能是加入到组织起来的人民的宏大力量中去,以满腔热血和赤子之心,连同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希望,一起参加进去,因为只有斗争的滚滚洪流,才能产生作家和人民所需要的变化。

不管我的态度会引起(也可能正在引起)痛苦的还是亲切的非议,我确实无法为我们辽阔而严酷的国家里的作家们找到其他出路。如果我们愿意变愚昧为智慧,如果我们力图使数以百万计的既不识字也不会阅读我们作品的,既不会书写也不会给我们写信的人,在世上确立起自己的尊严,就必须像我说的那样去做,因为没有尊严要成为完美的人是不可能的。

我们继承的是受了许多世纪磨难的人民的不幸生活,他们本是最欢乐、最纯真、用石头与金属建造过神奇的塔楼、制造过光彩夺目的珍宝的人民,可是在可怖的时代迅速遭到摧残,变得无声无息。

我们灿烂的前途主要就是斗争和希望,但是,绝没有互不相关的斗争和希望。每个人身上都有遥远时代,惰性,谬误、热情,当务之急,历史急遽变化的烙印。可是,比如说,如果我曾经为美洲这个伟大大陆的过去效过犬马之劳,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我不是因为参加了我国当前改造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工作而感到自豪,我怎能在瑞典给予我的荣誉面前昂起头来呢?

必须看着美洲的地图,面对着千差万别的情况和我们周围广阔的宇宙空间,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许多作家拒绝接受莫名其妙的神祗给予美洲人民的耻辱与受掠夺的过去。

我选择了分担责任的艰难道路,我没有再把个人当作太阳系中心的太阳那样去膜拜,而宁愿一心一意、谦卑地去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大军服务,尽管它不时会有失误,但它每天总是不顾那些不合潮流的顽固分子和妄自尊大,操之过急的人,不停顿地向前迈进。

我认为我作为诗人的责任,不仅要爱玫瑰花与谐音,炽烈的爱情与无边的乡愁,也要爱我写在诗里的人类的那些艰巨的使命。

迄今恰好100年,一位才华出众的不幸诗人——一个极度绝望的人——写下了这样一句预言:只要我们按捺住焦急的心情,到黎明时我们定能进入那些壮丽的城池。

我相信兰波这句有远见的预言。

法国诗人兰波

我来自一个默默无闻的省份,来自一个地处偏远因而与一切其他地方隔绝的国家。我是诗人中最不走运的一个,我的诗又具有令人痛苦和多雨地区的局限性。但是,我历来对人满怀信心,也从来没有失去希望。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今天才能带着我的诗,也带着我的旗帜来到这里。

最后,我必须对善意的人们,对劳动者们,对诗人们说,兰波说过的那句话表达了整个未来,那就是:只要按捺住焦急的心情,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将给予所有的人以光明、正义和尊严的壮丽城池。

因此,吟唱诗歌不会劳而无功。

(译者:林光)

(0)

相关推荐

  • 翔宝读诗:如果白昼落进......|聂鲁达:诗塾课(116-2)

    点击上方↑↑↑ 蓝字"诗塾"关注我们 "    如果白昼落进...... [智利]聂鲁达 每个白昼 都要落进黑沉沉的夜 像有那么一口井 锁住了光明. 必须坐在 黑洞洞的井 ...

  • 【给孩子的中英文现代诗】《疑问集》之第三首

    今天我们读智利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Pablo Neruda)的诗,这首诗是<疑问集 >中的第三首. <疑问集>之第三首 告诉我,玫瑰当真赤身裸体 或者那是它 ...

  • 聂鲁达诗歌《女王》原文及赏析

    我给你起名为女王.         有人个子比你高, 高过你.         有人比你更质朴,更纯洁.         有人比你更漂亮,比你更美丽.                  但你是女王. ...

  • 外国爱情诗赏析:《你的微笑》〔智利〕聂鲁达

    [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 你需要的话,可以拿走我的面包, 可以拿走我的空气,可是 别把你的微笑拿掉. 这朵玫瑰你别动它, 这是你的喷泉, 甘霖从你的欢乐当中 一下就会喷发, 你的欢愉会冒出 突如其来的 ...

  • 喜欢你是寂静的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远去, 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 --聂鲁达 喜欢你是寂静的 ▷菩提之恶花 图书馆新馆和老馆的区别就 ...

  • 诗歌《聂鲁达肖像》鉴赏

    经常在一切终结         只有音乐黄昏般浮动时         我注意到         他的肖像挂在墙上         高山.野狐掠眼而过         巴勃罗·聂鲁达         开 ...

  • 聂鲁达:诗人的殒落

    上世纪50年代,我还是初中生时就对拉丁美洲文学产生浓厚兴趣,读乔治·亚马多<希望的骑士><黄金果的土地>和巴勃罗·聂鲁达的<伐木者,醒来吧!>,感到大洋彼岸的时势和 ...

  • 智利诗人聂鲁达诗歌精选

    巴勃罗·聂鲁达(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

  • 聂鲁达:丰富的情史和奇葩的性经历,让他成了“情圣”诗人

    (文/水无香) 1, 16岁的那年夏天,少年聂鲁达在一个村子里打暑假工.晚上,他和打工人一起睡在一个打麦场上.他们身上,盖着一层厚厚的麦秸.夜凉如水的凌晨,有个女人在麦秸下面向他游弋了过来. 他屏住了 ...

  • 智利伟大诗人聂鲁达经典情诗20句

    聂鲁达在拉美文学史上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崛起的伟大诗人.他一生有三个主题:爱情.诗歌和革命.聂鲁达把这三个主题都演绎得淋漓尽致,推向堪与马丘·比丘高峰试比高的高度.他的爱情是与他的爱情诗互为一体的.他的成 ...

  • 聂鲁达的“中国化”形象:从革命信徒到情爱诗人

    [摘要]从禁欲的极权年代到解禁滥情的媒体年代,聂鲁达的"中国化"形象一直处于变化.摇摆甚至龃龉之中.而这一形象则大体经历了革命信徒.情爱诗人和传奇男人的塑造过程. 巴勃鲁·聂鲁达( ...

  • 历尽沧桑的诗人聂鲁达

    作者简介:朱景冬,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社会活动家,本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生于智利中部的帕拉尔城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出生的当月母亲便去世,两岁时 ...

  • 天才诗人聂鲁达:13岁发表诗作 19岁发表首部诗集

    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智利著名作家.诗人巴勃鲁·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现已出版发行. 聂鲁达是智利伟大的天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

  • 巴勃罗·聂鲁达[智利当代著名诗人]

    死亡疑云 聂鲁达在政变后曾计划出逃并在流亡后公开反对皮诺切特政权,但他在打算出逃前一天被送往圣地亚哥的一家诊所,在那里死去,终年69岁.官方宣布他的死因是前列腺癌,但在皮诺切特的独裁时代里一直流行着质 ...

  • 大诗人的隐秘岁月——黑岛:聂鲁达的文学地标(上)

    [文学地标] [开栏语]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发生了质的变化. 作家袁明华先生,同时又是一位旅行家,足迹遍及七大洲四大洋,近三十年来孜孜不倦地为全球文学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