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排行榜中出身最苗红根正者

  但考虑到其战绩有不尽完美之处,列于外甥之后

  卫青,西汉着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掣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

  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 。用兵敢于深入 ,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

  卫青不愧是西汉杰出将领,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程奔袭,捕捉战机和包围歼敌。在此之前,汉族名将中没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带指挥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是极其有创造性的。查看更多

(0)

相关推荐

  • 名将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的姨甥,卫青的外甥,霍光之兄,西汉汉武帝时代对抗匈奴的名将.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仅23岁(虚岁). 早期 霍去病之父霍仲孺是平阳县 ...

  • 明朝历史人物——戚继光(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历官都指挥,曾署大宁都司.戚继光自幼学文习武,17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戚继 ...

  •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人物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人物介绍

  •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各个战功佼佼

    说到中国古代那是令世界各国人民董泽泽称奇的事情,诚然在我国古代,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发展等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想想我国古代发展潜力巨大且资源颇 ...

  •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丰功伟绩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丰功伟绩

  •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前五位,有您的老乡吗?

    笔者有个与众不同的爱好--收集文化题材的扑克牌,比如三国演义扑克牌,梁山好汉扑克牌,唐诗扑克牌,桂林山水扑克牌,不一而足.在我收集的扑克牌中,有一套中国古代名将扑克牌,共有两副,包括一百零八位古代名将 ...

  • 明朝历史人物——李文忠(明朝开国六王,名将,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李文忠(1339-1384) 明代开国著名将领,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朱元璋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十二岁丧母,由朱元璋抚养长大.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尝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 ...

  • 中国古代十大冷兵器,为什么古代用戟的将军基本都是名将?

    古代基本没有戟兵,而古代用戟的将军基本都是名将,没有哪个将军是用戟的却一出场就殒命的,这是为什么呢? 月牙戟 首先先介绍一下戟,即是矛与戈的结合,同时具有这两种兵器主要特性既可以像戈那样勾和啄也可以像 ...

  • 中国古代十大天才名将,各个骁勇善战,名垂千古,你知道都是谁吗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不仅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更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将领.他们利用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取得辉煌的战绩:有的生逢乱世,在战火烽烟中 ...

  • 中国古代十大“封号”名将排行榜

    [1]兵祖姜子牙 上榜理由;姜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据说兵书[六韬]就出自他本人之作. 他帮助周武王伐纣灭商,救民于水火之中,封在齐国之后,又积极治理,造福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