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写作型文本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学完了,你如何理解预习导读中的这句话: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这种生存状况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时空、不同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作家池莉
请问:母亲为了一件什么事这么开心?儿子答应去看花。答应看花这件事为什么值得这么开心?我们来读读下面的的对话。母亲(央求般神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笑):“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大家在这两个人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儿子没有表情。没有表情其实就是无所谓,其实就是不耐烦,但是,母亲却是很容易激动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本身就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了。这段时期,你能在具体的动词中发现“我”和“母亲”不同的表现吗?我:突然砸、猛地摔、狠命地捶打 喊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进来 扑 抓 忍住哭声
母亲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是激动的,动作幅度是明显的?从前儿子是封闭的,是自暴自弃的,现在儿子居然答应了母亲去看花的提议,说明儿子内心开始接受自己残疾的事实,慢慢打开自己,跟外界连接。因此母亲自然激动不已。大家发现没有,在儿子瘫痪后和那一天之间还穿插了一个细节。这个细节是?师:母亲因为儿子的自暴自弃,一次次地隐忍,一次次的鼓励,其实——师:母亲因为儿子突然的一小步的改变,欣喜不已,又因为不小心提到“跑”和“踩”这样的字眼,敏感地悄悄退出去——
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史铁生《我与地坛》
细节四: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都是母亲说的话,没有一句话是说自己,每一句话都没有说完。照应下文的哪一句话?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母亲的话一直都是欲言又止,想说又说不出。母亲最终过早离世,而让人在痛心之余,感到欣慰的是,母亲的心意儿女们最终都懂得,就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说。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因为爱得到了传递,所以世界才变得多姿,我们一起来读这个细节: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热烈。你懂得母亲为什么总让我在秋天来北海看菊花的用意了吗?说到底,本文就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就围绕着一件事——看花来写,它为什么这么打动我们,其实就在于它的细节,我们总结一下有哪些细节。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秋天的怀念”来写。所以就形成了这篇文章独特的气质。所以一篇文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细节。所以要想写好一篇具有独特气质的文章,于细节处好好打磨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们在开头提到的作家池莉的话。
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时空、不同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池莉只有你有了你自己的细节,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到那时就会呈现这样的场景: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热烈。
俞春霞:广东省清澜山学校语文老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江苏省十佳“新语教师”,江苏省“蓝天杯”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扬州市学科带头人。与王君老师、陈群老师、杨晶晶老师在《快乐作文》杂志开设合作专栏“我们的写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