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十七个附子经验方
李可十七个附子经验方@蔡氏【四方加术汤】应用@三部六病治疗医案《石室秘录》血虚气血气血双虚治法
唐三制
2016-6-18 21:38
李可老中医自学成才,经临床50多年的实践证明,不少以附子为主组方配伍,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人现就其常用的以附子为主组成的经验方,进行整理十七经验方如下。
1)破格救心汤2)加味乌头汤3)乌头汤加味方4)补阳还五汤加味方5)消跟骨刺痛方6)温氏奔豚汤7)肝癌基本方8)胃癌基本方9)肺癌基本方10)风湿性心脏病方11)肺源性心脏病方12)冠心病方13)加味理中汤14)过敏性鼻炎方15)加味桂附地黄汤16)参芪桂附理中汤17)加味桂附理中汤
(1)破格救心汤:制附子30~100~20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丽参10~30g(另取汁),山萸肉60~120g,生龙牡各30g,磁石30g,麝香0.5g(冲服)。用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1000ml,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主治各种急慢性心衰。
(2)加味乌头汤:制附子60g,生黄芪240g,当归60g,制川乌、丹参、黑小豆、川牛膝、防风各30g,麻黄、桂枝、细辛、赤芍、桃仁各15g,肉桂10g,吴茱萸20g,蜂蜜150g,生姜40g,大枣20枚,麝香1.0g(冲服),穿山甲5g,水蛭3g,全虫30g,蜈蚣2条(后四味研粉冲服)。用法: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兑入黄酒500ml,日3服夜1服。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证属虚寒者。
(3)乌头汤加味方:制川乌30g,制附子30g,生黄芪100g,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白芍、黑小豆、乌蛇肉各30g,蜂蜜120g,桂枝、防风、全虫、甘草各15g,蜈蚣30条,豹骨15g。用法:上药共捣粗末,加上白酒3斤入瓶内浸泡7昼夜后,早晚各热服1次,从1酒盅起服,逐日渐加,至服药后唇、舌稍麻木为度,即以此量维持至服完。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寒性者。
(4)补阳还五汤加味方:制附子30g,生黄芪120g,葛根90g,炙甘草、当归、桂枝、赤芍、首乌、白蒺藜、黑木耳各30g,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白芥子、红参(另煎)、生姜各10g,大枣10枚。后期加肾四味各30g。用法:加水1500ml,煮取500ml,每天分2次服。主治颈椎病伴眩晕者。
(5)消跟骨刺痛方:制附子30g,生黄芪120g,当归、白芍各30g,熟地黄45g,肉桂、川牛膝、木瓜、乳香、没药、通草、细辛、防已、泽泻各10g,吴茱萸、茯苓、炙甘草各15g,楮实子、威灵仙各20g,炮甲珠6g,象牙屑4g,生姜10g,大枣10枚。后期加肾四味各30g。用法:加水1500ml,煮取500ml,每天分2次服。主治跟骨骨刺引发的跟骨痛。
(6)温氏奔豚汤:制附子10~15~30~100~200g,红参10~30g(另煎),山药30g,山萸肉90~120g,炙甘草10~60g,肉桂3~10g,沉香、砂仁3~5g。用法:小剂,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600ml,分3次服。大剂,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750ml,日3服夜1服。上有假热,热药冷服,偷渡上焦。主治肝脾肾三
阴寒证,以“厥气上逆”为主症,此外还治寒霍乱,脘腹绞痛;气上冲逆,上吐下泻,四肢厥逆,甚则痛厥;寒疝;水肿鼓胀;阳虚高血压、肥胖症等。
(7)肝癌基本方:制附子45g,高丽参15g(另煎),海藻、炙甘草、熟地黄、五灵脂各30g,全虫12只,蜈蚣3条、白芥子、生南星、肉桂各10g,鹿角霜、姜炭、茯苓、细辛、木瓜各45g,大淅贝120g。用法:上方药加水3000ml,文火煮取400ml,分3次服,连服2个月。主治肝癌。
(8)胃癌基本方:制附子90g,海藻、生甘草、生姜、两头尖、牡蛎、玄参各45g,木鳖子、吴茱萸、晒参(另煎)、五灵脂、生南星各30g,大贝母120g。用法:加水3000ml,文火煮取150ml,日分3次服。同时配用散剂:硇砂10g,火硝10g,冰片1g,雄黄10g,儿茶10g。制粉,每次1g,每天2次,蜂蜜水调匀后缓缓咽下。主治食道癌及胃癌。
(9)肺癌基本方:制附子45~90~120g,高丽参15g(另煎),生半夏、两头尖、海藻、细辛、鹿角霜各45g,生南星、熟地黄、干姜、炙甘草各30g,白芥子、肉桂、姜炭各10g,麻黄5g,山萸肉60g,生姜90g,全虫3g(冲服),蜈蚣3条(冲服)。用法:加水2500ml,文火煮取600ml,日分3次服。30天为1疗程。主治肺癌。
