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老子的《道德经》?余秋雨《老子通释》带你走进2500年文化
《道德经》是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它在2500多年来陪无数人走出了困境,被称作“人生的宝典”。曾国潘靠它走出人生的低谷,白岩松靠它度过了中年危机。
而冯仑曾说:《道德经》是我推荐给所有创业者的书。而南怀瑾说:道家就像药店,有问题的时候就找《道德经》。尼采称: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它只有短短的5000字,但却蕴藏着人生的哲学。然而,这么一本神奇而又蕴含无限能量的中国典籍却很多人没有读过呢?其实这本书用的是文言文,书中语言精练,很多人去读它不得不翻阅大量的工具书,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如此一来,很多人便失去了研读它的兴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予观其妙。常有,欲予观其微。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选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咋一看,有些摸不着头脑,让人想敬而远之,可到底该如何去理解这段话呢?余秋雨在《老子通释》里就用散文的形式给我们解释了这段话。让我们看看余秋雨的《老子通释》里是怎样解析的:
道,说得明白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名,说得清楚的,就不是真正的名。
无,是天地的起点。
有,是万物的依凭。
所以,我们总是从“无”中来认识道的奥秘,总是从“有”中来认识物的界定。
其实,这两者是同根而异名,都很玄深。玄之又玄,是一切奥妙之门。
看完这个译文,是不是感觉豁然开朗呢?是的,玄妙的未知,不可知,不可道,不可名。这便是老子《道德经》里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世间种种,都是一个玄妙的未知。
余秋雨在《老子通释》里不单只是把《道德经》给我们翻译出来,他跟我们详细讲解了道德经里的内容,还和我们一起探讨了《道德经》里的有可能有争议的几种理解思维,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就在前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一句,存在“句读”方面的历史争议,余秋雨也详尽地给出了解释和自己的看法。余秋雨在书中说道:历来各有偏向,而我则主张,两者皆可,区别不大,顺语气就好。
天下有始终,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这是《道德经》第52章的内容节选,初读这句话,我以为老子要表达的意思是天道轮回。然而,读完余秋雨的《老子通释》我才明白于小的来说,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当儿子的要孝顺,才能算得上一个称职的儿子。而于大的来说,从哲学上来说,老子主张在守道的过程中要建立低调的内循环,而不要耗损于高调的外循环。
这一句话于我来说确实有些难以理解,但经过余秋雨先生的讲解,确实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道德经》在余秋雨先生的讲解下,已经变得简单通俗易懂,成为了海外发行量最大的中国典籍,仅次于《圣经》,已让国外的友人们对我们的中华文化竖起了大拇指。
《老子通释》用最通俗的语言解析了《道德经》里的全部内容,详细分析了两千多年对于《道德经》每章的思维异同,是余秋雨先生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经验和智慧,用三十年去研读,最后用通俗的散文形式给我们讲述《道德经》中的大道理,无论是面对人生困境,还是时代的转型,《道德经》都是一本人生财富,它的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
如果你想自己的人生走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想参悟老子的智慧,想轻松透彻地读懂《道德经》,我相信《老子通释》这本书一定可以给你全新的阅读体验,让你更轻松愉快地去参悟老子几千年来的哲学和智慧,让你的人生豁然开朗。
读不懂老子的《道德经》?余秋雨《老子通释》带你走进2500年文化。如果你也欣赏老子的哲学,想读《道德经》,但又不想面对繁复的文言文,不想查工具书,那不妨花一份快餐的钱,买上一本余秋雨的《老子通释》,它用散文的形式,给你讲解《道德经》,带给你智慧的启迪,心灵的洗礼,助着你走上人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