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参菩提】刘红霞丨拜谒三苏园记



最初喜欢苏东坡,源于喜欢古诗词;后来爱上苏东坡,源于他的一腔柔情;现在崇拜苏东坡,源于他彪炳千秋的业绩,源于他昂扬不屈的灵魂。秋冬时节,我怀着景仰,去朝拜心中向往已久的圣地——三苏园。

群山掩映下的三苏园肃穆幽静,如圣殿一般。古朴庄严的门楼上有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的“三苏园”匾额,两侧门联“一门三学士如天如日如月,四海五大家无左无右无前”,遒劲有力,气贯长虹,如三苏光辉般熠熠灼目。

下午的天气阴冷,但丝毫不影响一行人满腔的热情。进大门,甬道东侧是东坡湖。湖面轮廊酷似东坡先生所望小峨嵋山的坐像,湖面和近滩占地66亩,与东坡先生66岁阳寿相符。湖内小岛总面积约1102平方米,小岛到堤岸距离为6.25米,与东坡先生葬郏的时间(1102年6月25日)相合,以示纪念。湖周围绿树苍苍,湖中小舟游戈,如诗如画。

过甬道,上台阶,首入眼帘的是苏轼父子三人的彩色泥塑像,据说为元代所塑,是目前全国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三苏泥彩塑像。塑像栩栩如生,苏洵正襟危坐居中,苏轼执卷,苏辙捋须恭谨侍列左右,三人身着朝服,慧眼灼灼,若有所思。似是在和诗,又如二子在聆听父亲教诲,场面温馨幸福。

导游介绍,此塑像在文革中也曾临劫难。当时这里是苏坟村学校,校领导及师生对三苏心怀景仰,又考虑到元代三苏塑像的文物价值。于是就用土坯将塑像垒住,又贴了一张毛主席彩色巨幅画像,才保住了三苏塑像免遭破坏。在那个凌乱的年代,很多人都是自身难保,师生们冒风险保塑像,实在是可敬可佩!

塑像身后是纪念堂。古朴典雅的馆内,一卷卷布展文本图文并茂地展示着三学士的生平业绩和文学成就。站在苏洵展本前,不由心生敬意。“时名谁可嗣,二子皆贤良”。发愤苦读,大器晚成,实为学者之楷模;绝意功名,潜心教子,可谓为父之典范;一生坎坷,位卑忧民,可称人臣之表率。

苏轼的展本,让人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从展本中,我们看到苏轼“少怀壮志”,“名震京师”,“济世忧民”,“诗案蒙冤”,“躬耕东坡”,“魂归郏城”等宦海沉浮中的重大事件,及其文学贡献、书法艺术、哲学思想、医学饮食等多个领域的巨大成就,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代文豪跌宕起伏的人生、豁达宽广的胸怀!苏辙的展本,向人们展示了一代英才“以兄为师”、“忠君爱民”“潜心著学”“淡泊明志”的崇高形象。

出展馆不远,青葱古柏中苏轼中年布衣像昂首挺立,手执卷书,深沉忧思状,向着西南巴蜀方向举目眺望。拜过塑像,沿甬道向北,过苏辙次子苏仲南夫妇墓和梁氏墓,即是三苏坟院。门前古柏苍翠挺拔,高耸入云,石羊、石马、石狮两侧侍列,雕工精细,森严威风,庄重肃穆,给人以沧桑厚重之感。古朴典雅的大门上有启功所题“三苏坟”醒目大字,两侧楹联:“一代文章三父子,千秋俎豆两峨眉”。

走进坟院大门,矗立一座青石牌坊,坊楣上“青山玉瘗”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坊柱上刻苏轼《狱中寄子由》中的两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读罢,在敬佩大文豪的铮铮铁骨之余,不免心生酸楚。可叹他生不逢时,胸有满腹经纶,绝世才华,却无法大展宏图;心系天下苍生,一身忠贞,却被一贬再贬,最终客死他乡。这,不能说不是国之不幸,人民之不幸!这,又怎能不令人为之不平、为之伤感、为之唏嘘长叹?