(10)风湿性心脏病方:制附子45g,生黄芪250g,当归、干姜、桂枝、白芍、党参、细辛、生姜各45g,制川乌、黑小豆、防风各30g,麻黄10~45g(得汗后则小量),炙甘草、山萸肉各60g,全虫6g,蜈蚣3条,大枣12枚,蜂蜜150ml。用法: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3次服。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11)肺源性心脏病方:制附子45g,高丽参15g(另煎),麻黄5~10g,干姜、桂枝、生半夏、白芍、生姜各45g,五味子、枸杞子、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各30g,炙紫菀、炙冬花各15g,炙甘草、山萸肉各60g,壳白果20g,核桃6枚(打碎),大枣12枚。用法: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3次服。主治肺源性心脏病。
(12)冠心病方:制附子100g,炙甘草、干姜90g,高丽参15g(另煎),山萸肉60g,桃仁、五灵脂、生龙牡、磁石各30g,丹参120g,檀香、降香、沉香、砂仁各10g,桂枝45g,麝香0.5g(冲),苏合香丸2丸。用法: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3次服。主治冠心病。
(13)加味理中汤:制附子12g,干姜、白术12g,炙甘草24g,高丽参15g(另煎),砂仁、肉桂、藿香、佩兰各10g,炒麦芽60g。用法:加水1000ml,文火煮取150ml,兑入人参汁,日分4次服。主治脾胃虚寒证。
(14)过敏性鼻炎方:制附子30g,麻黄、石菖蒲各10g,干姜、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各30g,茯苓、生姜各45g,白芷、辛荑花、苍耳子、防风各20g,苍术、佩兰各15g,炙甘草60g。用法:加水2500ml,文火煮取350ml,日分3次服。主治过敏性鼻炎。
(15)加味桂附地黄汤:制附子100g,熟地黄100g,山药60g,茯苓45g,丹皮、泽泻、肉桂各10g,怀牛膝、生龙牡、磁石各30g。用法:加水3000ml,文火煮取600ml,日分3次服,30天为1疗程。主治高血压阳虚证。
(16)参芪桂附理中汤:制附子100g,生黄芪120g,干姜、白术、熟地黄各90g,乌梅40g,砂仁30g,红参25g(另煎),炙甘草60g。用法:加水2500ml,文火煮取350ml,日分3次温服。30天为1疗程。主治糖尿病。
(17)加味桂附理中汤:制附子45g(逐日叠加10g,以200g为度,出现瞑眩反复,停药3天,制附子减去30g),干姜、熟地黄、白术各45g,高丽参(另煎)、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各30g,山萸肉90g,肉桂10g。用法:加水3500ml,文火煮取350ml,日分3次服,42天为1疗程,每旬服7剂,休息3天。主治Ⅱ型糖尿病。
1*【四方加术汤】唐三刺拟歌助记
(桂葛人参麻辛附,桃芍苓术牡丹皮,
柴芩枳夏草姜枣, 大黄同下解少阳。
2【四方加术汤】组成: 野葛根25~30g麻黄6g桂枝12g生白芍12g炙甘草6g熟附子10g细辛3g桃仁15g云苓15g丹皮12g柴胡叶20~30g黄芩12g枳实10g生大黄12~15g(党参10g)半夏10g生白术15g生姜25g大枣4个。水煎服,一天一付。 【四方加术汤】验案1 鼻畅粘膜糜烂疼痛 验案2 痔疮十余年 验案3 腰痛2年 医案4 腰椎骨结核 医案5* 治疗重度肝病 。
三部六病治疗思路探讨
1、溢脉主方【调神汤】 2、聚脉主方【调胃汤】 弦长脉主方【调肠汤】 4.涩脉主方【调心汤】 5*【三部六病中枢汤】 6【 三部六病学说 】对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理消汤】 【糖尿病理消汤2*】 7*三部六病对肿瘤病的治疗思路 【攻坚汤】 【鸡甲散】 【解郁攻坚汤】 马文辉8*【三部六病协调基方】 9*【调神平亢汤】 10*【调心宽胸汤】 11*【调胃舒郁汤】 12*【调肠解凝汤】
【三部六病中枢汤】 柴胡15g 黄芩15g 苏子30g 党参30g 川椒10g 甘草10g 大枣10个 丹参30g 百合30g 乌药10g瓜蒌30g 郁金15g 五味子15g 牡蛎30g 石膏 30g 桂枝10g 大黄 10g 白芍30g 陈皮30g (唐三刺拟歌诀助记)
调神调心调胃汤,柴芩苏子党参襄
川椒甘草十个枣,丹参百合瓜蒌下
乌药郁金五味子,牡蛎陈皮生石膏,
白芍桂枝酒大黄,十九味调中枢汤
蔡氏【四方加术汤】的临床应用
处方剂量是【四方加术汤】 一天的常用量,为了方便患者煎药,蔡老师一般两天量合在一起煎,分两天服用。 关于半夏、附子是否可以同用的问题在此一并说明:首先仲景在《伤寒论》是有一起使用的记载;其次,现在有很多医生也一起使用,并未见毒副作用;但因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且药典规定不能同用,部分医院也规定不能同用,为避免造成误会,方中半夏、附子同时存在时,笔者一般不用半夏,仅供同道参考。
3*【四方加术汤】验案1 鼻畅粘膜糜烂疼痛 验案2 痔疮十余年 验案3 腰痛2年 医案4 腰椎骨结核 医案5* 治疗重度肝病 。
3.临床验案
验案1 鼻畅粘膜糜烂疼痛
