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百年诞辰

今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们特别推送四篇纪念张先生的文章,来缅怀他为京剧艺术做出的贡献。

谁染霜林醉——追忆张君秋先生

作者:蓝天野

我从幼时就看京剧,小时候懵懵懂懂,喜欢看热闹的。如:武打、花脸脸谱、盔甲、蟒袍,五颜六色吧!对于重唱工的青衣,没有过多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听出了京剧唱腔的妙处,看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后来又涌现出了四小名旦,也都各有所长。我对张君秋先生的印象是:扮相出色、嗓音圆润、唱腔更是与众不同。

张君秋先生主演京剧《望江亭》

真正比较多看张君秋先生的演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张君秋先生从香港回到了北京,敬爱的周总理接见并鼓励他为祖国的京剧事业多作贡献。北京市为他组织了北京市京剧三团,1956年又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所在的剧团合并成了北京京剧团,由此为张派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土壤。

张君秋先生主演京剧《秦香莲》

这是北京戏迷的福音,马、谭、张、裘,北京京剧团所有上演的剧目我都看过,有些戏还看了不止一遍,张君秋先生的戏我看的更是不少。从传统戏《大·探·二》、《三娘教子》、《玉堂春》到新编戏《秦香莲》、《赵氏孤儿》,还有张君秋先生的看家戏《状元媒》、《望江亭》、《西厢记》等,他的声腔独特,既显大气,又具温婉。可以说,我是一路感受并见证了张派艺术的形成和成熟的历程。

《年年有余》剧照

马连良(左)饰雷老四

张君秋(右)饰刘金玉

我还有机缘看过张君秋先生两出特别的戏。1964年,有人提出“大写大演十三年”。戏剧舞台上就不能再出现帝王将相与才子佳人,京剧也开始演起现代戏了。各行当面临着表现内容和角色塑造的转变。而对于男旦来说,在现代戏里作女性装扮,难度是相当大的。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张君秋先生依然同马连良先生一起创排了现代戏《年年有余》,剧中他头裹着花布,身穿粗布衣衫,将一个生产队的村妇,演得惟妙惟肖。还有一出戏,便是现代京剧《芦荡火种》,也就是后来的《沙家浜》。张君秋先生饰演阿庆嫂,这出戏他仅演过几次,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他饰演的阿庆嫂与其他版本的阿庆嫂比起来,显得那样的独树一帜,大家风范!

《芦荡火种》剧照

张君秋 饰演 阿庆嫂

刘雪涛 饰演 陈天民 

谭元寿 饰演 郭建光

这两出戏在创作中有多少的无奈暂且不提,张君秋先生是尽其所能,为现代京剧男旦表演与声腔运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且为“京剧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个大课题,提供了自己的思索和经验。

有人说张君秋先生能创立流派、取得成就,是因为他的条件好。确实,张君秋先生的扮相和嗓音都是得天独厚的,但是张派艺术得以形成并广为流传,更多的是因为张君秋先生的刻苦钻研以及创新能力。据我所知,张君秋先生不仅拜了梅兰芳先生为师,还得到过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的指点,四大名旦对他都有传道解惑。他将这些名家艺术都学到了,刚崭露头角时,也曾有人对此嘲讽为“四不像”。张君秋先生面对这样的评价并没有轻易的否定自己,而是另辟蹊径,在长期舞台实践中领会诸多名家流派的艺术真谛,将其融会贯通、化为己用,最终变成了自己的艺术,形成了自己的流派风格。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有强大的艺术悟性和创造力,通过艰苦的探索才能做到。所以,张派艺术不是光靠好嗓子唱出来的,而是张君秋先生发掘出来的、锻炼出来的、创造出来的,才会经得起考验、立得住、传得广。

文艺界书画交流活动合影

我与张君秋先生的接触是在20世纪90年代,那时北京文艺界组织了一个书画爱好者团体,我与张君秋先生都参加了这个组织。由此,在各种书画聚会中,我经常能与他相见。张君秋先生总是带着笑容,很是谦和温良,每日他都会勤勉作画,其用心、用功,让我很是敬佩。

与张羽小友合影

左图拍摄于湖南湘西凤凰拍片现场

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我去湖南拍摄了一部电影,剧中有个小演员、女孩子却剃光了头发演男孩子,她就是张君秋先生的孙女名叫张羽。她也是从小由她大伯父张学津亲自开蒙,学唱老生,唱得相当不错。很可惜当时因为女老生的缘故,没有正式进入梨园行。否则,肯定是一位杰出的女老生!自那部电影后,我与她经常往来直到现在,算是忘年交吧!也是我与张家难得的缘分。

纪念张派演出幕间交流

左起:张学治、蓝天野、李嘉存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晃眼,张君秋先生离去多年。但欣慰的是,张派的亲传和再传弟子遍及全国,张派艺术枝繁叶茂。斯人已去,艺术永生。

在张君秋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祝愿张派艺术越来越好,希望后来者们在继承前人艺术的同时,也继承张君秋先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让京剧越来越好!