石坊后面是臧克家,郭沫若等名人的石刻碑文。这里的一副副对联,都书写着景仰,一座座石碑,都雕刻着敬意,来这里的人能表达的,除了景仰,就是敬意。

穿飨堂、过祭坛,便是三苏墓冢。墓葬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为“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冢前墓碑耸立,碑前设有石供桌、石蜡台、石香炉,上镌刻有龙、禽、兽的滚花浮雕,斑痕点点,可见其历经风雨侵蚀。三墓西南一字排列6个小墓冢,为六公子墓。阴冷的天气,幽深的古柏,气氛肃穆得接近凄凉。

在东坡墓前,我双手合十,虔诚地深深鞠躬。一时思绪万千,久久肃立……

坟冢静默,却剧烈震撼着来这里的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曾经,他豪迈地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曾经,他豁达地吟着“一蓑烟雨任平生”;曾经,他带着“一点浩然之气”,乘“千里快哉风”;曾经,他饱经“人生几度秋凉”的痛苦;曾经,他独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然,曾经,他“拣进寒枝不肯栖”;曾经,他“有恨无人省”……

如今,他静静地躺在这里……

这里,是他亲选的地方。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形胜类其乡”;因为苏洵曾有诗云:“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因为这里距京畿之地不出五百里,依然可以尽忠朝廷。所以在常州重病临终时,他给苏辙写下了“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为铭”的遗愿。苏辙岂忍心让兄长独眠他乡?于是在许昌病逝前的遗愿是葬此地与兄做伴,这是手足情深的极致表达,也是至深知己的生命承诺。至元代,郏县县尹出于对苏轼父子的敬重,为苏洵置了衣冠冢于苏轼、苏辙兄弟墓之间,父子三人终得团聚。

三苏院内柏树森森,参天蔽日,树干均向西南方倾斜。传说是三苏品德感动草木,草木皆随其心意所向,遥望家乡四川眉山县。几百年来被人们称为“思乡柏”。树木有情,成为至境,当属天人感应,人神皆仰。

导游介绍说,三苏院内还有另一奇观,即“苏坟夜雨”。每当深夜,柏树林中发出一种细雨纷纷的声音。清代郏县县令张笃行拜谒三苏,夜深人静之时,忽听门外雨声大作,开门观看雨景,但屋外不但没有下雨,反而天晴月明。遂写词留念:“风声瑟瑟雨声哗哗,风大不鼓衣,雨大而不湿襟。”

关于苏坟夜雨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三苏坟内的古柏林立,高大且茂密,因此一旦有风,就会发出阵阵类似下雨的声音。有人说是三苏思怀家乡而泣的声音。

我更愿意这样理解:两兄弟当初赶考路上,曾在驿馆里夜雨对床,畅谈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来,并相约老年后共相守,那是他们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后来无数个凄冷的雨夜,他们多想再一次对床相伴,无奈二人天各一方,聚少离多。此心结兄弟二人多次在诗中提及。

苏轼《满江红.寄子由》写到“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初秋寄子由》又道“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苏辙《逍遥堂会宿》写到“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又道“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夜雨从来相对眠,兹行万里隔胡天”。

没想到的是,二人再也没有机会夜雨时对床畅谈,故苏轼狱中写下了“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的悲伤喟叹。如今,他们终于葬在一地,“世世为兄弟”,对床相守。柏树应是感动于二人生前未了的心结,所以每晚都会发出雨声,让两兄弟在雨声中促膝长谈。

拜别三苏坟,走上神奇的“金娃迎宾道”,站在甬道上,拍手或跺脚,台阶上回音四起,酷似清脆的蛙鸣,为园内倍添情韵。

来到东坡碑林,由于天色不早,碑林光线太暗,无奈匆匆而过,去看广庆寺。

寺内古柏苍劲,竹林青翠。导游说,广庆寺寺小名气大,与苏东坡有着不解之缘。苏东坡一生坎坷,与佛家来往密切。他曾多次过往此地,每次经过便折道广庆寺与僧人叙谈。晚年的苏东坡甚至给自己起了两个佛号叫“行脚僧”和“苦行僧”。东坡死后,宋高宗为广庆寺赐名,寺院僧人四时守护坟院,每逢春秋大祭和苏轼兄弟的祭日,都要为他们的亡灵超度、安魂。僧人立有碑刻:“郏城西北有上瑞里小峨嵋山,苏坟在焉,广庆寺因而达焉,寺因坟而大显,坟赖寺而永祭矣”。“大江东去思居士,花雨西来含法师”,晨钟暮鼓里,悠悠回荡着绝代传奇!

