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恒丨雾雨巢湖

从裕溪河码头上船的时候便有丝丝凉风袭来。那绵延的薄雾布阵似的锁堤守路,环绕在山峦与河面,缭旋于朦胧天空。

这是一段不长的内河航道,尽管清雾弥漫,但河床不宽,两边的堤岸清晰可见。湖柳依依,看似柔肠绵弱,实乃侠骨至诚,守护着圩堤,守候着岁月。就是在这一路缠绵的柳绿中,船驶了入湖口。

湖面确是开阔,开阔的似乎让人找不着边际。尤其是在这个薄雾弥撒的风中。湖面上的风也是不同寻常,硬是不象陆地上那样肆虐,卷尘荡物,折枝拆叶,借草木生灵尽显自己的威猛。而是始终如一的青睐于湖水,令湖水荡漾,教湖水拍船,辅桅杆扬帆……“风定湖水平,风生湖水活……远疑天上来,还向天际没”。举眉之际,倘不细琢,仿佛船行大海了。但此时的湖面却少了海浪的霸气,多了几丝湖水的盈柔,惟有船碾碎波发出的清脆声响。

曾几何时,“湖光山色”是多少文人诗客的神笔妙言,而此时,灰色的云层象不能击破的玄阵挤压得纤弱的雾网无奈的沉向湖面,那重重叠叠的轻纱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怯怯的、潮潮的化作了水丝,遁入湖面的波纹,挂在游轮的窗户,湿在甲板船头。穷目处,不见青山碧水,没了湖边天际,真可谓“天与水相同”,却全然不见“舟行去不穷”……想那多情才子秦观未曾来过这烟波愁绕的古焦湖,他怎能写出那“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感叹词句?莫非沧海桑田也不能幻变生命的感悟?时事变迁却仍旧延续人生的绝唱……倘若真能如此,我们坐在这虔诚的游轮上,是不是可以窥见船下那当年古巢州繁华的盛市?哪怕是海市蜃楼般短暂再现……

几千年前的古巢州是个盆地,也是座人丁兴旺的鱼城。这里是方圆百里的商贸集散地,集市繁荣,歌舞升平。某一天,一位渔人意外的捕捉到一条千斤大鱼,惊喜得运到城内廉价出售。全城人争相购买食鱼肉,唯独一老妇焦姥和女儿玉姑不食。一叟者过闾对焦姥说:“此鱼系吾儿,汝母女不食,必有厚报。见城东石鱼目赤,城将陷。”语毕便隐身而去。焦老母女惊诧……果然不久的一天,焦姥见东门石鱼目赤,她心急如焚,奔走大街小巷呼号,连失足掉了一只鞋也全然不顾,请全城百姓避灾逃生,然后才携女欲行。忽然晴天一声巨响,大雨如注,洪水横流,巢州下陷。焦姥母女被浊浪冲散淹溺。正在危急之时,那叟者现身急施法术,从湖内长起三座山,将其母女和焦姥失去的鞋托出水面……

“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唐代文学家罗隐的哀叹仿佛至今漂浮在这呜咽的湖面上。我再也无心环湖寻梦了,牵回情绪静静的坐在椅子上闭目愁思,让沉重的身体随波逐流。风起。雾沉。皱波。荡浪。船摇……直至有人喊:“姥山到了……”我转身举目,果然,姥山犹如一只巨大的海龟,漂浮在清浪滔滔的湖面上,又好似一老妇托腮凝神望子,让人顿觉诗意般朦胧,寓言般神秘……

下得游船方知天已下起了小雨。船体湿湿的,不知是湖水拍打的还是雨水淋潮的,让人挨着走都需要格外小心。待穿过湖畔进入上山的青石路,游人早已长蛇阵似的散开。渐渐的,年龄、性别、体力、家庭……自然的使长阵纵队分成了几个小组。我们拾阶而上,全然不顾头顶上细细的雨丝,反而左顾右盼尽情的让秋意浸湿自己的面颊。小孩的童趣与天真与山上美景浑然一体,自然他们成了数码相机的宠儿。曲径两边,杨柳青蒲,果实累累,一派斑斓景色。几声戏语,几句遥问,惊飞了几对飞禽,“扑哧哧“的声响回荡在厚实的雨林中……在不知不觉不感劳累之中我们便到了文峰塔脚下。

这是一座石砖结构的八角塔。仰头寻望,飞檐翘角,雄伟奇妙,塔身灰颜凝重,顶尖一柱刺天。进入塔内,门梯交错,外壁、回廊、塔心暗藏机关,左拐右旋,其乐无穷。途中小憩,亦可辩读塔壁四周的诗词、碑文,抑或欣赏砖雕石像。塔内不仅藏有两广总督李翰章题写的“举头近日”,而且刻有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题写的“中流砥柱”。题刻、匾额、砖雕难记其数,总有几百近千吧。停伫塔中壁窗,或伫立塔顶,顿感风力陡起,呼啸有声,有令人窒息的感觉。塔角所悬铜铃“叮铛”作响,惹山腰丛林灌木遥声呼应。举目远眺,雾漫湖面,看不见烟波浩淼,渔帆点点,只隐隐约约寻得姑、鞋二礁。那是传说中的故事主角。当年古巢州陷落后,人们为颂扬焦姥的德行,又将巢湖取名焦湖,将湖中的山取名姥山、姑山和鞋山。

