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视野 | 煤矿事故催生小矿灯
汉弗莱·戴维是英国化学家,也是煤矿安全灯的发明者。1778年12月,他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的家庭里。戴维从小聪颖,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总想研究出点什么新鲜的东西,老师也经常夸奖他天赋高。然而,父亲的突然去世,使得本来就贫穷的家庭陷入了困顿,戴维只得默默把平时喜欢的化学实验仪器收到柜子里。
母亲知道戴维很喜欢生物和化学实验,于是决定送他到一位叫约翰·博莱斯的先生的药房去工作。戴维非常高兴,这样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帮助母亲,又可以在博莱斯先生的实验室里学到很多化学和医学知识。他全力以赴地学习和工作,用尽一切空闲时间拼命读化学书、做实验。不久,在当地便有小名气了。之后,他到一家气体研究所,研究各种气体对人体的作用。
1801年初,戴维到了伦敦,当了学会的助教,第二年便升为教授。他仅仅用几次讲课,就赢得了杰出演说家的声誉,不久他就成了伦敦风靡一时的人物。但这一切浮华的东西并没有冲昏戴维的头脑,他继续脚踏实地地研究着矿物学、冶金学、制革和农业化学等,并获得不少成果。
1913年底,戴维带了一个可以流动的实验室和一名助手到欧洲访学。这一时期,英国的煤炭工业就已蓬勃的发展起来,许多煤矿被开发,但因设备和技术问题,井下煤气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造成数千名矿工的死亡。戴维不想眼睁睁地看着矿工一批又一批地活活送死。说来也巧,没等戴维出门,煤矿公司已先行一步,上门请求戴维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助手建议戴维先试验灯火引起的气体爆炸情况,戴维表示赞成,但点火试验时玻璃瓶子会炸碎,飞溅的玻璃渣有可能伤人,怎么避免呢?戴维以前做试验时,由于气体爆炸,伤过右眼,惨痛的教训记忆犹新。助手稍加思索后说:“用一块铁板挡着,碎渣不就伤不着人了吗?”戴维想,这样是伤不着人,可怎么观察呢?两人左思右想都没想出可行的办法。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矿井里的事故照样在发生,两人都急得团团转。转眼夏天来了,戴维仍关在闷热的房子里苦苦思索。突然,“砰”的一声打断了他的思维。他抬头一看,一只金龟子飞撞在窗纱上,撞声很响却被挡在窗外,戴维眼前一亮,马上联想到用窗纱似的铁网代替铁板,飞来的玻璃渣不就能被挡住了吗?
戴维找来铁丝网,马上进行试验,果然碎玻璃飞不出来。他和助手动手改造原来的矿灯,但试验全部失败了。做试验用的铁丝网总爱生锈,一天,助手找来铜丝网准备代替铁丝网,戴维想仔细看看,但烛光太暗,只好靠近烛光细瞧,不小心将网板压到烛火上,一寸多长的火苗被压得只剩下半寸,他干脆在火苗上稍稍放了一下,火苗总在网下燃,并不钻出网眼。他放下网板,火苗马上恢复原状。“办法终于找到了!”这意外的发现使两人热烈地拥抱在一起。
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原来铜丝易于散热,火苗遇到铜丝网,热量很快沿着铜丝网向四周传开,火焰转换成部分热量散发了,网板外面的温度不高,所以上面也就不可能有火焰了。1815年12月,戴维对矿灯进行了反复改进与试验后,第一盏安全矿灯问世了。很快,这种灯就在煤矿中广泛使用。
这种安全矿灯,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发明,但矿工们就此摆脱了井下致命的威胁,从而促进煤矿工业的快速发展,戴维因此获得了朗福德勋章。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梁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读者》《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超过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