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与膜原的关系作者:丁瑞丛对于湿温,古...

脾胃与膜原的关系
作者:丁瑞丛
对于湿温,古人云 “邪伏膜原”,而用药则温中行气与清热祛湿并举,多偏于脾胃,使人难以理解,实际两者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关于膜原的记载,最早见于 《黄帝内经》, 《灵枢·百病始生》云: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膜原之间”, 《素问·举痛论篇》云: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素问·疟论篇》曰:“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膜原也”。历代不乏医家对其进行阐释,但理解并不一致。王冰在 《素问·举痛论篇》注中云: “膜,谓鬲间之膜; 原,谓鬲肓之原”,基本等同于现代解剖的纵膈和横膈膜。高士宗在 《素问·举痛论篇》注中称: “膜原内通脾土,外合肌膜。寒气客之,则脾络之血,不得以经隧而散于肌腠之小络,致小络包引,急引故痛”,他认为膜原不在脏腑之内,位于脾和腠之间,但与脾相连,其定位较为模糊,但整体上还是从解剖部位来解释膜原。对于温病学而言,膜原更偏重于病机病位,并非解剖位置。薛雪云: “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即湿热之邪从口鼻直入中焦,位于脏腑经络之间。《温疫论·原病》云: “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吴又可强调的是膜原非表非里的病位,指明对于湿热证的治疗不能运用常规的汗法和下法,以免贻误病情。新冠肺炎患者发病之初出现恶寒无汗之症,若误认为伤寒表实证而用辛温发散药物,则易伤津耗液加重温邪,本身腹胀、大便溏泻,复用下法更虚脾胃,所以宜从中论治。总之,从温病角度来讲,膜原有其名而无其实,历代均记载其近于脾胃,病性属湿热,治疗亦多从中焦脾胃论治,所以将膜原病证视为脾胃湿热证的一个特殊证型更为确切,而且便于理解和选方应用。

(0)

相关推荐

  • 慢性肝炎...小柴胡汤加减...张伯臾

    9.慢性肝炎惯用小柴胡汤 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迁延未愈而致. 临床常见症状有胁痛.腹胀.纳减.乏力.肝脾肿大等.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是由于感受湿热病邪留恋不化,从而导致正气虚损,以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

  • 中医玩的是火候作者:丁瑞丛中医技术很细,...

    作者:丁瑞丛 中医技术很细,千锤百炼方得,火候尤难把握,是以古人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忆昔跟师学习,师曰"吾家五世为医,经验代有累积,然我仅能传你理论框架,火候需你自 ...

  • 略谈中医学习门径作者:丁瑞丛前段有学生问...

    略谈中医学习门径 作者:丁瑞丛 前段有学生问我,学中医多年总觉得还没有入中医门径,诸家说法纷纭,更加迷惑,对于阴阳五行气机生化,总觉虚玄难觅.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大概很多人初学中医都有这种困惑,中医 ...

  • 代紫河车作者:丁瑞丛 既往行...

    代紫河车 作者:丁瑞丛 既往行医乡间,有一儿童癫痫患者,12岁,由其父携来诊,望之面色青暗,双目呆滞,反应迟钝,脉沉细.其父告曰:此子4岁时曾被邻居恶犬扑倒,当时四肢抽搐挛缩,呆若失魂,症状持续约10 ...

  • 治疗心区不适的步廊穴  作者:丁瑞丛...

    治疗心区不适的步廊穴 作者:丁瑞丛 某,女,60余,住院10余日,言心区不适,多次查心电图及心肌酶均无异常,诊断为心神经官能症.某日余值夜班,此患又诉心区不适,急查心电图.心肌酶.予速效救心丸舌下含化 ...

  • 治疗心区不适的步廊穴作者:丁瑞丛 ...

    治疗心区不适的步廊穴 作者:丁瑞丛 某,女,60余,住院10余日,言心区不适,多次查心电图及心肌酶均无异常,诊断为心神经官能症.某日余值夜班,此患又诉心区不适,急查心电图.心肌酶.予速效救心丸舌下含化 ...

  • 蝉蜕治疗失眠作者:丁瑞丛       蝉...

    蝉蜕治疗失眠 作者:丁瑞丛        蝉蜕治疗小儿夜啼为人所熟知,而其治疗失眠则知之者甚少.蝉蜕治疗小儿夜啼,因其具有镇惊安神之效.失眠又名不寐,属于心系病,心系病多有惊恐不安症状,所以蝉蜕可以用 ...

  • 理解薯蓣丸作者:丁瑞丛薯蓣丸出自《金匮要...

    理解薯蓣丸 作者:丁瑞丛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原方为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芎䓖.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 ...

  • 止嗽散合金沸草散治疗咳嗽作者:丁瑞丛护士...

    止嗽散合金沸草散治疗咳嗽 作者:丁瑞丛 护士邢某的侄女,4岁半,体重30斤,感冒后咳嗽不愈,干咳.少痰,无汗,食纳不佳,无咽喉疼痛不适,苔白稍厚,脉浮紧. 炙麻黄   杏  仁  百  部   紫   ...

  • 中医名词解释:膜原

    膜原 泛指伏邪在体内潜伏的部位.清代医家周学海提出"伏邪皆在膜原"说.他认为人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变为伏邪潜伏于体内,附着于"膜原"部位.此膜原为广义之膜原,即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