永远的京剧艺术大师

——纪念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

作者:谭元寿

今年是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我们京剧界和广大观众都应该隆重纪念、怀念张君秋先生。

张君秋先生主演京剧《诗文会》

先生一生为京剧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张先生是“四大名旦”之后,旦角行当里程碑式的艺术大师。先生在“四大名旦”的艺术基础上发展了旦角行当的演唱艺术,创造出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张派艺术,形成了“十旦九张”的局面。

君秋先生同马连良先生、家父谭富英先生和裘盛戎先生创造了“马、谭、张、裘”京剧史上空前绝后的辉煌时期,“马、谭、张、裘”是珠穆朗玛峰,我等之辈顶多是青藏高原,望峰而敬。

马、谭、张、裘合影

前排左起:谭富英、马连良

后排左起:裘盛戎、张君秋

张君秋先生是我崇拜的偶像,也是我的好兄长,更是我的伯乐。我年轻时他老人家就带着我唱戏,使我在艺术上得到了很快的提高。无论是韩琪、还是杨六郎,以至后来他带着我唱《龙凤呈祥》,其中我扮演刘备。这些角色都是他亲点我来出演的,使我在表演艺术上,上了一个层次、一个台阶。

《状元媒》剧照

谭元寿(左)饰杨延昭

张君秋(右)饰柴郡主

张君秋先生与我们谭家有着几代人的交往和感情。他的长子张学津年轻时在艺术上非常优秀,我父亲非常喜欢学津,早就想把他收入谭门。但让马连良先生捷足先登啦!张学津也成为了后来马派杰出的传人。

但是,君秋先生还是把他的另一个儿子——张学治交给了我,学习谭派。张学治是我最早的徒弟。张先生还培养谭孝曾、闫桂祥,让他们尽可能地参加音配像工作,使他们在艺术上能得到提高。

《打金砖》剧照

谭元寿(右)饰刘秀

张学治(左)饰小太监(舞台观摩)

我在音配像工程中,共为五位前辈大师配像,近50部戏,前后横跨十多年。最让我感动的是:每次我参加音配像,君秋先生都在现场观看、监制并到后台看望我,嘱咐我不能太累,不行明天再来。其实,他老人家当时也年事已高,身体并不太好。中国音配像工程近120部戏,他老人家每场必到,严把音配像工程的配像质量关,全力以赴投入到整个工作。

《打金砖》张学治 饰演 刘秀

他以身作则,感动着所有参与工作的演职员。在君秋先生的带领下,经十几年打拼,京剧界完成了近500部戏,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中国音配像工程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为京剧艺术传承留下了杰出范本。

《梅龙镇》剧照

谭富英(左)饰正德帝

张君秋(右)饰李凤姐

君秋二哥光彩照人、深入心田的优美演唱艺术影响了几代人,必将永远流传下去。让我们永远纪念张君秋先生这位杰出的京剧大师,努力为京剧艺术做出我们的贡献。

《桑园寄子》剧照

谭元寿(右)饰邓伯道,张羽(左)饰邓方

祝张派艺术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让后人永远享受张派艺术的甜美醉人!

怀念恩师

作者:杨淑蕊

今年是恩师-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师父慈祥如父的面容、谆谆耐心的教导、善良幽默的性格,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62年,尊敬的马连良校长派青衣一组到张老师家学习《审头刺汤》,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崇拜已久的张老师!1981年初,在北京市文化局及北京京剧院领导的倡导下,在陶然亭公园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集体拜师仪式。我正式拜在张老师名下,成为一名张派的亲传弟子。集体拜师后,我想补办个人拜师会。于是,我拿着积攒的工资前往白纸坊师父家,我同师父讲:“我想请您和京剧界前辈吃饭,补个磕头拜师的仪式。”老师听后慈祥地对我说:“你的心意我理解,你上有老、下有小,工资不多、还要养家糊口,不要花钱请吃饭了,买些录音带和学戏的资料,你艺术上有进步,我就很高兴了......”师父关心的话语,使我深受感动!后来,我买了羊肉片到师父家,我们围坐在一起,吃了顿热气腾腾、香喷喷的涮羊肉。席间,师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在北京京剧院一团工作,学张派戏具有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一团是具有马、谭、张、裘艺术底蕴根基的。马、谭、裘三位老师已仙逝,我还健在,我要整理、恢复、排演一些戏,你要多听、多看、多演,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缺哪个都不行,你要刻苦学习、尊重老先生,和大家团结一致,咱们的京剧事业才能兴旺。”师父的谆谆教导,我铭记在心。

