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卦」九五爻辞“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解读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中正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一)释字(词)
显
《说文》:“显,头明饰也。”本义,指头上的装饰品。引申为明显、显著;彰显、显扬;显赫、显达。这里作“显赫”解。
三驱
古王者田猎之制。谓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网开一面,不赶尽杀绝。一说,田猎一年以三次为度。《汉书·五行志上》:“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车有和鸾之节,田猎有三驱之制。”
前禽
指迎面而逃的猎物。“失前禽”就是指舍弃迎面而逃的猎物。这种田猎之制,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迎面而来的猎物象征主动归顺的方国;背向而逃的猎物代表背叛的方国。天子征伐,只针对叛逃的方国。《周义·正义》:“凡三驱之礼,禽向己者则舍之,背己者则射之,故失其前禽也。”
舍逆取顺
三驱之制的另一种说法。孔颖达《正义》曰:“禽逆来向己者,则舍之而不害;禽顺去背己而走者,则射而取之,是失前禽也。”上古田猎具有很强的政治、军事意义,并与祭祀紧密相关。射杀迎面而来的猎物,破其面也,为不义之举。射杀背向的猎物,也有讲究,分为上射(杀)、中射(杀)和下射(杀)。上射所获用于祭祀;中射所获用于飨宾;下射所获则用于“充君之疱。”
(二)释象
《比卦》是由《复卦》变化而来的。《复卦》先变为《豫卦》,然後再变为《比卦》。《比卦》九五是全卦唯一刚爻,也是卦变的动爻。卦变後,雄居君位,中正而为君王。中正当位,是全卦的核心,众柔皆比而应之,成“众星捧月”状。九五显赫,故曰“显比”。九五由最初的卑初之位,终为九五至尊,故“吉”。《象传》因此释曰:“显比之吉,位中正也”。
《比卦》九五原是《复卦》初九、《豫卦》九四。在《复卦》中,初九为震体主爻,“震于马也,为善鸣,为作足”,又“震为动”,故“震”象征奔驰嘶鸣的马,故曰“驱”。《复卦》变为《豫卦》,《豫卦》再变为《比卦》,卦变的过程就是这匹马向前驱驰的过程。《复卦》为其一驱,《豫卦》为其再驱,《比卦》为其三驱,故曰“三驱”。《比卦》九五为王,由初之四,由四之五,三驱而成王霸之业,故曰“王用三驱”。
《复卦》一刚在下,众柔在上。众柔组成一个庞大的坤体,“坤为地”,换言曰“田”。“田”是“佃”与“畋”的初文,即本字,这里用作“畋”,“畋”是捕猎的意思。坤体在这里取象为畋猎,则众柔皆为猎物也,故曰“禽”。又“坤为地”,《易》常引申为“邑”,则众柔皆为邑人也,故曰“邑人”。《复卦》变为《比卦》的过程中,《复卦》初九一路向前,三驱而为《比卦》九五。其象为策马围猎,众柔皆迎面而来,逃于马後,其向“逆”也;唯上六柔独在前而远逃,其向“顺也”。古代田猎之制,舍逆而取顺也。《比卦》初、二、三、四柔皆为逆向而来者,故舍而不取,故曰“失前禽”。其《象传》因此释曰:“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古代田猎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逆向迎面而来的猎物(禽)象征主动来投诚、归附者,故不取;顺向而逃的猎物(禽)象征叛离者,故驱而取之。田猎象征天子的征伐,不取主动归顺的城邑,主动归顺的邑人可以与征伐者相安无事,故曰“邑人不诫”。不伤害主动归顺的邑人,体现了君王的仁德,也是天子的中庸之道在军事上的体现。《比卦》九五为君王,中正当位,循中庸之道,故《象传》释曰:“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舍前禽”则意味着“取後禽”。上六为禽,顺向而逃,背离者也,故必为所取。九五为坎体主爻,“坎为弓轮”,九五则为弓中之矢。九五与上六比,为射杀上六之象。又九五为艮体主爻,“艮为手”;又九五在坎体,“坎为耳”,坎有双穴,如耳分左右,上六为其左耳。以手执其耳,故曰“取”。九五射杀上六,执其耳而取之,故上六为九五所擒获也。《比卦·彖传》所谓“後夫凶”,即言乎上六也。《比卦》九五之下,皆为前来而归附者,唯上六趋于上而不来,终被擒杀,故曰“後夫凶”。
(三)义理
先王“建万国,亲诸侯”而王天下者,必以文治武功也。对亲附、归顺者以文治;对离心叛逆者,必以武功。文治武功兼备则天下平矣!《比卦》九五凭借其贤能及文治武功,尤其是“舍逆取顺”的武功,被共举为王。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大都是由班辈较高年岁较大的妇女主事,但如有对外冲突等事发生,便临时公推首领,大都由壮年男子担任,事毕则罢。所以,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军事首领一般也还是由壮年男性担任,父系氏族的最初君王很可能就是脱胎于这样的军事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