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 1 小时就确定了,飞书是我们要找的工具”

对很多团队来说,从被飞书种草,到最终决定使用飞书,并不都是一蹴而就的故事。

但不同的故事里,也有相似的情节:

当现有的工具无法解决随着业务发展产生的新问题时,团队就要寻找新的工具帮助突围。

迷茫探索之际,他们最终找到了相见恨晚的工具。

试用 1 小时就确定了,

飞书是我们要找的工具

张彬  行业:定制家居  企业规模:10人

“我先注册了个人版,试用了不到 1 小时就决定了,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工具。”张彬说。

张彬所在的团队,负责做定制板式家具。他们团队所在的公司,主要业务是进口地板和微水泥。这个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大部分还在用纸做记录,用表格做简单的统计。正是由于这一行业特性,公司的运营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很多不可避免问题。

为了找一个资料,员工之间经常问来问去,即使当下问题被解决了,但日后还是会不断地重复出现。除此之外,这个行业也特别依赖员工的经验,所以只要员工一流动,就意味着公司的知识资产也随之流走。老人走了,新人来了,错误还得再犯一遍。

张彬团队一直致力于寻找一个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但试用了很多协同办公软件,都觉得功能不够完善,而且更新太慢。

终于,他们等来了飞书。

起初, 张彬只是注册了个人版的飞书账号。但在试用中,他就被这个新兴软件的多个功能深深吸引。

短短 1 个小时后,他就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让整个团队都开始用飞书。

在后续的使用中,张彬和他的团队渐渐感受到,飞书的每个功能的背后,都是团队的精心打磨和坚持不懈态度的结晶。令他感触颇深的几个飞书应用里,不得不提的就是飞书文档和飞书服务台。

颠覆了文档的文档

在张彬看来,飞书文档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颠覆了文档。

飞书文档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没有中规中矩的格式。成员们可以在文档里插入视频、业务流程图,从而解析知识,帮助团队里的其他人更好的理解文档内容。

这种可以嵌入万物,和万物互联的形态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文档形态。

这样的颠覆性形态解开了大家的束缚,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尽情发挥,尽情储存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在飞书文档完美的协同作用的帮助下,被进一步沉淀下来。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能在飞书文档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远不止是机器人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飞书服务台。它很像在淘宝购物聊天时的自动消息回复,能够帮助企业自动回复员工的问题。

这就完美地解决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在公司里,一个产品信息经常需要花很多时间问来问去,难以被一次性解决”的难题。

有了飞书服务台,员工只要打开聊天框,输入问题或关键词,就能跟着服务台机器人自动回复的引导一步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想象一下,如果公司固定的信息类知识都被装进服务台,那么单凭服务台这一个功能,公司效率得提升多高啊。”

飞书服务台,不仅仅是智能机器人,更是节省人力、时间,提升企业运转效率的利器。

在张彬和他的团队看来,飞书不只是一款OA办公软件,它完全称得上是企业的协同办公平台。张彬还说:“用好飞书,能省去很多其他的系统,并且让你爱上工作。”

公司的价值观和字节范非常接近,

用飞书感觉相见恨晚

姜文斌  行业:游戏  企业规模:200人

姜文斌所在的,是一家游戏公司。在使用其他办公平台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公司运行中有几个方面的诉求难以被满足。

第一,公司已经坚持使用 OKR 管理超过四年的时间,但仍然没有找到专业及便利的 OKR 管理工具。

第二,公司的企业文化是追求高效组织,所以对协同办公有着很高的需求,但没有找到能够满足要求的协同办公工具。

第三,公司追求极致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希望找到一家充满活力、不断自我更新的工具。

第四,公司之前为了满足各方面的工作需求,所使用的工具大多属于不同的生态体系,这种工具的割裂感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公司希望找到一个拥有综合生态的工具以整合需求。

后来,他们遇到了飞书。

原本就使用 OKR 管理公司的他们,在使用了飞书OKR 后, OKR 的执行率、填写率、对齐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员工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 OKR 管理工具“围绕目标工作”的理念带给人和公司的更大价值。

除此之外,由于飞书一站式生态统一的特性,使得姜文斌团队的工作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各类信息也能做到即时同步和标准统一,协同办公带来的便利性让飞书逐渐被公司所有员工接受。

最后,姜文斌说,因为公司的价值观和字节范非常接近,所以在使用飞书的过程中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非常愿意将飞书推荐给其他公司和客户,从而帮助大家一起提升工作效率,拥有更加愉悦的办公体验。

两次“错过',终于在第三次

迎来与飞书的 aha-moment

王泽腾  行业:互联网、生鲜供应链  企业规模:100人

王泽腾所在的标果科技,是一家在 2020 年刚刚成立的“互联网+生鲜供应链”企业。

他们第一次接触飞书,是 2020 年初。当时的国内办公市场,已经基本是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天下。标果当时只是在新闻上看到飞书免费了,然后去飞书官网逛了逛,并没有深入了解飞书,更别提下载下来亲自体验了。

但很快,飞书第二次进入了他们的视线。那是 2020 年的年中,有人发现标果在用 OKR 做复盘,就问他们为什么用自研的系统,而不用飞书。这时的标果才真正第一次试用了飞书,但体验后仍觉得飞书 OKR 和他们的自研系统相比主要是易用性上的优化,还是没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依旧没有对飞书进行深挖。

又是一个半年,到了 2020 年年末,王泽腾和他的团队终于在飞书文档的使用过程中迎来了与飞书的第一个 aha-moment。

文档是一家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很多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文档系统,但真正能把文档跑起来的却很少。因为文档有时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和 IM 部分很难打通,也就是说员工很难注意到来自文档内的新消息提醒。如果只是和聊天会话做了接口,提醒的效果也非常有限。

但飞书在这方面的设计却让王泽腾团队眼前一亮——文档在消息流里的通知,会直接以文档原样显示出来.

这种形式,不仅能和其他类型的消息提醒区分开来,更容易引起注意,还缩短了从消息提醒到文档内部的路径。王泽腾觉得,飞书文档这样做,确实比其他文档更好用一些。

在发现了这一个 aha-moment 后,他们开始静下心来对飞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王泽腾甚至有连续一星期左右每天研究飞书到凌晨两三点。

仔细研究后,他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 aha-moments:视频里面可以妙享一个文档;日历里面可以直接发起一个日历群;所有功能中都支持“对群授权”更贴近业务实际需求;置顶会话的方式更符合业务逻辑;将置顶和稍后处理拆成两个功能的精妙......

最终,在王泽腾的动员和公司内部几个小团队的试用后,标果决定,完成从其他办公平台到飞书的大迁徙。这绝非一个容易的选择,但标果团队还是认定这次迁移势在必行。

四个月后,标果已经完成了内部系统对飞书的开发,并全面接入到飞书工作台。至此,这次大迁徙彻底完成。

王泽腾说,他记得在谢欣和吴晓波的对谈里,晓波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这是在水泥上种树”。其实标果团队在做的事也一样,要从无到有的在一个成百上千人的组织里冷启动一些工具,一些习惯,一些文化,这并非易事。

但为什么还是选择这样做呢,因为敢于这样做的团队,有目标、有信念、也够浪漫。

写在最后

不管是一见倾心,相见恨晚,还是不断错过但最终相遇,很多飞书用户都和飞书有着这么一段或曲折不易或令人感叹的“相遇故事”。

你是如何知道飞书的呢?

点击加入飞书用户社区,一起聊聊你和飞书的故事吧。

今日互动

你是如何与飞书相识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