师父调离北京京剧院到中国戏曲学院任副院长后,与他合作演出的原班人马、四梁四柱,带领着我演出了师父的常演剧目。与师父长期合作的前辈,如:谭元寿、马长礼、周和桐、刘雪涛、郭元祥、高宝贤、徐韵昌、钮荣亮等,及京胡演奏家何顺信老师,他们在艺术上帮助、提携我。多年来,我在舞台上与前辈艺术家合作演出,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使我受益匪浅!这都是恩师为我做的铺垫,给我创造了学习、演出的机会。恩师用汗水浇灌张派艺术这片肥沃的土壤,培育了我这颗小小的种子。

夏天在排演厅学戏

我排演《望江亭》正赶上三伏天,师父不顾天气炎热,每场必到。从15:00到19:00,四小时全剧的排练,师父稳如泰山!“亭子”一场,师父长时间跪在水泥地上反复示范,教我盗取圣旨的动作,汗水湿透师父的衣襟,泪水却盈满我的眼眶。

师父看到我的演出剧目少,把他已经整理好、准备恢复演出的《诗文会》让我先排演。这现象在梨园界是难能可贵的!梨园界有句老话:“宁给三亩地,不教一出戏。”而师父毅然抛弃了陈规旧律,开启了不藏私心、毫无保留的传帮带教学方式,得到了梨园界一片赞扬!

《诗文会》正式演出,师父早早来到后台,仔细检查我的容妆并嘱咐容妆师傅每场要换、戴什么颜色的花;嘱咐大衣箱师傅每场要换什么样的帔。师父走到前台,观众席中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师父向观众挥手示意说:“谢谢大家支持和鼓励我的学生......”演出圆满结束后,师父又来到后台向乐队、舞美队工作人员一一道辛苦!师父没有名人高高在上的角儿架子,他那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的姿态,让大家感动不已。

《诗文会》演出前的指导

《金山寺.断桥.雷峰塔》是师父年轻时常演的剧目。80年代,我想恢复此剧,尤其是《金山寺》一折,载歌载舞的昆曲,难度很大。师父亲自出面请李金鸿老师教授我昆曲《金山寺》,他又亲自做了些改进,重点突出《祭塔》反二黄唱腔。如第一句“珠泪双流”的唱腔,突出表现白娘子满腹恩怨、悲愤交加、如泣如诉之情;《断桥》白娘子唱“妻本是峨嵋一蛇仙”师父对我说“蛇仙”改个平缓较低的唱腔,要边唱边观察许仙是否还有惊怕、不接纳白蛇的心理情绪;《金山寺.断桥.雷峰塔》演出后,观众反映强烈、好评如潮!师父特别高兴地对我说:“现在时代不同了,演员不能抱着肚子傻唱,你基本功比较好,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创排新戏。”我遵照师父嘱咐,创排了汪曾祺先生的《梁红玉》及新编历史剧《平阳公主》、《北国情》等。师父因材施教,在我从艺的道路上为我指明了方向。

我和马长礼老师、张学津大哥排演《游龙戏凤》时,师父让我向小王玉蓉老师学习,他亲自给吴素秋老师打电话,请他教授我李凤姐的表演身段。师父教导我在艺术上要博采众长,不要有门户之见。

1988年全国政协京昆室成立,北京京剧院在政协礼堂演出了《龙凤呈祥》。师父饰演“洞房”一折中的孙尚香;我饰演“别宫”、“跑车”两折中的孙尚香。师徒二人同台献艺,我的心里即兴奋激动、又紧张不安。师父不断对我讲:“别紧张、放轻松、好好唱......”

1990年徽班进京200周年开幕戏-《龙凤呈祥》,我再次荣幸地与师父和师姐李炳淑,师徒二人分别饰演孙尚香,师徒同台献艺是我向师父学艺中最有纪念意义的演出。

《龙凤呈祥》师徒同台饰演孙尚香

左:杨淑蕊 右:张君秋

我曾荣获:首届梅兰芳金奖、第二届戏剧梅花奖、全国新编历史剧演员一等奖、北京中青年演员一等奖、美国亚洲最杰出艺人奖。这些奖项渗透了师父对我付出的心血,我获奖也是对恩师的回报!师父看我取得了成绩,非常高兴。赠与我一幅他亲手画的吉利图,鼓励我再接再厉、努力向前、平安吉利!

