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执多, 得与亡孰病,其不欲见贤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我们一起颠覆式破解《道德经》全部奥秘,复兴黄老正统传统文化,欢迎加盟合作!

老子.公刘版

下卷

中国哲学第四问: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中国哲学第四答:

第十一 篇  天长地久

造人类天长地久的认识论

第六十六章,涤除得到玄览,打造贤明认识论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其不欲见贤,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说明

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执多,得与亡孰病”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四十四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通行本主流译文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2“其不欲见贤”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七十七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通行本主流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3“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五十六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通行本主流译文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公刘本经文注解
名与身孰亲1,身与货2孰多,得与亡3孰病,其不欲见贤4,故不可得而亲5,下可得而疏6,不可得而利7,不可得而害8,不可得而贵9,不可得而贱10。
1,名与身孰亲:名,名声。身,身份。孰,疑问代词,哪一个。亲,亲密。
2,货:财富。
3,得与亡:得,得到。亡,亡失,失去。
4,欲见贤:欲,欲望。见,洞见,很清楚地看见。贤,贤明。
5,亲:亲近。
6,疏:疏远。
7,利:有利。
8,害:有害。
9,贵:尊贵。
10,贱:卑贱。
公刘本译文
名声和身份谁与你关系哪一个亲密,身份和 财富哪一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福利,
得到和失去哪一个带给你病痛,从那些没有过多欲望的一面洞见的一个人的贤明,
所以不可以因为能够得到什么而去亲近密切,不可以因为能够得到什么而去疏远分离,
不可以因为能够得到什么而认为它有益,不可以因为能够得到什么而认为它有害,
不可以因为能够得到什么而认为此尊贵,不可以因为能够得到什么而认为彼卑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