往事越千年。这个薄雾细雨中的秋日巢湖仿佛还在向游人倾诉着那不老的传说……湖因人的壮举和赞美显得神秘而俊秀,而人也因湖的故事而名传千古。难怪做过几年巢县知县的清人孙枝芳在这里没留下为官一任的可赞政绩,却因为巢湖而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三面青山一面湖,南谯曾说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天与人间作画图。”

归途匆匆。微湿的身躯使下山的脚步有些沉重,我似乎听见足下有空空的声响。这莫不是人们所说的“空谷回音”么?有传说姥山藏有多处溶洞,大的可容百人,且洞内怪石嶙峋,十分险妙,钟乳参差,千姿百态,但这一切都只能留作他日再寻了。在湖边,有小孩不经意中拾得一残缺湖贝,令人仿佛感到拾起的是一页历史。我想起那首诗:

一片云在浮动

轻盈如你  沉重如我

风泄露多少难忘的回忆

举眉之际

一奁湖,如镜如梦  如泣如诉

点点白帆转动着和旋

声声渔歌呼唤着生灵

晚风的湖岸

一只贝——留住彼此的脚步

作 者 简 介

张恒,男,居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行走丨北疆“打卡”:赛里木湖有醉无“久”

    赛里木湖--"中国净海,天山圣湖".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新疆博乐市境内北天山山脉中,湖面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达453平方公里,湖水清澈透 ...

  • 西行慢记之五:青海湖上看日出

    经义小地理 2019年8月4日,海拔2900米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6时,无雨. 收拾完毕,打开房门,太阳正步步向上.我快步走到湖边,艳丽的朝阳从湖面升起,金色的阳光沐浴着湖边的草场,沐浴着露营早起的人们 ...

  • 【转】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诗风词韵中的 巢湖风情 巢湖八百里烟波浩渺 这里有着 动人的山水之胜.林壑之美 孕育着诗情画意 千百年来 无数文人墨客 在巢湖流域留下了吟咏酬唱 不仅丰富了巢湖流域的文化底蕴 更为巢湖的人文景观增光添 ...

  • ​《巢湖赋》/张平

    千古南巢,八皖明珠,天连吴楚,水接桐庐.史称江淮巨浸,名列华夏五湖.后人欲问沉湖事,石涛诗云陷赤乌.浩渺烟波围峻岭,旷达襟怀入画图.三山屏嶂兜风雨,一柱擎天绕鹜凫.春风骀荡摇舟楫,秋水澄明走舳舻.开湖 ...

  • 张 恒丨那年在峨眉山照相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在教育学院上学,有一年的五一期间,我和另外一男一女两位同学结伴去峨眉山旅游. 第一天去的是金顶.听人说峨眉山的日出也很漂亮,于是我们清晨起得很早,带着饮料.熟食,以及防寒的衣服, ...

  • 张 恒丨追逐一条溪流

    雨后的井冈山明显有些潮湿.南方热带气息蕴积已久的能量被一场雨激活了,于是空气中便荡漾着一种绚丽的追逐,和激情的弥漫.植被中馥郁的色味,以及峡谷里缱绻的潮气,随着人的脚步和尖叫,回旋于无形的深壑,遂即落 ...

  • 张 恒丨读扬州

    读城,是文人笔下常写的两个字,把城市当作一本书,把城市的名胜景观.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地方特产等当作一章书页来解读,很有些品位和风雅.余秋雨就写过一本<读城记>,读的是北京.易中天也写过& ...

  • 张 恒丨相思汤池一片林

    在合肥南五十多公里处的汤池有一片相思林,意境很是美妙. 起先,我一直以为"相思林"这名字是源于那首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 ...

  • 张 恒丨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去苏州,多半缘于那首诗. 月落,鸟朦胧.岩上隐隐约约的枫树,江中闪闪烁烁的渔火,阴冷的夜色中几抹残缺的霜华,几声无助的啼叫.寒绪愁煞,游子难眠,寒山寺里孤独的钟声,悠然飘至寂寥的客船. 这是诗的意境. ...

  • 张 恒丨留在秋浦河上的记忆

    真正意义上的牯牛降之旅,实则是从秋浦河开始的. 这原本就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加之有大诗人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传世流芳,秋蒲河,就更显神秘.传奇.观其貌,赏其景,自为慕名者所痴:投之以怀, ...

  • 张 恒丨烟雨南浔

    一场特如其来的雨淋湿了南浔的意境,也淋湿了我的心境. 却又不觉得烦恼.想起韩静霆的散文<烟雨中周庄>那湿漉漉且水般柔美的句子,心便释然.不是什么人都有这样的机缘,带着雨水亲近水乡,这是可遇 ...

  • 【行参菩提】张 恒丨在洞庭湖倾听古韵

    最早知晓洞庭湖应该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不过不是源自教科书,也不是源自老师的口,是听一个叫何纪光的人唱的.那首叫<洞庭鱼米香>的歌着实好听,高昂的花腔一下子把人带入无限想象的美景中:" ...

  • 【行参菩提】张 恒丨幸会草根杜甫

    去成都,不能不去杜甫草堂,大凡读过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怕是都有这份情结.文人如此,草根亦如此. 浣花溪,原本就很诗意,再于溪畔建一茅屋,"窗含西岭千秋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