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泥囤子

泥囤子

文/出泥不染



     泥囤子,顾名思义,就是用泥巴做的囤子,留作盛粮食用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这样东西。

     做泥囤子,也是个技木活,不但泥要活的对劲,而且做出的泥囤子要美观有形。开始,有人是净用纯泥做,这样的囤子易烂,后来为了结实耐用,就在活泥时放些麦草,这样既好做,而且做出的囤子就比较有样式,再后来,为了轻便并且大而多装粮食,于是就有人用拉条编个如囤子样的大筐,然后用麦糠活些泥湖在筐上,这样晒干后也可盛粮食。

    泥囤子不是一下子就做好的,它要分几次才能完成。首先是先在地上做个锅拍大小的底子,安上三个小腿,做好后就放一段时间,等底子晒干后,在把它翻过来,三条脚朝下,再由底子的边沿一层一层的向上磊泥巴,等磊到三分之一时,在放一段时间,等晒干后再继续磊,直到最后收口,但每次磊好后,都要趁泥鲜的时候,用手里外湖平,这样做好的泥囤子,就会光滑漂亮一些。

   由于泥囤子是泥做的,它容易受潮,所以一般用不到几年,底下的三个小腿就会受潮烂掉,这样一个泥囤子,通长寿命也只有不到十年时间,因它不容易存放,所以,八十年代后,就很少有人在看到泥囤子了。

    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后来就有人买来沙缸,芦苇折子等用以盛粮食,在后来就每家每户中上几个水泥缸,在往后就没人用这些东西盛粮食了,直到现在收下粮食晒干后,就直接拉去卖掉,这样,一些过去用以盛粮食的东西,基本都被闲置下来了。

   虽然现在有些东西,早己远离了我们的视线,但有些事却根植心里不能忘记,特别是小时候关于发生在泥囤子里的事,那更是记忆忧心历历在目。

    记得那时候,家里有两个泥囤子,虽然囤子不太大,但我很少见里边粮食满过。有一次春节前夕,父亲蒸了一些留过春节用的馍,有玉米窝头,有白干窝头,还有几块白面馍,蒸好后父亲将它放到泥囤底下,我不知道这样是为了防止老鼠,还是怕我们偷吃。有一次睡到半夜,我实在忍不住肚子的饥饿,于是就努力的在泥囤底下够上一块白面馍,然后就一口一口地啃起来,虽然馍馍被冻的咬不动,每啃一口都会有深深的白印子,但我仍如获至宝一样,吃的津津有味,直到如今,我都忘不了那馍的浓香味,当然这样的偷吃,是免不了被臭骂一顿的。

   现在,生活条件是前所未有的丰富了,每餐不但有可口的饭菜,而且每天都是白面馍馍做主食,但就这样的生活,怎么也吃不出原来的那种麦香味儿,我想,这可能是人的食欲在作呈。在饥饿的年代,吃什么都是那么的香,现在肚里不缺粮食了,吃什么好象都少了食欲,有时真怀念当初在泥囤里吃的那种馍馍的香味。

出泥不染,本名朱现凤,灵璧县大庙乡人氏,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写手。

(0)

相关推荐

  • 【文艺众家 第146期】可人(何兰霞)||怪村——怪草的传说

    怪村--怪草的传说 可人(何兰霞) 嘉庆六年(1801)六月,京城西南方宛平城.大兴等十一县大水,永定河等地遭淹,受灾严重,百姓生活艰难.转年夏季来临,太阳毒辣辣的又不见半点雨滴. 距城南十五里外有个 ...

  • 【晋城乡土记忆】那些年我们过节

    作者   李翠林 丹水扬花送少年, 几多趣事伴娇妍. 般般甘苦随流去, 怀抱相思夜入眠. 刘庆庆题 晋城记忆:那时我们过节 最难忘那些年的元旦节 ❀  李翠林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许多难忘的故事和人物 ...

  • 亚凌散文:憨哥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散文集<回眸 ...

  • 馒头面条换成它,减脂又营养!常吃还能降血糖,让你越吃越苗条~

    提起主食,你会想到什么? 米饭.面条.馒头······佳佳猜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答案吧! 其实,除了这些精米白面,还有很多可以用来充当主食的食物,比如糙米这种粮食. 糙米它外面那层的营养没有被磨掉,营养全 ...

  • 【作家】胡振华作品:我的东舍西邻(上篇)

    我的东舍西邻 上篇   诗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比邻,即指近邻街坊.将知己与比邻相对,可见古人对邻居非常之看重.我们有时向别人介绍:"这位是我多年的老邻居了&q ...

  • 李小平‖春趣春来之舌尖上的春天

    白面馍馍羊角葱 龙川河流域的春天来的早,土层刚开始解冻,地里的一畦地埂上,新葱便探出芽头,用手轻轻把土刨开,就可挖出新葱来,剥掉外层干叶,用手捋净,白晰的葱干嫩黄的葱叶以及那种脆生生.甜津津.辣簌簌的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弹琉子

     弹琉子 文/晏金福      小时候,弹琉子是我最爱的游戏.那时,琉子就是我们的心肝宝贝.我们每人都有一个琉子袋,里面装满了各色琉子.有的即使是布满了麻点,甚至少了一块,也舍不得扔掉.     每天 ...

  •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有种快乐,叫做“走五子”

    前段时间,笔者来到烟台一处乡村,准备参观当地的老房子. 在街巷里转了一圈儿之后,一条石块斑驳的胡同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条胡同两侧的房子不仅"老",而且"空".路 ...

  • 乡村记忆——平阴贤子峪村

    因修路搁浅了北石硖村的赏花,却成就了对贤子峪村的造访. "峪"是山口,贤子峪,应该是位于山口的一个自然村落. 初听名字"贤子峪",认为或史上有贤人存在,或对后世 ...

  • 记忆中的灵璧老咸菜:胡萝卜干子

     胡 萝 卜 干 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文/抱璞斋主 现在生活好了,不知怎的,这几年总是回忆奶奶醃制的胡萝卜干子的味道.小时候,奶奶每年初冬都要醃两罈胡萝卜,大的切成几片,小的整醃.发酸后,在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黑黑的猫猴帽

    黑黑的猫猴帽 文/胡桃夹子 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的冬天格外的寒冷. 冬天,上学的路上,我们都是顶着西北吹来的寒风,使劲的缩着脖子前行.因为刺骨的寒风总会随时顺着脖子,钻进我们的衣领里.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 ...

  • 【灵璧故事】乡村记忆——戽鱼

    戽鱼  文/朱现凤 我的老家住在老濉河岸边,所以我是在河边长大的.小时候最有趣的就是戽鱼了. 记得那时候,每到汛期过后,河道的小叉沟里,都会冲进一些小鱼小虾.起初,我们只是觉得好玩,在里面逮一些鱼虾,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看青

    禅堂湖记忆--看青 文/胡桃夹子 "看青"就是看护庄稼,要从庄稼初长,看到庄稼成熟. 从前生产队,都有"看青"的人.特别是玉米,黄豆,白芋,花生,棉花在将熟的时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飘香的洋槐花

    飘香的洋槐花  文 / 邱德龙 清晨,漫步在家乡的船路沟堤岸上.突然间,清新的空气中缕缕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和表妹情不自尽的寻着花香找去.哇,一棵盛开着雪白花朵的洋槐树真真实实的就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喂牛

    乡村记忆――喂牛 文/程大康 由于社会进步,现在农村养牛的人家越来越少.当年现代化的农耕机械很少,拉庄稼.打场.耕地等大多都要依赖牛来完成,所以那时候牛就是农家的"顶梁柱",几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