李××,男,43岁。初诊:2014.09。主诉:鼻畅粘膜糜烂疼痛4~5个月。鼻有黄粘涕,鼻塞,鼻腔呼气热,打喷嚏,身有汗,易外感,纳眠可,大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处方:柴胡叶30g黄芩12g枳实10g生大黄15g半夏10g生白芍12g炙甘草6g桂枝12g桃仁15g云苓15g丹皮12g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连翘10g茵陈15g生姜五片大枣五个,十四付,水煎服,日一剂。二诊:药后有效,鼻腔内疼痛减轻,黄粘涕消,鼻塞减轻,鼻腔出热气减轻,喜冷饮,纳眠可,小便稍黄,大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处方:守上诊方加野葛根25g,六付,用法同上。随访已愈。
按语:此患者经多方治疗,中西医并用,内服外用皆已使用,效果几无,按照经方思路分析,辨证为表闭后肺热明显,三方加术汤加减治疗,麻杏石甘汤以解表清肺,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以清内热,佐以连翘、茵陈祛湿热。现在社会人们患外感表闭后,又不注意清淡饮食,大鱼大肉进入体内化热化毒,即出现此类症状。
验案2 痔疮十余年
刘××,女,40岁。初诊:2014.09.28。主诉:痔疮十余年。十余年来,痔疮时轻时重,肛门疼痛,时有大便带血,大便干,一天一行,甚则2~3天一行,纳眠可,口中异味重,体型偏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处方:野葛根25g麻黄6g桂枝12g生白芍12g炙甘草6g桃仁15g云苓15g丹皮12g柴胡叶30g黄芩12g半夏10g枳实10g生大黄15g生白术15g厚朴15g生姜5片枣5个,六付,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大便时肛门疼痛,大便稍干,一天一行,纳眠可,口中异味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处方:守上诊方重复,六付,用法同上。三诊,大便通畅,疼痛消失,纳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守上诊方重复,六付,用法同上。随诊已愈。
按语:此患者就诊前医院让其做手术,但医院告知患者手术后仍有可能疼痛,遂经由同学介绍来诊,求诊于中医。俗语云:“瘦人多火,胖人多痰”。此患者体型较瘦,内热较大。此内热有两种途径形成,一是表闭后形成内热;二是饮食过盛形成内热。两者相互影响,体内热盛,则毛孔易开,更易外感,外感后又能加重内热,形成恶性循环。内热形成后在不同人体可能表现不一,此人则表现为大肠热,故选方用药仍遵解表清里之旨,用三方加术汤,葛根汤以解表闭,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清里热,加厚朴又有小承气汤之意,故取效迅速。如果本病单纯使用通便清里之药,只是治对了一半,表证解不开,还是容易产生内热,治疗病程会较长。
验案3 腰痛2年 .梁××,男,52岁。初诊:2014.09。主诉:腰痛2年。腰痛劳累后加重,涉及腹部疼痛,汗多,体力差,阴囊潮湿重,饮酒多,口干,纳眠可,小便黄,夜尿2~3次,大便畅,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处方:野葛根25g麻黄6g熟附子9g细辛3g桂枝12g桃仁15g生白芍12g炙甘草6g云苓15g丹皮12g茵陈15g栀子10g生大黄15g柴胡叶30g黄芩12g枳实10g半夏10g泽泻10g猪苓10g苍术10g苦参12g知母12g生石膏30g生姜五片大枣五个,十付,水煎服,日一剂。二诊,药后效佳,腰痛著减,守上诊方重复,十付,用法同上。随访腰痛几无,身体舒适,停药观察。按语:本腰痛在临床常见,但能识能治者少而又少。一般临床治疗腰痛多偏于寒湿腰疼,用药以祛风散寒,强筋壮腰为主。此患者饮酒多,辨证乃湿热腰疼,求诊之前曾住院行小针刀治疗,效果点滴未见。我们以四方加术汤合茵陈五苓散、白虎汤治疗,解表并清利湿热效果非常明显。
医案4 腰椎骨结核
2015年12月2日徐风瑞整理 男性,姜某,淮南矿工,57岁。
于2015年6月初诊。
患者在家人扶持下进入门诊,自诉从2015年春节过后,高烧低烧交替出现,在淮南东方医院(原淮南矿三院)住院治疗,大约治疗两个月,效果不佳。转入安徽省立医院治疗,确诊为腰椎骨结核。
医院计划给予手术治疗,手术费用12万左右。省立医院医生告知手术后要卧床半年,并且不能保证预后如何。家属因为考虑经济状况与患者的年龄,并且对于预后效果不确定。所以放弃手术。经人介绍转入我经方医馆治疗。
刻下诊:人瘦,腰痛不能支撑,不能转侧,弯腰不能。
四诊:脉沉舌淡,腰部患处容易出汗,患者述既往有长期盗汗,胃口一般,便秘,尿黄。 我四诊后承诺患者两个月明显有效。
予处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大承气麻附辛桂苓丸合茵陈五苓散加芍
柴胡60 黄芩25 桂枝25 牡蛎35 天花粉20 炙甘草15 干姜15 大黄35厚朴50 枳实25 麻黄8 制附子15 细辛6 丹皮25 桃仁30 白芍50 赤芍20 茵陈35白朮25 茯苓35 猪苓20 泽泻15 栀子20
生姜50 红枣7枚
芒硝备用,每隔三天兑入药中服用一次,每次不超过20克。 五付药半个月,一付药吃三天。
