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现风神

方寸之间现风神

——《中国印学博物馆展陈印章精粹》出版

作者:陈国梁(西泠印社出版社总编办主任)

“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一直是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西泠印社的学术宗旨。中国印学博物馆是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下属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展陈不仅有历代名家书画,更有众多战国至明清以来的玺印及流派印章,极具稀缺性、代表性。弘扬传播普及印学知识,将“象牙塔”中的精品印章结集出版走向大众,一直是西泠印社中人的愿望。2019年西泠印社牵头组成编委会,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与实施,在庚子岁杪终于完成了《中国印学博物馆展陈印章精粹》的出版。全书共分四册,总计选入282方印,整体设计端庄素雅,选印和拍摄所耗精力颇多。

书徵金石寿吴昌硕

通过对印的材质、钮制、文字特征等进行综合考量,从藏品种精选出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宋、元及明清流派印中有代表性、人文艺术性的印章结集成书。一方面为研究者提供官制演变,地域文化对汉字发展的影响及流派印对篆刻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的资料补充;另一方面,作为篆刻爱好者欣赏、收藏、学习的参考书籍。这是该书选印的宗旨。在印章拍摄方面,不同于以往画册、图录、印章合集一两个维度的展现,编委会希望表现出方寸印章的年代感、空间感,从小处着手,又有宏大视角。结合HDR技术,摄影师蔡旭荣先生,多次拍摄比对,把印面、边款、印材和钮式,高清晰、多角度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秦汉印的厚重、流派印的人文气息跃然纸上。有些印章因为铜锡的比例不相同,年久氧化后呈银灰色;有些红斑绿锈通过表层能看见铜的本色。文字或斑驳或深峻,钮有的边厚呈条状,边薄呈片状,有的龟首平伸,四腿立状,充分表现了玺印形制的特征和当时整体的冶炼铸造工艺。流派印石章的通透感、年代感都得到清晰准确的还原。

手钞六千卷楼沙孟海

中国印学博物馆藏“关内侯印”鎏金印,对研究古代职官、魏晋篆刻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而“晋乌丸率善邑长”印,是朝廷颁给少数民族的一方官印。魏晋时期内乱纷争,外族势力不断袭扰,朝廷为自身稳定,对归顺的外族封以职位,颁以职印,兼取镇压防范与抚循怀柔的政策,倡导汉化与胡化的民族政策相伴。此印见证了那段历史,且存世量极少,尤为珍贵。

通观该书,对古玺印部分的国别分类,笔者认为尚可以完善。书中把秦以前的印,统称为战国古玺。春秋后期开始,特别是战国时代,国家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地域分割使玺印的形制、文字呈现不同特点。目前的史料研究显示,秦统一六国前,根据地域和文字特征划分为五大体系,即燕系、齐系、楚系、晋系、秦系。其中晋国分裂出韩、赵、魏,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其玺印形制、印文风格都相当一致,一般统称为晋系。晋玺印形体比楚、齐、燕的佩印小得多,边长一般1.5厘米见方,鼻钮为主,多呈斜坡状,印体厚实,阳文笔画劲细,字体纤巧秀丽,结合图片及附册中的印蜕,书中“事均”玺印的类别细释为“晋”更确切。根据特征,“安官”印的类别应释为“楚”。

流派印部分,在选印上,笔者认为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印章自汉代达到顶峰,魏晋南北朝后逐渐衰落,至明代文彭推广青田石料,改变了以前主要以铜、牙、玉等作为印章材料的现状,文人自篆自刻,流派也随之形成。书中收录了文彭、何震、邓石如、吴让之、丁敬、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等浙、皖派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经典名作,为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流派归属、风格形成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这些经典作品秀丽典雅、宛转流美、平直拙朴、雄健苍浑,极富艺术感染力,同时我们也为他们突破前人樊篱,为篆刻艺术锐意进取的勇气和担当所感动。

边款是文人篆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篆刻催生了流派,推动了篆刻艺术向前发展。文彭开宗立派,为文人印创造者。“琴罢倚松玩鹤”闲章是其为好友镌刻的,刀工精致,章法整饬,属明代工稳一路。文彭没有专谱行世,流传下来的也是极有限的印拓,这方文彭代表印弥足珍贵。

何震与文彭介于师友之间,印章风格却与文彭截然不同,思新求变,素以“猛利”见称。收入《中国印学博物馆展陈印章精粹》的“听鹂深处”便是何震的传世名作。“听鹂深处”的创作缘由,我们可以从印款中知悉。读懂印后的故事,会加深对篆刻的理解,文人篆刻印有它的独特性和情感性,我们不能因匣中旧石,刀法瑕疵而存留遗憾,更应为它的稀缺性、整体的艺术性而赞叹。篆刻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比一般的艺术形式更加坚实,更加深沉,更加意蕴丰富。这种简朴、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篆刻艺术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中国印学博物馆展陈印章精粹》还有许多流派经典名作等着你去静静欣赏品读。西泠印社作为百年名社,有丰富的藏印,本书所披露印章的唯一性、丰富性、艺术性及权威性都毋庸置疑。此次通过系统梳理,把所藏印章精华首次结集出版,对传承普及印文化艺术具有积极贡献,其意义非凡。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4日10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