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改变个性更有效的,是顺应个性 | 你的职业优势,等待被识别

Via:Harvard Business

作者 | 林立晴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美工 | 老雕虫

编辑 | 坚果迪

内向害羞的人必须要改变自己,才能成为职场达人吗?不如了解和顺应自己的性格,寻找更合适的职业发展。

01 内向和感性,不适合职场?
学校的教育交给我们基础常识和专业知识,却唯独没有教会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回想一下,校园里受欢迎的人,往往具有几类特质:
· 个性外向,总能快速和大家打成一片
· 做事条理分明,总能按照计划逐步完成工作
· 逻辑思维强,能把事情进行系统化分析
大家都想成为这样的人,哪怕只符合其中个别特质,也感觉拥有了被世界所接受的优点。
但常常被忽略的一点是:这些性格特质固然很好,但和它们截然不同的种种个性,也有着等待被识别的优势。

Via:Freepik
举个例子,和以上特质相反,内向和感性的人,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在职场中,总是会被认为不够成熟,能力不够强,不是普遍认知里的“成功者性格”。
因而,他们往往会自我苛责:怎样才能变得更外向更理性?要是还能变得更加懂得处理人情世故,更加自律、坚强,就更好了………可这样的努力往往难以奏效。
曾经有个刚毕业的姑娘,进入公司之后总是被主管批评,说她不懂得主动表现自己,沟通时不够强势,性格又过于安静,情绪又容易受影响,迟早要吃亏。
她被挫伤了自信,于是花了很多钱学习职场表达,如何谈吐表现气场更强大,遇事能够不动声色。
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虽然有了点改变,但总也无法把自己硬凹成另一个人,内在也并不快乐,因为这并不是她真实的自我。
一边是她想成为的样子,一边是本质的自我,两边不断拉扯,让她越发觉得自己很失败。后来,机缘巧合下她转岗去做文案相关的工作,一下子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窗。
Via:pngtree
她善于内省,安静的性格也让她能够沉下心来码字;性格中感性的一面,让她的感知力超乎常人,很容易就能用文字描写打动人心。
原先的“缺点”,此刻成了她在职场中的优势。或者说,性格本无所谓必然的优点和缺点,只是看人有没有去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02 与其成为别人,不如找准自己的赛道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的人格,其实和大脑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有关。也就是说,不管是内向外向,理性感性,还是其他种种人格特质,自有它的生物学基础,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生来就有的倾向性。
具体来说,人格类型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包括我们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决策方式和做事方式
Via:Article From Twitter
内向/外向(Introvert/Extrovert)
外向者的乙酰胆碱通路很短,而内向者的要长得多,经过的脑区也更多。当外向者能够轻松应对各种环境时,内向者的大脑却忙碌得多,总是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直觉行事/善于观察(Intuitive/Observant)
多巴胺受体的数量决定了一个人是谨慎行事还是倾向于做一些高风险的事。喜欢做高风险事物的人多巴胺回路敏感度比较低,他们从重复做一件事情中感受到的快乐更少,就会倾向于做更多能促使多巴胺分泌的事情。多巴胺回路敏感度高则做事也更谨慎。
理智/感性(Thinking/Feeling)
你究竟是理智派还是感性派,跟镜像神经元有着很大的关系。对感性的人来说,在看到他人经历痛苦时,常常会感同身受,进而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而理智派的人的镜像神经元活跃度较低,情绪共情能力较差,难以感受到他人的情绪。
计划型/展望型(Judging/Prospecting)
一个人是偏向脚踏实地的规划还是偏向展望未来型,是由脑岛盖内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皮质决定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复盘,决定什么行为是错误的,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并得到激励。这样的复盘能力让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规避之前犯过的错误,减少自身受到的损害。
Via:Dribbble
这四个维度组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独有的人格类型。在职场上,不同人格类型,决定了我们会有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和表现,也因此总会有些事情是自己不擅长的,有些事情则能有超乎常人的表现。
王尔德曾说: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我们艳羡的那些特点,有可能再怎么努力都难以做到。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自己,去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赛道,那么照样可以闪闪发光。
尤其在职场上,与其在不适合自己的领域里苦苦挣扎,不如顺应自己的优势,做自己的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