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理论模型

人类的战争起因于动物之间所进行的食物争夺、领地争夺、交配权争夺和首领权争夺,总之,起因于各种价值资源的争夺。原始社会的战争是由氏族部落之间或部落联盟之间,往往起因于争夺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财富,甚至为了抢婚、种族复仇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不断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战争的起因也不断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当今社会,战争的起因可能是势力范围争夺、领土争端、边界纠纷、战略资源掠夺、市场争夺、意识形态斗争、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等。

一、社会分工的对立形式:暴力行为

如果人类主体对现有的价值资源配置状态远离自己的价值需求时,就会要求进行重新配置,当主体(个人、集体、民族)之间无法通过正常的社会协作方式来实现价值资源(包括土地、矿产资源、市场、人口、宗教信仰等)的重新分配方式时,就只有通过对立化、极端化、强制化的社会分工形式来实现。由此可得:

暴力的本质:对立性、极端性和强制性的手段,就是暴力。

暴力行为的本质:采取极端性和强制性的手段,剥夺对方价值资源的行为。

显然,暴力行为是一种对立化、极端化、强制化的社会分工方式(即武力对抗方式),其客观目的在于剥夺对方的价值资源,并强制性地征服对方、打击对方或消灭对方。

暴力行为的主要形式有:杀人的客观目的在于采用暴力手段剥夺对方的生命,抢劫的客观目的在于采用暴力手段夺取对方财物,强奸的客观目的在于采用暴力手段实施行性行为,绑架的客观目的在采用暴力手段限制对方的人身自由以谋取对方的财物,等等。

暴力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强制性、残酷性和极端性,人们常常因为暴力行为而不择手段。暴力行为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活资料、生命、性行为、社会地位、社会荣誉、复仇、发展机会、社会规则等。

社会分工的客观目的在于使价值资源能够达到一种最佳配置,并使价值资源产生最大的增长率。如果社会交往的双方通过正常的对话、协商、妥协与竞争等方式无法实现价值资源的有效配置时,或者价值资源的短缺已经接近或超过生理极限或心理极限时,双方就会通过暴力斗争的方式来解决。

、战争的本质

社会分工可分为规范性社会分工与非规范性社会分工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规范性的社会分工就是经济。与此相对应,暴力行为也可分为规范性形式攻非规范性形式两种类型。其中,规范性的暴力行为就是战争。

战争的本质:规范性的暴力行为,就是战争。

战争与暴力行为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战争是规范性的暴力活动,这种暴力活动的“规范性”主要包括:有明确的战争目的,有专业化的战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的战争行为。战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联盟)之间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矛盾与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

一般来说,群殴是非规范性的群体之间的暴力行为,打架是非规范性的个人之间的暴力行为,强奸是非规范性的异性之间的暴力行为,它们都不是规范性的暴力行为,都不属于战争,而是属于非规范性的暴力活动。战争通常所解决的主要是宏观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冲突,非规范性的暴力行为通常所解决的主要是微观的、零碎的、眼前的利益冲突。

战争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残酷性,双方以一切可用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暴力手段攻击另外一方,并在肉体上消灭对方,具有突出的鲜血和死亡特性;二是破坏性,战争通常都会给双方甚至无关方造成严重的利益损失和环境破坏,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倒退;三是无条件限制性,双方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往往不择手段,往往不顾及名誉信誉、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只要能够战胜对方,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倾其一切能力和价值资源,采取一切可用之手段。

三、暴力管理的本质

虽然暴力手段可以使战胜方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杀敌一万,自伤三千”,参与暴力的双方往往都会遭受重大打击,甚至会失去生命,还会伤及许多无辜者。因此,人们通常会认真权衡利弊,谨慎使用暴力。

经过长期暴力行为的实践,人们逐渐总结出一系列暴力行为的规则,以提高暴力行为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维护自己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高层次利益。这些暴力行为的规则,就是暴力管理。由此可得:

暴力管理的本质:就是关于暴力行为的规则体系。

暴力行为与暴力管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相对于一般的社会分工,暴力行为作为一种极端化、对立化和强制化的社会分工,具有高效性、层级性、强制性、统一性等特点。相对于一般的社会管理,暴力管理作为一种极端化、对立化和强制化的社会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高效性。命令的传达和信息的反馈必须是高效的、快速的、精干的、简明的,必须有清晰的、快速的传送通道。

