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年 | 安徽望江宋墓出土瓷俑的联想

05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

本期作家:宋康年

宋康年(1925--),望江县城内人,笔名白菲、抚云、雷子,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原县博物馆、县文物管理所长,第二届县政协委员,县钱币学会顾问,县收藏协会秘书长、安庆市考古学会理事、安庆市收藏协会学术顾问、安庆市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庆市玉器研究会专家组顾问,安徽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省楹联学会、省钱币学会、省考古学会、中国钱币学会、中囯考古学会会员。曾受聘北京宝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鉴定组顾问、受聘为《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陕西金融钱币研究》特约撰稿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委员会专家组顾问等。2005年7月8日受安徽省文物局通报表彰为安徽省文物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等奨,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奨金4000元。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家文物局颁发从事文博工作三十年以上的荣誉纪念证书。

安徽望江宋墓出土瓷俑的联想

中国考古学会员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副研究员 宋康年

1990年的一个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金秋时节,安徽望江县城郊护城村砖瓦窑厂工人在取挖窑土时,在距离地表约80厘米处,挖出一些瓷塑人物和瓷塑动物。当时在埸农工们潜意识地知道这是文物,究竞如何处理,也不知所措,便停止取土,及时向县里文物管理部门反映。当县文物管理所听到这一消息后,便立即派员随同前往工地现埸察看,并进行了初步清理。再次发现了许多小而较薄的长方形砖块,以及零星青白瓷碎片,认定这是一座宋代砖室墓葬。经整理后,计出土有瓷俑及瓷塑共20余件(不包括破损的)。其中武士俑两件,形状大小相似,青白瓷质地,宽脸高鼻,倒悬两眉,怒目而视,威武雄壮,头戴武士帽,露腹,双手抚剑置于胸前,通高22.2厘米。文吏俑,五件,头戴冠帽,身着宽袖长袍,双手捧笏于胸前,文质彬彬,富有文人之风,通高21.8厘米。生肖俑12件,面部方正,头戴冠帽,身着宽袖长袍, 各自手握生肖动物置于胸前,系属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猴,狗,鸡并猪等,通高19.5厘米。另外还有瓷塑动物,鱼,龙,鸭,蛇等。这批瓷俑,瓷塑,质地均系青白瓷,具有釉色晶莹锃亮,温和圆润的凤格,而且制作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曾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图)

当见着这一大批瓷俑,瓷塑的出土,我们也感到新奇,它是我县从建国以来的首次发现,其考古价值,应该说非同一般,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首先是瓷俑,瓷塑质地均係青白瓷,何谓青白瓷?青白瓷是北宋时期江西景德镇窰的创新产品,而且发展兴盛,故有人称景德镇是青白瓷的故乡。据史载:“景德镇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天下咸称景德镇瓷窰。” 说明宋代景德镇窰烧造瓷器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不久又创造性地摹仿了青白玉的色调和质感,烧造出青白瓷,一时成为时尚。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曾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之句,词中的“玉枕”指的就是色质如玉的青白瓷枕,可与玉媲美。青白瓷的基本特征,不外乎这几方面:制作精细,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釉色纯净,白中泛青,青中显白,有透光感,晶莹剔透,光滑照人,几乎近于玉的质感,胎薄而坚实,微透明,釉色上它接受南方越窑青瓷的风格,而在造和装饰上却又大量地吸取了北方定窑白瓷的特色,因此说它是集“南青北白” 之大成和艺术之美。
其次是有关俑,指的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礼记.檀弓下》;“谓为俑者不仁。”郑玄注。“俑,偶人也。”《孟子.梁惠王上》尽管以俑代替奴隶制以活人殉葬的做法,较前进了一步,但仍有着以人陪葬的寓意,所以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后来就以此来比喻带头做坏事的人。追溯我国古代用俑陪葬习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早在东周时开始,历经秦,汉以至隋,唐的许多墓葬里就巳出现陶俑,用陶俑随葬的沿袭时间之长。当然是有它一定的原因,因为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可以任意采用残酷手段将活生生的奴仆用来当作他们死后的陪葬品。嗣后,由于奴隶社会逐渐分崩瓦解,新兴的封建制兴起,用活人殉葬的做法渐渐少见,而大量出现陶俑陪葬,这也是奴隶制被封建制所取代的具体标志之一。加之,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制作陶俑创造了有利条件,于是开始以陶俑,陶塑来作陪葬品。甚至蔚然成风。直到宋代以后,由于瓷器烧造业的迅猛发展,瓷窑的建立遍及全国各地,别是江西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青白瓷,更是崭露头角,受到人们普遍喜爱。为了适应市埸竞争,瓷器产品无论在数量,质量,烧造技术和工艺装饰,造型等方面,都超过了前代。可说是我国制瓷业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在人们日常生活及随葬习俗中产生了影响,开始有了新观念,认为瓷器比陶器的优越性多,更为精美坚实,保存时间会更长,从而以制作瓷俑陪葬的习俗就出现了。笔者认为,从活人殉葬到用陶俑,而后到用瓷俑陪葬的这三个阶段,这不能简单地说是一个器物上的演变,而应该是充分而生动地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包含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野蛮到文明的升华过程。
(注:该文发表于2002.9.5北京《中国商报.文物版》)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正文(含标题)、作者简介(含图片)等。若稿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他投。若图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