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里的龙纹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其实连它的名字99.9%的中国人都不会念!
在和田玉雕文化中,有一种神秘的纹路千年流传,它既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又根植于和田玉雕这门技艺中传承良久。直到今天,那古朴的造型依然是许多玉石爱好者的“心头好”,这就是龙纹。
和田玉与龙的联系是非常悠久的,比如中国的史前考古就已经有龙的原型,在山西吕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曾经发现了一幅岩画,经考古学家考证这是一幅大约一万年前的鱼尾鹿龙纹图。
在西方文化中,龙是比较邪恶的存在,可中国人却认为龙是人间与天上沟通的瑞兽,不但能占卜吉凶,还能呼风唤雨,所以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国人对龙的崇拜一直没有停止过。文化的传承想保留,除了文字还有绘画,当绘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漂亮的纹饰就会被印刻到各种器物之上。
在古代,玉石和青铜器都是礼天祭祀的重要物件,寻常百姓是不可能获得的。将社会崇拜的瑞兽神龙与这些神圣的礼器结合,就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龙纹文化。龙纹款式与青铜器结合非常紧密,所以这种纹饰实际上是伴随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慢慢流传下来的,例如商周时期最为出名的青铜器龙纹款一般有5种——分别是爬行龙,花冠龙,双体龙,两头龙和卷曲龙,不管是哪种制型,使用“夔龙纹”是最多的。
夔这个字至今都是庞大汉字家族当中非常复杂的字,应该是99.99%的中国人都不会写也不会念的生僻字,这个字念“Kui”(二声),所谓的夔是上古神话中只有一条腿的怪物,在《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神话中讲黄帝在讨伐蚩尤的时候,由玄女使用夔的皮做鼓以正军威,据说鼓声能响彻五百里之外。
《龙经》 曰:“夔龙为群龙之主,饮食有节,不游蚀土,部饮渴泉,所谓饮于清游于清。”描述中神圣的巨兽显然雕刻在青铜器上保留是非常好的选择,古籍有曰:“夔,神魅也,如龙一足”,经过后世流传这种纹路就被称之为“夔龙纹”。
《易经》中有这样的记录:“龙”与“乾卦”对应,“马”与“坤卦”对应——“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坤,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也就是说乾坤二卦置于六十四卦中是对卦。中国人讲究的“龙马精神”隐喻一种无往不利的吉兆,在玉雕中这两个吉兆题材经常出现。
理论上来讲,玉石使用龙的形状原本就非常早,比如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三星他拉玉龙”,就属于“三分实,七分虚”的艺术效果,并不是非常拟态,和田玉质地坚韧,呈纤维交织状结构,给予玉雕师们非常良好的基础创作材料,在玉石上进行刻画的时候不易划刀,上等的玉雕工艺可以展现出非常柔顺的线条,龙纹的传承甚至影响了后世玉雕的基础原则,即“形简易深”。
限于篇幅,今天和玉大叔只能简单的聊一聊,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再研究一二,但归根结底研究龙纹的文化对于玉雕历史具有非常有深刻意义的,甚至可以作为远古玉雕意识流派的一个象征。千百年来,无数的玉雕师对龙纹的不断进步和塑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古朴文化的浪漫主义,也给我们现代爱玉之人的生活带来了经典的传承。
←和玉大叔官方售玉微信
有趣的小哥等你来撩
仅售玉使用,鉴玉请公众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