2、层级性。武装力量的管理必须实施清晰的层级管理,班、排、连、营、团、师等单位的组织编制、武器配置、行政归属、职务等级必须是清晰明确的。

3、强制性。“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由上而下的命令或任务必须得到无条件的、强制性的执行,由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必须是真实而准确的。

4、至上性。战争(或暴力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集中一切的价值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甚至包括生命的付出,也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一切服从于战争,一切服务于战争。

四、军事的本质

暴力行为可分为规范性暴力行为(即战争)与非规范性暴力行为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规范性的暴力行为就是战争。与此相对应,暴力管理也相应地分为规范性暴力管理和非规范性暴力管理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规范性的暴力管理就是军事,非规范性的暴力管理一般是指民间暴力管理。

军事的本质:规范性的暴力管理,就是军事。

军事与暴力管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军事的内容主要有:战争物资的储备与供应,常备军的组织、训练与管理,后备兵员的动员、组织与建设,国防设施的建造,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战略战术的研究,作战流程的规划,军衔等级的设计与运用等。

暴力管理是关于暴力行为的规则体系,当军事是暴力管理的主流部分,且战争是暴力行为的主流部分时,军事就是近似的关于战争的规则体系。由此可得:

军事与战争的逻辑关系:军事就是近似的关于战争的规则体系。

军事与战争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近似关系):

暴力行为是极端化、对立化、强制化的社会分工,规范性的暴力行为是战争,规范性的社会分工就是经济。由此可得:

战争与经济的逻辑关系:战争就是极端化、对立化的、强制化的经济。

战争与经济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近似关系):

五、军事与政治的逻辑关系

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经济是规范性的社会分工,政治是规范性的社会管理。当经济是社会分工的主流部分时,且政治是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时,政治是近似的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

暴力管理是关于暴力行为的规则体系,战争是规范性的暴力行为,军事是规范性的暴力管理。当战争是暴力行为的主流部分时,且军事是暴力管理的主流部分时,军事是近似的关于战争的规则体系。

根据以上的“战争是极端化、对立化、强制化的经济”、“政治是近似的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军事是近似的关于战争的规则体系”三种逻辑关系,可得:

军事与政治的逻辑关系:军事是近似的极端化、对立化、强制化的政治。

军事与政治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近似关系):

六、暴力意识与军事思想

经过长期的暴力管理的实践,人们逐渐总结出一系列暴力管理的规则,以提高暴力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维护自己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高层次利益。这些暴力管理的规则,就是暴力意识。由此可得:

暴力意识的本质:关于暴力管理的规则体系,就是暴力意识。

暴力管理与暴力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暴力意识可分为规范性暴力意识与非规范性暴力意识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规范性的暴力意识就是军事思想。由此可得:

军事思想的本质:规范性的暴力意识,就是军事思想(或军事文化)。

军事思想与暴力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军事思想的内容主要有:战略战术思想,武器设计思想、制造与使用思想,后勤供应保障思想,军队组织与建设思想,作战能力训练思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国民的国防观念等。

由于军事是关于战争的规则体系,军事思想又是关于军事的规则体系,因此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的规则之规则体系。

暴力意识是关于暴力管理的规则体系,军事是规范性的暴力管理,军事思想是规范性的暴力意识。当军事是暴力管理的主流部分时,且军事思想是暴力意识的主流部分时,军事思想是近似的关于军事的规则体系。

根据“军事是极端化、对立化、强制化的政治”、“文化是近似的关于政治的规则体系”、“军事思想是近似的关于军事的规则体系”三种逻辑关系,可得:

军事思想与文化的逻辑关系:军事思想是近似的极端化、对立化、强制化的文化。

军事思想与文化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近似的关系):

再根据经济与社会分工、政治与社会管理、文化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就可得出军事思想与文化之间更为复杂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近似关系)。

七、战争、军事与军事思想的逻辑关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战争是规范性的暴力活动;暴力管理是关于暴力活动的规则体系,军事是规范性暴力管理;暴力意识是关于暴力管理的规则体系,军事思想(或军事文化)是规范性暴力意识。

当战争是暴力活动的主流部分时,暴力管理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战争的规则体系;当军事是暴力管理的主流部分时,军事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战争的规则体系;当军事思想是暴力意识的主流部分时,军事思想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军事的规则体系,还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战争的规则之规则体系。