二诊:诸证大减可以弯腰拎起半桶水方药同上
三诊:胃口增加,睡眠好,人增胖,脾胃气还原,去掉干姜,牡蛎,天花粉(除去柴胡桂枝干姜汤),五剂药,服用半个月。
四诊,患者诉说芒硝实在难以服下,改成五天一次。其余方药同前。 患者服药后,症状完全消失,行动自如,已经正常上班。
蔡长顺老师点评:患者有长期盗汗史,考虑重度缺阴,骨蒸痨热,所以用了加芍再加芍汤,大承气汤泻下存阴。芒硝除去骨髓之热。 长期住院,腰部没有支撑力,阳气不够,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麻附辛。我的经验是脉沉有汗,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患者病在腰部,尿黄,考虑肝肾湿热,加用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久病瘀滞,调和营卫,使用桂枝茯苓丸。
医案5* 治疗重度肝病
沈某某,男,25岁,安徽淮南人。2012年由于年轻人在一起喝酒,突然大吐血,经西医抢救后检查,诊断为肝病,多家西医医院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自免肝、考虑肝癌可能,多少位西医专家说法都不相同,最终没有定论,最后上海同济医院和北京301医院断定为死症。从此小伙子的妈妈整天以泪洗面,四处求医,先后在安徽的省立医院住院治疗多次无果,伴有黄疸、腹大、腹水,不定时吐血,每次大出血安徽淮南的西医院止不住,只有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止血。
2013年6月份患者家属经人介绍找我到,要求中医治疗,脉浮大舌红,高烧低烧交替发作,患者腹大有腹水,身体消瘦,皮肤黄,胃口差,大便干,小便黄,平时靠西药的利尿剂,当时我根据经验辨证用方给予四方加术汤加茵陈蒿汤之类,【四方加术汤基本方即:葛根 麻黄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柴胡叶 黄芩 半夏 枳实 大黄 附子 细辛 茯苓 丹皮 桃仁 白术】。开始几天效果明显,毕竟是个重病,病情时常反复,低烧常有,不注意受凉即高烧不退,这期间患者家属不敢找西医西药退烧,他依赖中药,低烧的时候就用四方加术汤加减使用,高烧时观其脉症、随证治之。治疗两个月,情况基本稳定,后来由于长期在外讲学,不在家没有办法跟进,家属换了其他中医,治疗一段时间,又出现吐血,又到省立医院急救,最后家属完全依赖我的中药治疗。我还是以四方加术汤为框架临证变化加减,前后陆陆续续治疗将近两年时间,患者一切恢复正常良好,患者已能在家正常工作,跑出租车。于2015年底经安徽省立医院检查报告确诊各项指标完全恢复正常,现已能正常工作生活。
蔡氏经方以仲景六经辨证思想为主导,《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为载体,完成了整个六经辨证三阴三阳学术体系。在六经辨证整体观的基础上,四叔根据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四方加术汤,从高层次上驾驭了人体整体观。是养生调体质保健治疗各种大病、小病、疑难杂症、急性病等不可多得的一张方子。多年来验之临床,疗效稳定而显著。鄙人跟四叔抄方一段时间,掌握了其中一点奥秘。蔡长福先生提出人体表证常携带,人到中年阳明经渐衰,阳明大肠腑易于结,肺气不调达。当今生活节奏快,中青老年男女很多都出现少阳郁热的问题,由于当今世界人们食用的不是纯天然的食品导致太阴虚实夹杂化湿热的问题,加上人们夜生活过多,生活没有规律,导致少阴虚衰的问题,所以四叔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得了一张非常好的处方,即四方加术汤【葛根 麻黄 桂枝 芍药 炙甘草 柴胡 黄芩 半夏 附子 细辛 枳实 大黄 茯苓 丹皮 桃仁 白术姜 枣】。这个方子看似简单,但在临床上疗效迅速,四叔临床看大病小病疑难病药谱非常窄,我跟诊一段时间,统计四叔的用药没有超过30味药,可谓是当今医林中高手中的高手。 此方可以拆开分解来看,师父蔡长福先生所说的表证长期携带,四叔首选葛根汤,先解阳明太阳之表。据四叔用方的经验,胃口好或者胃口一般的人,都可以使用大柴胡清解少阳郁热或阳明腑实。少阴虚的人容易太少两感,导致疲劳乏力,此方包含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由于当今妇科月经病、心脑血管病过多,此方用了桂枝茯苓丸;由于太阴脾虚化湿加了术(有白术及苍术的区别)。临床中古人总结了中药十八反,半夏反附子,但是根据四叔多年临床体验,半夏与附子合用无出现一例不良反应。这也合乎仲景之意,《金匮》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其中就是附子、半夏同用。再把它组合起来看,此方对于表证、里证、血瘀、痰饮水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方证、药证都包括在其中。师父蔡长福先生提出的脸红、流泪、鼻炎、青春痘、面部病都可以用葛根汤打底,所以里面有了这两张解表的方子,即葛根汤、麻附辛汤。精神方面的疾病,女性乳房的疾病,可以通过疏解少阳,所以此方用了柴胡汤。水湿眩晕,舌厚、质胖大,里面有了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之意。