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是一部什么书?

《汉书·艺文志》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

那么,这部医书为什么被称作《内经》呢?

为什么叫《内经》?

经,是指可以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如诗经、易经、道德经等。

内,是与外的相对之称。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这和《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

张舜徽在《汉书艺文志通释》中的解释较为明了:“大抵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其绪余耳。医书之《内经》《外经》,亦同斯例。由于阐明理道者,辞旨精要,与夫杂说旁陈者不同,故《黄帝内经》十八卷,而《外经》为三十七卷。”

遗憾的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等医家诸经均已散佚不传,后世之人难得一见。

《内经》包括什么内容

《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分都有八十一篇。

素,作本质,本性解,问,即问题。《素问》就是研究人这个生命体的本质问题的意思。《灵枢》的主要内容是研究针刺法的,因此亦称为《针经》。灵,是灵验;枢是机要、枢纽之意,“灵枢”的主要涵义就是必须掌握针刺法的枢机要领才能灵验。

《内经》的内容除医学方面外,还涉及到了哲学、天文、物候、历法等诸多领域,并以这些方面的理论来论证中医学的医理。因此,古人称其博大精深,为“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之作。

由此可见,《内经》与世界上众多的其他医书根本不同之点就在于,它不是一本单纯的医学著作,而是深受古代天文和易学影响,以“天人相应”的为指导思想,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取类比象”为研究手段,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的综合性著作。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被后世奉为“医书之祖”。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