战争、军事与军事思想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近似的关系):

八、战争的社会功能

虽然从直接效果来看,战争将会导致社会的整体价值的减少,但是,间接的效果是:通过战争可以加快人类的优胜劣汰过程,加快了社会体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转化与优化,加快社会价值资源的优化配置。

战争双方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往往投入尽可能多的兵力兵器,力求在战争过程中转换力量对比,战争规模就可能扩大;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实力的大较量,是交战双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价值资源的大对比。虽然战争对于人类本身的生存往往形成破坏性的结果,但在总体上讲,战争是人类进化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快捷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旧制度向新制度的快速转变。落后的政治制度和腐朽的政权机构严重地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断削弱国家的综合实力;而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充满活力的政权机构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实力的大较量,战争的最终结果往往是拥有先进政治制度和充满活力政权机构的一方,战胜拥有落后政治制度和腐朽政权机构的一方,从而加速了政治制度的快速转变和政权机构的快速更替。

2、实现先进经济事物的快速扩张。先进的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将会有力地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进而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长,从而大大提高国家在战争中的胜利概率,因此战争必然迫使交战双方积极主动地采取先进的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从而实现先进经济事物的快速扩张。

3、促进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的快速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会大大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还会大大提高武器的先进性和杀伤力,从而直接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这就迫使交战双方积极主动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传播。此外,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可以间接地、持久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间接地、持久地推动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战争将会迫使交战的各个国家促进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的快速传播。

4、达成人口与资源比例关系的快速调节。在古代社会,由于人口的无序增长,加剧了人口与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瘟疫和饥饿是解决人口无序增长的自然调节方式,战争是解决人口无序增长的社会调节方式。一般情况下,人口的自然调节方式是被动的、相对缓慢的、无选择的、非竞争性的,而人口的社会调节方式是主动的、快速的、选择性的、竞争性的。当人口与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比例关系达到一定的临界状态,人与人之间、阶级之间、国家之间、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会达到白热化状态,无法调和和妥协,通过战争手段大量消灭人口来重新恢复人口与自然资源的适当比例关系。

5、促进民族文化的全面融合。一方面,民族战争是双方民族综合实力的大较量,文化实力是各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战争的结果往往是拥有先进文化的民族战胜拥有落后文化的民族,从而被动地实现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另一方面,各民族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也会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引进和吸收先进文化,以使本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主动地实现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九、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战争的本质是为了快速解决阶级与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重新调整利益分配格局而进行的最高斗争形式,它是流血的、暴力的、极端化的政治。战争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区分战争性质的根本标准就是社会生产力:凡是从长远的角度、全局的角度和高层次利益角度,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是正义的战争;凡是从长远的角度、全局的角度和高层次利益角度,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是非正义的战争。

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必须兼顾人类的长远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角度、高层次利益与低层次利益,来考察战争的利害得失,进而区分战争的性质。有些战争虽然会损害人类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利益,却能够带来人类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高层次利益,这样的战争应该是正义的战争。有些战争虽然推翻了腐朽落后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为根本目的,并推动社会经济变革、政治变革和文化变革,但是战争可能会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和社会财富的大量耗费,这样的战争应该算作正义战争。

2、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原则。必须辩证地分析战争双方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进而科学地判断战争的性质。有些战争虽然最终的客观效果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当初的主观目的却是为了掠夺他人的财产和资源,这样的战争应该定性为非正义战争。不过,如果战争的客观效果是非常巨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战争有时候也可以定性为正义战争。

十、战争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战争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1、战争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不虐待战俘,救治伤兵,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使用生物化学武器,不允许未成年人参战,不伤害平民,不破坏非军事目标等。

2、战争手段与战争方式不断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现代战争的方式主要有:地面战争、空间战争、海洋战争、外太空战争、电磁战争、信息战争、机器人战争。武器的杀伤力越来越大,战争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部队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武器装备的技术先进性越来越高。

3、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有:一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种价值资源的整体层次在不断提升,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联性和利益共享性不断增强,利益矛盾性不断减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伤你必伤我,伤我必伤你”;二是,随着政治的民主化程度提高,国家对于发动战争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大,控制程序越来越严密,控制方式越来越科学;三是,随着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律的不断健全,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解决渠道越来越畅通,通过战争方式来解决利益冲突的可能性逐渐下降;四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理性的方式与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