针对痰饮的药证,里面有半夏、茯苓、枳实、生姜等;针对血瘀的药证,里面有桃仁、丹皮、桂枝、大黄等;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疾病都是由血瘀引起,所以部分合乎当今时代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堵塞,很多活血方用之临床有效,但是他没有站在仲景的高度,忽略了解表,在这里,用了桂枝茯苓丸。全方如果加进芒硝,有桃仁承气汤之意,可谓是增补了《医林改错》的不足。针对湿热,里面有黄芩、大黄;针对腑实,里面有枳实、大黄、桃仁;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药证方证都齐全。大气的六经整体观,既严谨而不失细节,处处面面俱到,这张方子具备这个特点所以我认为这是临床不可多得的一张方子。
《医宗金鉴》诀“项背几几强太阳,脉浮无汗葛根汤”四叔临床遇见脉浮的首选葛根汤;《伤寒论》少阴病提纲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临床遇见脉沉细精神不振的,此方就给予麻附辛。临床疾病千变万化,很多时候不是纯浮或纯沉的脉象,如果想解表,四叔经常两方合用,即葛根汤合麻附辛同用。 脉弦细,胃口差,不一定要出现咽干口苦,蔡氏经方临床思路还是注重解表。柴胡桂枝汤或者小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很多时候人能吃的,少阳化热的脉弦或者有力,那就用大柴胡汤主打。
三部六病治疗思路探讨
1、溢脉主方【调神汤】 2、聚脉主方【调胃汤】 弦长脉主方【调肠汤】 4.涩脉主方【调心汤】 5*【三部六病中枢汤】 6【 三部六病学说 】对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理消汤】 【糖尿病理消汤2*】 7*三部六病对肿瘤病的治疗思路 【攻坚汤】 【鸡甲散】 【解郁攻坚汤】 马文辉8*【三部六病协调基方】 9*【调神平亢汤】 10*【调心宽胸汤】 11*【调胃舒郁汤】 12*【调肠解凝汤】
1、溢脉主方【调神汤】
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枝,石膏3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车前子30克。
患者特征:凡具有溢脉的病人,多为外向性格,常见心烦易怒、头痛头晕、步寐多梦、恶梦尤多、心慌耳鸣、口苦咽干、记忆减退等,其证多在上焦。此脉症与现代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侯相似,且以亢奋型见著。多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病,精神分裂症和高血压病等。
1、溢脉特点: 亦称上鱼际脉。切脉时,凡寸口脉超越腕横纹,甚或直达鱼际者,故名。轻则按之微微跳动,重则突出皮肤,可见跳动,更甚者如蚯蚓一团,盘卧于鱼际之上。
2、聚脉主方【调胃汤】
本方系由《伤寒论》中的大柴胡汤加减而成。即由小柴胡汤变方加川楝子30克、五灵脂15克、陈皮 30克、白芍30克、大黄10克而成。方中小柴胡汤协调整体,平复阴阳;陈皮、白芍取枳实芍药散之意,平肝缓急,治心下满痛;川楝子取金铃子散之意,理气止痛;五灵脂取失笑散之意,活血化瘀;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温通止痛之功。即: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枝,加川楝子30克、五灵脂15克、陈皮 30克、白芍30克、大黄10克而成。
患病特征:凡此脉之患者,多为内向性格,常见心情抑郁,忧思少言,胸胁痞满,胃腕胀闷,纳差叹息,失眠多梦,精神倦怠等
2*聚脉特点: 上鱼脉是满而溢之,出寸口;聚脉与其相反,是敛而收之,聚关部,又名聚关脉。切脉时寸尺俱弱,关部独盛,或宛如豆状,甚或似杏核突起于关部。此脉未见于古医书,但类似短脉之描述,或曰“短则气病”…。类似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抑郁型。诸证多在中焦,常见于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
3、 弦长脉主方【调肠汤】
弦长脉 是一种复台脉象。切脉时,三部端直以长,绷紧如弦,超越尺部。病位多在下焦,常是痰湿淤滞为患。
患者特征:多为消瘦体质,常见腹满纳呆,腹中雷鸣,少腹胀痛,常喜热食,渴不欲饮,大便稀溏,身困疲乏,或阳萎早泄等。常见于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十二指肠炎、前列腺炎等病。
弦长脉主方【调肠汤】
本方是在调胃汤的基础上去灵脂加小茴香而成。其中川楝子和小茴香(15克),乃取三核二香汤之意,寒热并用,疏肝理睥,温中散寒,使寒热得化;配大黄使肠胃湿积得以荡涤而除,推昧生新。
4.涩脉主方【调心汤】
本方乃由小柴胡变方合百合乌药汤、生脉散加味而成。方中小柴胡汤协调整体,宣通气机,和解阴阳。生脉散(党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l5克)强心健脑;丹参30克、郁金15克活血化瘀,疏肝益气;百合30克、乌药10克和瓜蒌30克,宽胸宣肺,行气止痛;生牡蛎安神定悸。
