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1

一、印度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梵文:âryâ),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这就是印度古文献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语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

雅利安人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亚非语系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和印欧语系游牧民族)中的其中的一支分支之一,高加索以及中亚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古代雅利安人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上定居下来。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中的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印度人,这就是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另一支雅利安—旁遮普人则进入伊朗高原地区,称雅利安-旁遮普人—伊朗人。

印度历史上有关于雅利安入侵的记载。印度的四种姓是按肤色深浅而设置的,其中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即来源于征服者:浅肤的雅利安人。

二、吠陀时代

吠陀时代(Vedic Age)指哈拉巴文化衰亡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以及两部史诗中,故称作吠陀时代。

其中《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2—前9世纪,称早期吠陀,而《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成书于前900年—前600年或更晚,故又称晚期吠陀。

1、早期吠陀时代

早期吠陀时代亦称梨俱吠陀时代,雅利安民族正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前2000年上半叶,居住在里海以及中亚草原的一些游牧民族开始移民,一支向西南进入伊朗高原,旋即又闯入两河流域和意大利地区及埃及。东南的一支则穿过伊朗、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抵达印度河河谷地区。

这些人自称为“雅利安人”,意即“高贵之人”,当地居民与雅利安人进行战争后被征服,雅利安人称其为“达休”,意即“贱民”。雅利安人对当地土著居民发动大规模战争,摧毁了先前居民的定居点。最初的雅利安人以畜牧业为主,并且利用牲畜粪便做燃料。转入定居生活后,又开始种植大麦等农作物,同时使用畜力耕作和沟渠灌溉以及施肥技术,也使用轮耕休耕法来保养土壤肥力。铁在早期吠陀时代后期开始出现,但是较为稀少。根据考古资料,商品交换也在此时出现,但是仍然是以物易物的阶段。

在到达印度后,雅利安人的氏族部落生活开始瓦解,雅利安人称村落为“哥罗摩”,由父权制的大家族组成。部落和氏族有着公民大会(雅利安人称其为“维达塔”),全体成员参加,负责军事、祭祀、战利品分配等问题。此外,氏族部落中还有“萨巴”和“萨米提”,是部落长老会议和部落的民众大会,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负责军事的军事首领“罗阇”则是主要的权力机构之一。

随着战争不断的增多,“罗阇”的权力增大,僧侣贵族的权力也增大,社会开始发生分裂,氏族部落正式解体,私有制开始产生,大量穷人开始变为债务奴隶,瓦尔那制度(即种姓制度)开始出现,雅利安人开始步入晚期吠陀时代。

2、晚期吠陀时代

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雅利安人势力扩张到恒河流域,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不断的融合。同时,在这一时期,铁器在南亚次大陆广泛使用。大面积的森林和沼泽被开垦,农业开始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雅利安人此时已经开始使用重犁,并按节令来种植作物。除了麦、豆外,水稻、棉花也开始被种植。手工业在此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大批专业的工作部门和职业。并且依希腊史籍记载,大流士一世曾向被征服的印度河西部地区居民要求年贡金360塔兰特的金沙,可见当时采矿业和冶炼业的兴盛。随着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商业也开始兴盛起来,牛车、马车和象驮开始成为运输的主要承担者。黄金成为了主要的支付货币,另外高利贷也开始出现。

随着战争的扩大和频繁,以及经济的发展,雅利安人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一些部落开始过渡为国家,“罗阇”变为世袭君主。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完全一致,如恒河上游的居楼国和般陀罗在前9世纪-8世纪就过渡到了国家,而更多地区则是在前7世纪以后才完成过渡。

在晚期吠陀时代,由于“罗阇”和僧侣贵族的权力扩大,雅利安人的氏族部落制度和军事民主制度都相继瓦解,出现了瓦尔那制度,雅利安人内部出现三个不同的阶级即婆罗门、罗阇尼亚(即后来的刹帝利)、吠舍。再加上首陀罗成为印度四大种姓,种姓之间不允许通婚,不能同餐,此外,四个种姓在宗教仪式和社会权利上也不尽相同。至今仍然对南亚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

除瓦尔那制度外,婆罗门教也在此时产生。婆罗门教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以梵天为主神,此外有毁灭之神和舞蹈之神湿婆,以及光明之神毗湿奴。婆罗门教还宣扬善恶轮回的观念,主张梵我一致的观念。除此之外,婆罗门教还主张人祭,极其野蛮。

3、吠陀文明

印度的古典文明是从早期吠陀文明[VedasCivilization]发展而来,而吠陀文明则是雅利安人[Aryans]创造的。雅利安人是一个侵入的民族,他们最初来到印度次大陆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或许在这个估计年代之后约200年,一些宗教颂诗开始被收编成集,结果就编成了《梨俱吠陀》[Rig Veda],该诗集的最后编成大约是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我们关于这一最早时期里印度境内雅利安人的知识,主要得自这一著作。《梨俱吠陀》展现出关于当时情形的相当清晰的画面:一系列有亲缘关系的部落,主要定居在旁遮普及其邻近地区,使用共同的语言,信仰共同的宗教,自称为“雅利安”(arya-)。据说,他们与许多被称作“达萨”(Dasa)或“达休”(Dasyu)的敌对民族处于持久的战斗状态。从有关这些战斗的多处材料表明,战斗结果是雅利安人大获全胜。在后来的《吠陀本集》和《梵书》[Brahmanas]等典籍描述的时期里,可以看到雅利安人主要是向东方扩张领土,一直到达恒河流域;而关于与达萨作战的记述则很少。象“蔑戾车”和“尼沙德”等其他名称,被用来称呼非雅利安人部落,而“达萨”则成为通用的“奴隶”一词。

