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捡废品补贴家用,让孩子“吃苦”你为了什么?

 文丨 优宝
1度电钱=3斤废品,这个江苏盐城13岁女孩卞永红为省电,拿着手电筒看书,让无数人心酸。
爸爸爷爷去世、妈妈改嫁,女孩卞永红和奶奶住在6平米的简陋出租屋。
奶奶靠拾荒养家,天一黑奶奶就催她早睡,因为捡3斤废品才能换1度电钱。
永红经常打手电筒看书,她说:“现在虽然有些苦,但是为了学习。希望现在的苦,长大之后能变成甜。”
看过了他人的人生往往才会感慨,自己一直以来吃过的苦根本屁都不是。
吃这点苦孩子依然长不大
贝贝今年5岁,平时乖巧听话,因为家境比较好,家里给孩子宠成了小公主。
本来贝贝妈妈是舍不得贝贝吃一丁点儿苦的,但最近一次和闺蜜的聚会,改变了贝贝妈妈的这一想法。
贝贝妈妈前段时间去参加了和大学闺蜜们的聚会,聚会的姐妹们都是身为人母的妈妈们了。
当时贝贝妈妈就表示,自己家的孩子被家里人宠成了小公主,啥都舍不得让孩子做。
这时候贝贝妈妈的闺蜜就开口了:“不能这么惯着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必须让孩子学会吃苦。
我们家的孩子天天帮着干活,出门自己拎东西,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另外的姐妹也开口了:“是呀,我们家孩子也是,从来都是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付出就不给。”
听了姐妹们的话,贝贝妈妈也陷入了深思,打算回家也要采取相应政策。
结果一回到家,贝贝妈妈就把睡着午觉的贝贝叫了起来,叫贝贝去院子里打扫卫生。
大夏天的室外温度已经达到了30度,让一个5岁的娃娃在烈日当头的情况下出门打扫卫生,真是不太合适。
干了一会儿贝贝就受不了了,哭着向妈妈说:“妈妈,你为什么这么对我啊?”
贝贝妈妈虽然心疼,但依旧没有心软,坚持让贝贝干完活。
这种政策持续了一段时间,贝贝依然是一副小公主的脾气,只是多掌握了一些做家务、自理的能力。
孩子始终不是妈妈心里想要的模样。
她不明白,都让孩子“吃苦”了,为什么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说起来,现在的父母不是不会让孩子吃苦,但只要家里有条件,就绝不会让孩子吃真正的苦。
所有有些孩子就算一路努力长大了,但身边却总有着家人、领导的庇护,“何不食肉糜”并不是书中才有的情节,在现实中也依旧上演。
生活优渥,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单纯、天真则是他们的代名词。
人的命运本就各有不同,他们并没有什么错,只是这样的孩子也大多不愿意去相信自身以外的世界。
如若是正值青春年少,这样的孩子也许还会很受长者的喜爱,但随着岁月流逝,原本看似秉性纯良的性格也在慢慢扭曲、改变。
20岁的天真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但30、40岁的天真却让人有些一言难尽了。
这不是让孩子做家务就能解决的。
让孩子吃苦时你是出于何种心态呢?
这是一对从农村走向大城市的夫妻。
孩子出生以后,老公心疼孩子,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带孩子回农村。
他们第一次带孩子回老家是在孩子四岁那年,在这之前,孩子从没有见过城市以外的天。
农村,对于成年人来说是生活设施落后,闭塞地方。
而孩子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里的生活很新奇,是游戏的天堂。
他来的第一天就偷偷的和奶奶说,我爸爸妈妈姥姥姥爷都没钱,他们都买不起拖拉机。
从一到奶奶家开始,就在院子里的拖拉机上不下来了,觉得这个绘本里才有的大机器太酷了。
每天早上孩子在小鸟的叫声中起床,然后开始在院子里疯跑,撵的鸡满院子飞,真是鸡犬不宁啊。
然后和老人一起去地里,捉回来一种绿色的叫扁担的虫儿,开心的不得了。
看到隔壁邻居家里养的羊,跑到人家羊圈里看小羊,一点都不嫌弃里面的味道,他觉得终于见到传说中的羊村了。
在城市里,每天习惯了水泥森林里的生活,孩子们早已经忘记和泥的快乐。
我们想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吃苦”的环境,并不需要局限于“苦”字本身,毕竟对孩子而言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他们有的只是父母想给他们看到的东西。
在孩子心里,被照顾、被疼爱都是与生俱来的事情,也是大多数父母自然而然的对待,可当有一天,我们为了让孩子“吃苦”而将这些变为指责。
那么在孩子眼中也只剩下没有犯错却被如此惩罚的结论: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吃苦,是让孩子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让他知道还有很多不同于他认知的事物才是这个世界正常的模样,进而锻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的心智得到健全的发展。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说起有位妈妈来找她诉苦:
吴老师,你之前讲的共情不管用啊,孩子哭的时候我已经共情他了,我说,你看起来很伤心,我还一直陪着她,可是没用啊,他还是哭,为什么我的共情不管用呢?
当你共情孩子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你是在体会孩子的感受,还是想着我都共情你了,你怎么还哭啊。如果是后者,那并不是真正的共情,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尝试去控制。
共情时的心态和目的很重要!
第一保持好奇。我想知道孩子现在有什么情绪,我去尝试,体会她的感受。
第二接纳情绪。不着急让他摆脱情绪,不着急解决问题,你会发现越是接纳情绪,孩子更容易恢复到平静状态。当共情是真正去理解和感受孩子时,共情就会非常有用。
我想,同样的道理,在让孩子吃苦这件事上也是一样的。
别人这么教育孩子有效果,我做起来却没效果,往往就是因为我们的起点就错了。
苦和甜永远是相对的,没吃过生活的苦,自然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甜。
你所拼劲全力,牺牲自己的人生,用生命守护的小孩,有可能会长成一个自私自利、不知幸福、不识人间疾苦的人。
只有拥有优秀的品格、坚强的毅力,孩子才会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人。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 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课程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