【调心汤】 (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5克、川椒10克、苏于30克、党参30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黄芩15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瓜萎3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牡蛎30克
患者特征:多见心慌心烦,胸痛憋闷,身重短气,少寐恶梦,疲乏无力,或四肢麻木等症状。常见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和月经不调等病。
涩脉特点: 历代医家有详细描述:如曰“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或曰“如刮竹皮”“如雨沾沙”,“如病蚕食叶”等等,尽管都是形容往来涩滞,而临床难于领悟。刘氏把涩脉归纳为“三不等”,即切脉时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无力不等。这样既使“胸中了了”又使指下易明。
四脉复合的治疗
5*【三部六病中枢汤】 柴胡15g 黄芩15g 苏子30g 党参30g 川椒10g 甘草10g 大枣10个 丹参30g 百合30g 乌药10g瓜蒌30g 郁金15g 五味子15g 牡蛎30g 石膏 30g 桂枝10g 大黄 10g 白芍30g 陈皮30g (唐三刺拟歌诀助记)
调神调心调胃汤,柴芩苏子党参襄
川椒甘草十个枣,丹参百合瓜蒌下
乌药郁金五味子,牡蛎陈皮生石膏,
白芍桂枝酒大黄,十九味调中枢汤
四种脉象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二种、三种或四种脉象同时出现,四脉共可演变出15种脉症:
临床上对于这15种脉症,治疗的原则是:单脉单方,复脉合方。如溢涩脉者,处以调神汤合调心汤;聚涩弦长脉者,处以调神汤合调心汤,再含调肠汤。凡合方通常就成为一个相对固定的新方剂,或日调神心汤,调神心肠汤等等。合方用药的原则是,凡重复药味者,只取一方之量,而不是诸方药量相加。
四、四脉并病兼证的治疗(略)
1、舍证从脉 若四脉与六病(表阳病、表阴病、中阳病、中阴病、里阳病、里阴病)同现,当以先治六病,舍脉从病;若无大寒、大热、大虚、大实的“六病”同现,则皆可舍证从脉,以脉定证。
2、脉病同方 若临床脉象病证相应,则以脉定方而尽括之。如见涩脉,病人又有冠心病或心律紊乱,本为病脉相一致,仅以调心汤治之。
3、脉病并见 则以脉之主方与病之主方相合而治之。如患者有涩脉,而又有肺气肿者,可以涩脉主方调心汤合肺气肿选方调肺汤(小柴胡汤加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瓜萎30克、沙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粟壳5克)而治之。
4、脉证相兼 通常以脉之主方加兼证之相应的药物。如涩脉而兼有下肢浮肿者,则用调心汤合利水的半决渎汤(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即可。若涩脉兼见外感时,则用调心汤合表阳病主方“葛根麻黄汤”中的一味主药葛根即可。
医案:患者三年前,心前区有时闷痛,血压偏高,在北京部队总医院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心室劳损。现症心跳,气短,下肢浮肿,易汗,难眠,心前区疼痛放射至背。屡经服药,西药以硝酸戊四醇酯、舒缓素一类,中药以冠心苏合,瓜萎、薤白一类,收效甚微。脉在左关,聚而鼓指(此为聚关脉),余皆细微而涩。治以“调心汤”。(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5克、川椒10克、苏于30克、党参30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黄芩15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瓜萎3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牡蛎30克,服十剂后,胸部感觉舒适,夜间容易疲乏,可以入睡,效不更方,总服六十余剂,症状逐渐消失。
6【 三部六病学说 】对糖尿病的治疗思路
三部六病学说在“协调整体,突出局部”原则的指导下创制了治疗糖尿病的专方——【糖尿病理消汤】,同时还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初、中、晚期的全身症状整体论治。
一、理消汤的组方原则
理消汤方名意为调理消渴病,系由协调基方(即小柴胡汤以苏子代半夏,川椒代生姜)合六味地黄汤、白虎汤加减而成。
6*【糖尿病理消汤】:黄芪120g、茵陈60g、丹参30g、郁金15g、花粉30g、熟地30g、山药30g、石膏60g、车前子30g、五味子15g、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猪胰子半个(同煎)。