“雅利安”不仅与外部的野蛮人相对立,也与四种姓中最低的首陀罗相对立。“雅利亚”是“高贵的”、“尊敬的”之义。这两个含义一直沿用到古典时期。北印度被称为“雅利亚伐尔塔”(Arya-varta)--“雅利安人居住的国土”,或巴利文的“雅利安·阿雅塔南”(ariyam ayatanam)。耆那教经典也经常提到雅利亚和蔑戾车之间的差别;在泰米尔文献中,北印度的国王是指雅利安人的国王。另一方面,佛教的“八正道”(ariyam atthangikammaggam)是这个词用于道德伦理意义的例证。在这里,这个词毫无种族的意义。

雅利安人(其出现于印度西北部已为《梨俱吠陀》所证实)从印度次大陆之外,通过一次或连续多次的迁徙,到达了他们当时占领的地区。迁徙的最后阶段距《梨俱吠陀》开始编成的时间不可能相去太远,但同时也必定过去了一段足够的时间,人们对迁徙的清晰回忆已经消失,因为那些诗歌中没有关于这一事件的确切资料。雅利安人之入侵印度,没有书面文献的记载,人们也未能从考古发掘中发现它的踪迹,但是,以比较语言学为依据,它仍被确凿地认定为一件历史事实。印欧语系起源于欧洲,吠陀形式的梵语就是这一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要将一种属于这个语系的语言从远道带往印度,唯一可能的途径是说该种语言的民族的迁徙。以有关语言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过程的概况。

4、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婆罗门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同时,各种姓派生出许多副种姓(或称亚种姓、次种姓),进而衍生出更多分支。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受的贱民”,又称“达利特”。他们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种姓世袭,不易更改。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

(0)

相关推荐

  •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古代哲学之一:古印度文明

    印度古代哲学之一:古印度文明 印度是因境内的印度河而得名.印度河流域河川交叉,气候湿润,孕育了印度最早的吠陀文明.恒河所经之处雨水丰足,沃野千里,是印度婆罗门教.佛教的文化中心,留有无数的历史遗迹,印 ...

  • 为什么佛教产生于印度,又在印度衰微消亡了呢?

    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建佛教,迅速吸引了大批信徒.当时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被佛教思想吸引,纷纷皈依,佛教的兴起对原有的婆罗门教造成了很大冲击. 释迦牟尼死后,佛教继续繁荣昌盛,并广 ...

  •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10

    十一.中南印度诸国(三) 8.维贾亚纳加尔王国 维贾亚纳加尔王国(Vijayanagar Kingdom),历史上最后一个印度教帝国.14-17世纪统治德干南部.首都为维贾亚纳加尔(意即胜利城),故名 ...

  •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7

    八.戒日王朝 戒日王朝是从笈多分裂后的一个小邦中发展起来的.7世纪初,戒日王朝(606-647)兴起,哑哒人被逐,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其疆域东到孟加拉湾,西迄旁庶普的几乎涵盖了整个北印度. ...

  •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5

    六.摩羯陀国诸王朝(三) (五)巽加王朝 巽加王朝(shaka.185BC-73BC).西元前185年,普西亚米陀将军在阅兵时杀掉了孔雀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普里哈多拉达,创立了巽加王朝. 1.政策 巽加 ...

  •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4

    五.摩羯陀国诸王朝(二) (四)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 ...

  •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3

    四.摩羯陀国诸王朝(一) 摩羯陀国,中印度之古国.为佛陀住世时十六大国之一,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即今日比哈州南部,以巴特那(Patna,即华氏城)及伽耶为其中心. 此国在西元前七世纪中叶,有沙依苏那 ...

  • 《世界古代民族》印度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梵文:âryâ)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 ...

  • 印度雅利安人、德国雅利安人、伊朗雅利安人怎么看都不像亲戚

    因为纳粹德国使用雅利安人指代纯正.优质民族,并因此进行种族大屠杀,让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雅利安人这个词语. 但很多人对雅利安人的了解并不全面.下面进行介绍下. 雅利安一词的最早出处 雅利安人的来源 ...

  • 印度雅利安人的四大人种 印度雅利安人的基本特征及人种分析

    基本特征 族源 雅利安人英译Aryan,伊朗英译Iran.Aryan 和Iran发音基本相同,都指雅利安.古雅利安人信奉太阳神,以辐射形状为其象征,如十字和卍字.雅利安人能四处征战与他们善养马和骑马有 ...

  • 雅利安人[印度语支诸民族、伊朗语支诸民族共同的祖先]

    族源 雅利安一词一说源自伊朗的波斯文,意为"有信仰的人":另一说源自梵文,意为"高尚".19世纪,雅利安语一名被用作印欧语的同义语,从狭义上说是指印度-伊朗诸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