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易经
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
胡适先生说:
“孔子学说的一切根本,
在我看来,都在一部《易经》。“
易经对孔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甚至是决定性的。
孔子五十岁开始研究易经,
在这之前,
孔子找高人算过命,得“旅”卦,
高人断曰:“有圣智而无位。”
意思是说孔子你这一生,
只有圣人的智慧而没有圣王的权位,
没有办法来推行自己的大道。
这一下子说中了孔子的伤心处。
这促成了孔子的转向,
放弃政治上的追求,专注于教育事业。
孔子开始专注研究《易经》,
韦编三绝的典故从此诞生。
孔子作《易传》,也就是十翼,
成为继伏羲、周文王之后的易圣。
孔子说: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孔子是精通“占”的,
曾经说自己百占而七十当。
但更多的时候,孔子讲“不占”。
在孔子看来,人的一生,
包括贫富、贵贱、寿夭,吉凶祸福等,
叫做自然生命,这些都是外在的,
往往是由外在的力量所决定的。
想要了解和把握自己的气数,
以趋吉避凶,这是人正常的需要。
所以,“占”有占的道理。
同时,
人还应该有道德生命,是内在的,
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修行自觉来把握的。
这就是“不占”。
自然气数,
无可强求,顺之即可。
道德生命,
则决定了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意义。
所以,
人既要顺应气数和天命,
也应积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了悟道德生命的人,
则被孔子称之为君子。
易经有六十四卦,
孔子根据其卦象提出系统的君子哲学。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易不占》......修真篇
半生习周易,
十占准六七。
易道大智慧,
尽归阴阳理。
上士执天道,
下士批八字。
命运在修行,
因果总不虚!
陈真人2014/7/9号上午,写于鹅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