老年人中有很多患有糖尿病,提供以自用的治疗心脏病加糖尿病的方子,供各位参考,病人用后,原来注射胰岛素的量大为减少或停用,精神有很多改善,血糖降到个位。原有的轰热,口干胃热,心搏无力有很大改善。
【糖尿病理消汤2*】黄芪50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桃仁20克,首乌20克,五味子20克,当归20克,人参15克,灵芝30克,升麻15克,赤芍15克,玄参15克,天花粉20克,麦冬20克,葛根1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知母25克,黄精25克,玉竹25克,石膏50克,生地25克,乌梅25克,香附20克,砂仁15克,共为粉,一日三次,一次5-7克,水冲服。做煎剂,药量酌减。
7*三部六病对肿瘤病的治疗思路
1.协调整体
情志不遂是肿瘤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患者最短有四个月以上的情志抑郁病史,临床表现为胸胁满闷,必须用小柴胡汤解除胸满,协调整体,以达到协调整体的目的。
2.攻除肿瘤
消除肿瘤,抑制增生,保留功能是肿瘤病的首要任务。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组成攻坚汤和鸡甲散,收到良好疗效。攻坚汤中王不留通经散结、祛瘀消肿,夏枯草清火散结,苏子降气化痰,牡蛎软坚散结,四药相伍可起到缩小肿瘤,消除病灶的作用。鸡甲散中鸡内金消食化结,炮甲珠通经攻坚,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三药共用攻补兼施,滋散合用,对肿瘤有消解溶散的功用,临床治疗肿瘤的常用方剂有:
【攻坚汤】:王不留30g、夏枯草30g、苏子30g、牡蛎30g。
【鸡甲散】 :鸡内金30g、炮甲珠30g、鳖甲30g。
【解郁攻坚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银花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王不留行90g、夏枯草30g、牡蛎30g。
[医案举例]1.郭某,女,34岁。患者于1973年春发现左乳房有一鸡蛋大肿物,在北京301医院作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后行根治术,并作45天放疗。4个月后右乳房又出现核桃大小的肿物,双侧腋下、颈部淋巴结肿大。二次进京求治,诊断为“乳腺癌广泛转移”。因医治无望,返回老家。于1973年9月来门诊求治,见其极度消瘦,面色无华,四肢无力,脉细无力并上溢于鱼际,舌苔黄腻。处解郁攻坚汤加石膏30g,服至30剂,食量增加,精神好转,肿物开始缩小。服至120剂,肿物已完全消除,体重增加10余千克,服至180剂,体重增加20多千克,精神佳,舌脉正常。再去北京复查,未发现肿瘤细胞。以后每半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复查一次,也未见异常,随访11年未复发。
2.宋某,男,62岁。1972年3月因情志怫郁,渐见吞咽时发噎,至5月只能啜较稀饮食慢慢咽下,稍有不适,旋即吐出。因进食困难而饮食锐减,形体日瘦,大便四五日一行。至肿瘤医院作上消化道造影,诊为“贲门癌”。脉弦细无力,苔黄厚而燥。处解郁攻坚汤加旋覆花30g、代赭石30g、山豆根30g、芦荟3g。药2剂,呕吐止,大便一日一行。30剂后,吞咽顺利,已不发噎,纳食已正常,体重增加,精神大增。60剂后造影复查,食管通过顺利,贲门处未见异常。继服至120剂后停药。1978年时仍健康。
3.魏某,男,54岁。1975年8月出现间断尿血,不急不痛。某地按肾炎治疗一年,尿血渐增多,形体转消瘦,萎顿少神。1977年3月至某医院经膀胱镜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诊为“膀胱癌晚期合并肾转移”。遂来诊,脉弦细无力,舌质灰暗,苔黄而腻。与解郁攻坚汤加丝瓜络15g、车前子30g、生蒲黄30g、仙鹤草30g、小蓟30g、生石膏30g。服30剂精神好转,食欲增进,仍为间断尿血,但量少于前。120剂后,尿血止,尿常规反复检查均正常。7月,因盛怒又出现尿血两次,仍服原方,并配服鸡甲散,每次5克,又服50剂,再未尿血。10月,至原医院复查,原癌肿部位模糊不清,肾盂未见异常。汤剂改为每周1剂。仍继服鸡甲散。其子来并称:精神比病前还好,每天都参加农田劳动。随访10年未复发。
三部六病思想理论指导下小柴胡汤既已更药,故改称为“协调基方”。
8*【三部六病协调基方】: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
方中柴胡主升,苏子主降,黄芩主清,川椒主温,柴胡主疏泄,党参、甘草、大枣主补益。七药相互制约,协调共济,共同组成和解大法。
9*【调神平亢汤】:协调基方加石膏30 g、牡蛎30 g、桂枝10 g、大黄10 g、车前子30 g。
[医案举例] “震颤性麻痹”
梁某,女,36岁。无明显原因出现右手颤抖,情绪激动时更甚,一月后又加不自主摇头,某医院神经科诊为“震颤性麻痹”。1973年3月来所门诊,其脉弦而上鱼际,舌苔少而质红。方用调神汤加鸡子黄一枚,搅令相得。药17剂,震颤摇头明显减轻,至75剂症状基本消失。嘱其续服20剂以作善后。
10*【调心宽胸汤】:协调基方加百合30 g、乌药10 g、丹参30 g、郁金15 g、瓜萎30 g、五味子15 g、牡蛎30 g。
