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宅基地 唤醒乡村沉睡资本
现状:闲置率较高
贾国臣告诉记者,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大体上是在上个世纪末期初露端倪,其后逐渐显化,时至今日已经非常突出,成为农村的一个焦点问题。
“社科院发布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显示,天津所在的东部地区宅基地闲置率约13.5%。我个人在部分村调查的数字显示,闲置率可达2-3成。”在贾国臣看来,不仅闲置率较高、利用方式也比较简单,收益低。如主要为居住性出租,租金一般为500-1000元/年,或有价无市,只能空置,有人称为“端着金碗要饭吃”。同时,宅院破败不堪,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外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环境杂乱、破旧,多无公共供暖和全时燃气供应。现居住人口中,以老年人占比较高。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为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奠定了政策依据。
贾国臣提到:上海市奉贤区是33个试点之一,在确保农民“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的前提下,提出并实现了宅基地权益资产化、股权化、市场化,为解决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分析造成部分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原因,贾国臣认为,宅基地是广大农民手中最重要的财产之一,敏感性高,政策性强,涉及人数庞大,牵扯面广。尤其是国家政策原则性强,地方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有关政策不能完全落地。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和制度保证,基层政府、农民及市场有疑虑,处置上缺乏信心和安全感。且闲置住宅大多分散分布,集中连片者少,利用方式受到限制;乡村一般信息闭塞,农民缺乏市场需求信息,主要通过口口相传和小范围张贴广告等简陋方式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广告手段者甚少,而需求方则更加难以获得相关资源信息。
“闲置宅基地的利用缺乏有效组织,大多停留于一家一户的个体行动。宅基地所有者思想难以统一,工作难度大,往往费力不讨好,令部门望而却步。”
建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红利
“宅基地是农民手中最具价值的财产之一,宅基地闲置问题是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副产品之一,释放出的土地资源也是其重要红利之一,理应充分利用。”
贾国臣为此建议,各地针对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充分摸清底数,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基础资料。他提出,要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基础上,制定闲置宅基地利用实施细则或指导意见,让政策有效落地。
在他看来,充分发挥村镇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宅基地改革核心就是盘活土地资源,把农村碎片化资源集成,相对集中连片,以发挥集聚、整体效应。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特别是村镇集体是关键。要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根据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针对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如邻近城区的农村应承载一定的城乡融合功能,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附近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并存,一部分城市功能可以利用闲置宅基地解决,一举两得。
贾国臣举例说,独生子女一代的养老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中国人都有重归田园的愿望,可以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推进养老事业发展。为解决信息闭塞问题,建议建立闲置宅基地网络信息平台,并利用广播电视等投放公益广告。
近期,国家为解决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有效盘活闲置宅基地的政策条件日趋成熟。贾国臣建议,在确保农民不失地、不失房且权益充分保障的前提下,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有效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潜力,为促进农村个人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