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煤基固废综合利用现状

煤矸石是采煤相伴相生的产物,也是我国目前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废。煤矸石、粉煤灰,即使发展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摆脱“废物”这个名称,从伤痕伤痛的泥沼中挣扎过来,它成了“用之无材弃之有过”的鸡肋。它有明天和远方吗?我们也在问。
“这是煤矸石和粉煤灰实现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的四条工艺流程模型,一条是以粉煤灰为原料,生产聚合氯化铝产品,用作絮凝剂,具有净水的功效;一条是以粉煤灰为原料,生产水玻璃联产白炭黑,用作橡胶补强剂;一条是以粉煤灰为原料,经酸浸、喷雾干燥,制备结晶氯化铝产品;一条是粉煤灰结合矿渣,经高温熔融、拉丝成型制备粉煤灰纤维,生产岩棉板和防火纸。”在襄垣固废综合利用研发基地,这样的内容,王佳娜解说了上百次,土生土长的山西姑娘,从没想到小时候家门口常见的废物,正在成为新型材料的宝库。
这些背后,是襄垣这个曾经大量产生固废的煤炭大县,用科技创新点石成金。王佳娜的解说中,有的已经变成了现实,答案就在3公里外。
山西悦百年碳金科技有限公司,国内首家利用活性碳粉原材料生产绿色家居建材的高科技企业,在它的标准化厂房里,一块块成型的墙板正从忙碌的生产线上淌过。防潮防水、隔音保温、阻燃无甲醛,这些碳金新材料,正从山西辐射到河北、河南、山东等周边6个省区,覆盖半径超过了600公里。它们的原料都是工业固废粉煤灰和煤矸石,占比达到了70%和90%。
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襄垣研发基地的实验室里,研二学生杨烨霖正在做实验。用最经济最简单的物理方法将粉煤灰里的微珠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这是他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到现在都没有任何资料可参考,全凭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发现寻找。
与山西大学联合建立固废综合利用研究基地,依托学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对县域内以及全省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转化,襄垣县正把固废综合利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培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基地建成的一年时间里,共立科研项目27项,发表论文42篇,申请专利25个,5个项目完成放大试验,3个项目具备产业化条件。
让创新成为发展常态,最关键的要素是人。廖洪强是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在这里他既是研发者,也是30多个研究生的指导老师。在他看来,把研究机构和生产一线结合在一起直接又高效,效应就是从不缺乏真诚的取经者,每天都会有很多企业来参观考察,用新技术催生新材料,让新材料引导新市场,太多山西企业渴盼能在时代的脉搏中搭上前沿技术的快车,加速自身的转型与发展。廖洪强说他的一项研究用时3年,转化到企业生产线仅仅用了半年时间。
高端彩色固废砖试产成功,GHPC绿色高性能掺合料、粉煤灰无机纤维保温材料、粉煤灰复合板先后完成选址规划,即将完工的总投资5.5亿元固废综合利用项目……通过这些载体,海绵城市透蓄水材料、耐火保温吸声材料、高活性超微粉体材料、绿色家装材料,煤基固废有价元素提取等22项新技术诞生的新材料,把来路精准地指向了曾经的固废物。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发展循环经济的时髦口号,似乎有了越来越多的注解和应用。
熟悉的大地上,煤正在努力由黑变绿,在经历了从合成氨、尿素等基础化学品,向煤制烯烃、乙二醇等高端化学品的升级后,站在煤化工的高地,还有更高峰的煤基新材料“金字塔”等着我们去攀登。在长治这个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已有企业在向下游摸索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材料,进而可用于常见的包装材料、电线电缆等生产。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既包括现有材料的改良优化,也将通过技术创新,探索煤制石墨烯、碳材料、纳米材料等新领域。
展  示  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