本方主治血郁于胸的紊脉证,由瓜蒌薤白汤合时方百合乌药汤化裁而来,具有强心健脑、宽胸宣肺、疏肝建中、安神止悸之功效,可治疗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肝脾肿大、月经不调、不孕症见涩脉者。
[医案举例]
张某,女,42岁。1972年春,患者由于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渐至胸痛、气短,甚至呼吸困难,血压忽高忽低,多方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由于久治乏效,渐渐肝脾肿大,心悸气短愈发明显,心绞痛的发作时间日见频繁,住院月余,未见好转,遂来门诊,评脉见涩脉,处以调心汤,疗程定在3个月,瞩其依法服用,药服1月症状明显减轻,心悸、睡眠好转,继服2月,查体,心电图恢复正常,肝脾B超检查已恢复原位,心绞痛未再发作。
11*【调胃舒郁汤】:协调基方加陈皮30 g、白芍30 g、大黄10 g。
本方主治气滞于中的聚脉证,由《伤寒论》第103条大柴胡汤以陈皮代枳实,加党参、甘草化裁而来,具有平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解除平滑肌痉挛,帮助消化,加强胃肠蠕动,推陈出新之功效,适用于由迷走神经亢奋所导致的各类病证,可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梅核气、食道炎、食道憩室、贲门痉挛、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扭转、消化道肿瘤、胆石症见聚脉者。
刘某,男,43岁。年来纳食则胃脘胀痛,胸部痞满,并食减寐少,身疲乏力。先后经省内外六个医院检查皆断为“胃扭转”。患者不愿手术,服药治疗半年少效。于1971年11月来所门诊。视其面容憔悴,形体羸弱,脉象聚而弦细,舌苔薄白。处以调胃汤加桃仁30g、王不留30g。药后食纳渐增,脘痛渐减。200剂痛止,睡眠安稳,精神已佳,复至北京复查:“胃扭转好转”。患者信心很大,必至痊愈而后已,续服百剂,已一如常人,经复查:胃位置正常。
12*【调肠解凝汤】:协调基方加陈皮30g、白芍30g、川楝子15g、小茴香10g、大黄10g。
本方主治寒凝于下的覆脉证,由调胃舒郁汤加川楝子、小茴香化裁而成,温中散寒、荡涤肠胃,使积聚之黏液可除,可治疗十二指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慢性阑尾炎、前列腺炎、附件炎见覆脉者。[医案举例]
王某,女,37岁。1972年3月,因患卵巢囊肿而行手术治疗,术后三月,出现腹持续痛,且不时甚剧。五日不大便,亦不矢气,并恶心,呕吐、腹胀。至某医院诊为“粘连性肠梗阻”,行剥离手术。二次手术后两月,又见腹痛不大便,症状如前。患者不愿再次手术,遂来改求中医。时已一周不大便,腹胀满而痛甚。脉沉弦而覆,苔薄白。以调肠解凝汤加五灵脂15g、王不留30g、芦荟3g、威灵仙10g。第一次服后,约六小时便下结粪甚多,腹痛顿减。3剂后痛止,连服20剂,痛再未作。
三 唐三制白话说《石室秘录》血虚,气血,气血双虚治法 古文 作者/陈士铎
'虚证很多,我举一二个例子来概括其余。治虚损病,倘若不是气虚,多数乃血虚。(1)气虚的话,这个人吃的不多,即便勉强吃下,也很难消化;而血虚者,面色黄瘦,或出汗盗汗,或夜眠常醒,这是因为他的血少,不能充养面部,也不足以养筋。'饮食入胃,必须胃气充足,才能化糟粕来生化津液,倘若气本身就虚弱,还如何能化饮食呢?
气虚方用:
人参二钱,黄芪三钱,白术三钱,陈皮五分,甘草一钱,麦芽五分,神曲五分,山楂五粒,炮姜一钱,茯苓三钱,水煎服。
此方参、苓、芪、术,纯是健脾开胃的药,又怕饮食难消化,再加山楂、神曲、麦芽之类,来消化饮食。那么胃气既旺,又何愁饮食不化,津液不生呢?
(2)血虚自然当补血,四物汤是统摄血虚妙法,我现今不用四物汤,用血虚汤:
麦冬三钱,熟地一两,桑叶一片,枸杞子三钱,茜草一钱,当归五钱,水煎服。
这方妙在用桑叶来补阴生血,更奇妙的是加入茜草,则血得活而更能生发,又用熟地、麦冬、当归,辅佐来共生血,那么血充足后,就会色润筋舒了,且外证既然改观,内在自然安稳熟睡,心气得以安养,又怎么会有盗汗发生呢?!这是治虚的妙法了。
张公说:'治虚其实不止补气补血,但这两个方子,确实可统治。'
但还有加减法:
(1)气虚方里,倘若伤于米食,加麦芽五分;
伤肉食,加山楂十粒;
伤面食,加萝卜子五分;
有痰,加半夏一钱,白芥子一钱;
咳嗽,加苏子一钱,桔梗二钱;
伤风,加入柴胡二钱;
夜卧不安,加炒枣仁二钱;
胸中若微疼,加枳壳五分。
(2)血虚方中,和前加减法一样治疗。
华君说:'我也有一个方子,也传给你了吧!假设有个气血两虚的人,吃不下饭,喝不下水,面色枯槁,如果你补气,那他血不是更燥?补血他的气不是更弱?补助胃气,他盗汗则难以止住,用滋阴药补血脉,就会阻隔在胸膈,应该气血同治。'(3)气血双虚方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甘草八分,陈皮五分,茯苓二钱,当归二钱,白芍三钱,熟地三钱,川芎一钱,神曲五分,麦冬五钱,谷芽一钱,水煎服。这方气血双补,和八珍汤同功,但这个方子比八珍更妙,妙处乃是:补虚之中,有调和之法啊。 源于《石室秘录》虚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