90年代,师父赴美进行文化交流。当地票友及张派爱好者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师父所到之处,备受欢迎。我在异国他乡能见到恩师,激动不已!在洛杉矶,师父与票友畅谈京剧、教授张派艺术、示范清唱、亲自拉京胡、京二胡与大家同欢乐。我开车带师父到处游玩,车上师徒交谈甚欢、高兴至极,不免手舞足蹈。师父紧张地说:“好好开车,我的命在你手里攥着呢!”我说:“您放心吧!您是国宝,哪能让您有危险呐!”

洛杉矶师徒示范与戏迷同乐

一次,我请师父到洛杉矶的中餐馆吃饭,大厨闻得师父到来,匆匆跑出后厨握住师父的手激动地说:“我最爱看您的戏、听您的唱,我最崇拜您......”饭后,师父到后厨给大厨道了辛苦,大家都很感动!师父就是这样一位不分职位高低,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的慈爱长者!

1996年,我带学生回京参加长安大戏院开幕典礼,期间我到师父家看望他。师父交给我几盘他的录音带,让我转交洛杉矶中餐馆大厨。返洛后,我把师父的录音带交到大厨手中,他感动地哭了。他说:“我手里捧的不是录音带,是张老师的深情厚谊。”他流的泪水是对张老师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崇敬与感激、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

1997年,学津大哥(张君秋长子)到洛杉矶做文化交流,各票房及京剧爱好者很希望学津大哥与我演出合作剧目,来展现京剧魅力。我俩商量后,决定演《桑园会》、《二堂舍子》双出。

5月18日,我致电师父,汇报排练情况。师父在电话里嘱咐我《二堂舍子》的旦角-王桂英在与沉香、秋儿的念白语气中要有所区别,表演、神气、感情不能一样。还询问我什么时候回京参加京剧音配像工作。师父说:“还有几出戏,等你回来录制呢!”

5月27日,学津大哥打电话,哭泣地告知我师父突然离世的噩耗!我惊呆了!晴天霹雳!人傻了!欲哭无泪!简直不敢相信,前几天还和师父通电话,怎么一下子就仙逝啦?等我缓过神来,眼泪似决堤的洪水,止不住的哗哗流淌。

订票回京送师父最后一程!在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上,师父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面容还是那么慈祥、和善,好似沉睡在梦境一般。

我会努力完成师父嘱咐,做好音配像工作。我先进录音棚录《祭江》念白,又到后台化妆,在舞台上,我仿佛看到师父正在台下认真地看我演出。我眼含热泪录制了《祭江》、又陆续录了《望江亭》、《诗文会》、《霸王别姬》、《朱痕记》、《龙凤呈祥》等剧目。我圆满地完成了师父交与我的任务。

师父,您安心地走吧!

您的徒弟会继承您的遗愿、传授张派艺术!我在海外的学生已学习、演出很多张派剧目。张派艺术在大洋彼岸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代代相传!

师父,您不但是当代的艺术大师,还是伟大的戏曲教育家!师父,您以卓越的艺术魅力,深厚的艺术功底,创造了张派艺术,您那优美而感人的唱腔,传遍了世界各地,您为中国的京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敬爱的恩师,徒弟永远的怀念您!

父亲教我学艺、做人

作者:张学敏

今年是家父张君秋诞辰100周年。

仿佛就在昨天,我坐在三轮车脚踏板的小板凳上,跟着怹去剧场看怹的演出;仿佛就在昨天,我跟着怹去电影公司和马连良爷爷、谭富英爷爷、裘盛戎大爷一起看评剧小白玉霜《秦香莲》的电影;仿佛就在昨天,怹带着我去吉祥戏院听小彩舞先生的《剑阁闻铃》并对我说:“你听,唱得多好啊!这才是‘音断意不断,声断情不断’”;仿佛就在昨天,怹在兵马司后街六号院里亲自操琴给兄弟姐妹们一个个的吊嗓子!怹教导我们:“《断桥》中‘我本峨嵋一蛇仙’这句唱腔,不要高声嚷嚷!千万不能吓着许仙,要让许仙感到温柔善良”;仿佛就在昨天,怹在给我和大哥学津说《坐宫》的劲头!

与父亲在家合影

然而现在,这一切那么遥远、那么渺茫,不知不觉我已悄然泪下......

父亲真的太累了!刚从阜外医院出院,在家过完一个春节,怹就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京剧“音配像”繁重的工作中了。多少人曾劝怹要多注意身体,怹却总说:“这是中央交给我的工作,中央对京剧艺术这么重视,我不认真工作,对得起谁?”