出广庆寺,暮色渐浓。广漠的天空,苍莽的原野,如屏的群峰,渐升的薄雾,使园内更添神秘的灵气,愈发显得清幽而厚重。

青山依旧在,汝水兀自流。回望三苏园,仿佛看到了大宋王朝的天空。一代文豪,从那个动荡年的代里从容走来,一时之杰,百世所宗。爱恨情仇随风去,悲欢离合已成烟。留给后人的,是阴晴圆缺的明月,是惊涛拍岸的诗词;是大川名山的英灵之气,是皇天后土的忠义之心;是宠辱不惊的磅礴大气,是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

作 者 简 介

刘红霞,网名“山涧清泉”,供职于河南省舞钢市教育局。从业教育,爱好读书。人生三大主题:用努力完成工作,用爱心经营生活,用文学陪伴灵魂。作品散见于《紫烟》、《舞钢工人》等。




(0)

相关推荐

  • 【总第242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叶陵怀古》

    叶陵怀古     位于叶县旧县北三里的地方,原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洼地,只因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书画艺术家叶公的忠骨安葬在这儿,就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墨客骚人和海内外叶公后裔到此瞻仰 ...

  • 称奇道怪三苏园 作者〡周铁株

    称奇道怪三苏园 文/周铁株  编辑 /幽兰公主 称奇道怪三苏园 周铁株 星暗月沉之夜,秋风萧飒,满纸忧思濡湿过多少人的眼睫.或是昂然江畔,豪迈放达的吟唱又让人意气勃发. 这正是文宗巨擘苏轼千年不消的魅 ...

  • 你能背“十年生死两茫茫”,但知道“明月夜,短松冈”在哪里吗?

    四川眉山苏氏墓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 ...

  • 东坡故事7:姜还是老的辣,苏洵只用两招搞定苏轼

    虽然说苏洵是个比较开明的父亲,他自己也喜欢与道士.和尚交往,但眼看着前途不可限量的儿子要隐遁山林,他是断不能接受的,这岂不是大材小用? 苏洵深深的知道,苏轼对生命的热爱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一旦对什么 ...

  • 【行参菩提】王芳丨我的思念在北方(散文)

    一 我要去北方. 他们说,两千年前,你就是从这里,从香溪河畔,走向了北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公元前36年到达京城长安.这一走,一个乡野女子,就此走进了中国的历史史册,走进 ...

  • 【行参菩提】张恒丨圣地深处那片绿(散文)

    jgyxcpt 在行走中享受快乐,参悟人生真谛.中国380位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推荐中国当下最优秀的行走散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去延安,不去宝塔山无疑是件憾事.去延安不去劳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镇园之树/吴文茹

    小区院子中心有一棵大桂花树,被我称为"镇园之树". 深秋,正是金桂飘香的时节.大桂花树开着金黄色的花,花香和色温一样浓厚.但不走近它,不仔细看,不静心闻,很容易错过它的花期.因为,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游泰山记/任辉

    渴慕泰山由来已久了,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学过了李健吾老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一文,那时对泰山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对李老先生描述的泰山美景忘不了,更是为他不顾年事已高而和年轻人一样不畏 ...

  • 【行参菩提】刘红霞丨敬畏一棵树……

    闲坐无事,翻看照片,就看到这一张---叶县毛仁寺的古银杏树. 古老的树,除原始森林外,依从宗教建筑而存者居多.宗教建筑应属于人文景观,树木则属于自然景观.古树因寺庙而添灵气(凡古树大多演绎过一些神奇的 ...

  • 行参菩提丨在淮阳,弦歌台上书声朗/刘继兴

    那个春日的下午感觉有些郁闷,吃过午饭便慵懒地倒在了床上,睡梦中忽然听到一位白胡子老人的召唤,他问我<论语>你读了吗,我摇头,他说那就来补课吧,我在龙湖西南一隅的瀛台上等你. 于是我就去了, ...

  • 【行参菩提】刘继兴丨香山回眸

    九月,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想去旅行! 去哪儿呢,打开电脑在旅游栏目下收索,海南?桂林?丽江?长春? 哦.香山!一个幻影似的地名一下子拽住了我,并让我很快做出了决定. 香山对我来说并不 ...

  • 【行参菩提】王紫烟丨拜谒陈胡公(散文)

    "传闻铁墓柳湖中,满目烟光失旧踪.千载暗留悬磐石,一泓冷浸若堂封."陈州淮阳,是座有着六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城.自伏羲率族人临水筑城以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像汹涌的波涛,浩浩荡荡地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读五台山/刘兰琴

    五台山是我心目中一直向往的神秘地方. 它地处太行山系北端,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东北部.东临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接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北依恒山,南拥中原,环基250公里,境内有东.南.西.北.中五座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