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学渣逆袭到学霸, 家长做好这三件事很关键
学渣能逆袭成为学霸吗?这个问题困惑了很多家长,通常在家长眼里,自家孩子一贯的行为是不仅不爱读书学习,写作业也是拖拖拉拉。不管是打骂或讲道理,孩子都置若罔闻,看着别人家的学霸孩子,想想自家的学渣娃,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那么学渣还有可能逆袭为学霸吗?想要孩子听话,想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家长要怎么做,孩子才会听呢?
实际上,孩子能有什么样的习惯,取决于家长的引导,换句话说家长们孩子成绩好,则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律与自控性,它取决于家长能不能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家长的榜样对孩子是潜移默化的
有句话这样说:懂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人生。
对于家庭教育亦是如此,大部分家长都知道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很关键的,然而道理虽懂得,一旦遇到实际事上,便又无法自控。
很多家长每天数次强调不让孩子玩手机,不准玩游戏,要好好学习,好好写作业,好好读书,然而仅仅只是以家长的身份来居高临下的要求。
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不是抗拒,就是拖延,无论家长如何苦口婆心,孩子该怎样就怎样。这时候家长就气得不打一处来,觉得孩子叛逆、不懂事,一点也不能理解大人的苦心与辛苦付出。
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为生活打拼,不还是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有个好的生活环境,然而自己累死累活,孩子不仅没有半点体谅,反而更加不学习和反叛。
诚然,天下父母心是可怜和可敬的,但别忘了还有一句话这样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想想看,有多少家长一边训斥孩子不要玩手机一边,自己在玩手机、刷剧;有多少家长让孩子专心学习时,自己却在虚度光阴,无所事事。
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养成好的习惯,又怎么可能爱上学习,学渣也就毫无悬念了。
想要孩子从学渣逆袭到学霸,大部分要靠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说只有自律的父母才能影响出自律的孩子。
第二件事,先做好家长,才有优秀孩子
我很赞同“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句话,并且深受启发。
之前我看我家孩子时,觉得他浑身上下都是缺点,比如说吃饭拖拖拉拉,写作业磨蹭,干什么事都三心二意,还喜欢顶嘴,更别说学习了。
所以孩子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直奔倒数。不过那时候我的神经比较大,直觉成绩不重要,只要孩子玩得开心就好,成绩压根不是衡量孩子优秀的唯一标准。
当然在我的影响下,孩子对学习也相当佛系,甚至连听课都看心情。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很失败的教育,不仅耽误了孩子小学六年,也让他的性格变得胆小和怯弱。
所幸的是,经过与孩子七年级班主任的数次沟通,我终于认识到自己佛系理念的缺陷,开始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收紧”政策,从而做了三个决定:
首先,制定规矩。也就是说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有个明确的规定;
其次,陪伴式学习。之前只是说快点学习,然后就不再管了,后来调整为帮他梳理错误与难点,对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并帮助解决问题;
最后,先从自身做起。比如说我想要孩子读书,我自己就会放下手机,而陪他一起读书;我想让孩子锻炼身体,养成自律习惯,那么我自己会先向前一步,带着他同行。
当我做好了这三件事时,孩子的成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入学考试的班级四十多名,到现在的班级前三名,妥妥实现了逆袭,当然孩子还不能称为学霸,但越来越接近学霸的水准。
换种角度来看,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基础极差到迎头赶上,并脱颖而出,跟孩子自己努力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与我的主动引导和陪伴式学习不无关联。
第三件事,非暴力沟通,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除了榜样和陪伴式学习外,沟通方式也极为重要。
记得当初我跟孩子的关系一直很僵,轻则冷暴力,重则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几乎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是他瞪眼,就是我气炸。
直到听了老师的建议,才开始换一种方式与孩子相处。当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又深入阅读《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学习了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等,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不仅无效,而且十分愚蠢。
比如说我经常在训斥孩子:你不要玩手机,要好好学习。作业写完了吗?你看看你整天都干了什么?写作业也不长长脑子,装得都是水吗?
我相信不止像我这样的家长,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换句话说,如果这些话是别人对我们这样说,我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在《非暴力沟通》中,作者提到我们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发泄情绪,因为情绪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亲子关系更加恶化。
就在前天,孩子对我说:妈妈,以后你不要洗碗了,全部放在水池里,等我下晚自习来洗。我想孩子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以及付出,用一些力所能及来反馈内心的爱。
只要当家长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放弃自己的身份,俯下身去平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内心的想法,而不是抱怨与愤怒时,这时候孩子更能与我们产生共情。
而当我真正践行这三个方面的时候,孩子不仅成绩提高上去了,同时与我的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这也说明:孩子优秀不优秀,是成为学渣还是学霸,关键不是孩子本身,而在于父母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