父亲对艺术精益求精的作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

《望江亭》这部立派之作,怹演了那么多场次,次次认真、每演每新!当下,很多的演员自始至终都一双彩鞋穿到底,一水儿的粉红色鞋穂子。而怹演出时,“观遇”穿彩鞋系白鞋穂子(因为谭记儿在给丈夫戴孝);“定计”则换彩鞋系粉鞋穂子(因为谭记儿与白士中结婚了)。“亭子”那一场,灌醉杨衙内用的酒壶要用三个!怹看有的演员演出是一把酒壶用到底的,就说:“这么小的一壶酒,怎么总也喝不完?”登望江亭的台阶,怹也是很讲究的,上几层就下几层。怹教我时,特别强调注意小节骨眼(细节)。如:“观遇”一出场,谭记儿的心情是压抑的,她的眼睛不能乱看,头绳儿一定要白色的;“亭子”那场戏,头饰不要太多,脚步要轻快,眼睛要注意观察四周。看杨衙内拿出圣旨,眼睛要盯住、看他把圣旨放在什么地方?见尚方宝剑,心里也要有所打算,为后面的盗取圣旨、宝剑做铺垫;当把杨衙内灌醉后,一边盗圣旨、宝剑,一边要用眼睛盯住楼梯口,与张千、李万做周旋后,要有个紧张得浑身瘫软的动作,然后挣扎着起来,下场前亮相(向观众展示胜利后的喜悦)。但亮相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把紧张的气氛给冲淡了!

《望江亭》电影

张君秋饰谭记儿,刘雪涛饰白士中

父亲演《大保国》和《二进宫》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怹讲:“前者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皇太后,对徐、杨二家不屑一顾;后者她变成被软禁宫中的李艳妃,在唱腔的情绪上要有所变化”。怹教我青衣抖水袖时要像“鱼摆尾”似的,动作要大气、舒展,但不能太使劲。

《二进宫》剧照

谭富英 饰 杨波

张君秋 饰 李艳妃

王泉奎 饰 徐延昭

小时候,父亲天天在家里排戏、吊嗓子。怹排练《贵妃醉酒》时就会让我在旁边跟着模仿怹整冠、闻花、下腰等动作。我考入戏校,学校安排我跟赵绮霞老师学习花旦戏《铁弓缘》,我对父亲讲:“我要象您一样唱青衣,学校让我学花旦可怎么办?”父亲就耐心地对我说:“这有什么不好,一个演员戏路子越宽越好,当年我也常演《樊江关》、《悦来店》、《能仁寺》等刀马旦戏,这对我后来演出《梅龙镇》、《打渔杀家》等戏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校学习时,每逢有演出,父亲必到。每次看完戏,父亲都说我有很大进步,鼓励我要再接再厉!那时,学校会时常安排我去中南海或钓鱼台演出,我常与大哥学津合演《坐宫》、《武家坡》;与三哥学济合演《望江亭》,清唱,我常唱《春秋配》。我们能演好这些戏与父亲的悉心教导分不开!有时陪父亲出门遛弯儿,等回到家新唱腔都创编出来了。

国庆十周年庆

张学敏 饰演 穆桂英

演出后与彭真(原北京市市长)合影

1964年,大哥学津23岁在现代戏《箭杆河边》里创作“劝癞子”的唱腔,受到了父亲很大启发;我拍电影《传枪记》也吸取了父亲创腔的经验。1975年,文化部拍摄京剧资料电影片《珠帘寨》,马长礼先生饰演李克用,安排我演二皇娘。父亲得知后,怹一字一句地教我念京白,帮我恢复、排练这出传统戏。随后,京剧资料电影片《十三妹》的拍摄,我再一次被安排饰演剧中角色张金凤。父亲又一次指导我!“文革”后,我与梅葆玥合作排演了老舍先生编剧的《王宝钏》,父亲看戏后在表演方法上给予了我许多建议。

北京实验京剧团演出海报

后来,我的女儿王润菁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时,几乎每次实习演出,父亲怹都不请自到。看到外孙女演得不错时,便情不自禁的拍手。

 “张家班”北京亚运会募捐义演

《龙凤呈祥》张学敏 饰演 孙尚香

1990年,北京工人俱乐部

父亲看到我所教的学生有了好成绩,高兴至极。说我教的学生怹特别放心,鼓励我说:“福子(我的乳名)你挺会教学的,将来一定是个好老师。”......

今年是家父张君秋诞辰100周年。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责编:谢岩 编辑:茹涵

特别鸣谢:张学治先生

戏曲曲艺两门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