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个手指,为什么这么疼?测血糖,能不能不扎手指?
一旦得了糖尿病,医生千叮咛万嘱咐的一句话就是“定期监测血糖”。定期测血糖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根据血糖情况调整、优化治疗方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糖友的生活质量。
测血糖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静脉采血,另一种是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因为方便、快捷、准确,创口小,很多糖友都一直坚持用便携式血糖仪测血糖,也就是俗称的扎手指测血糖。
但由于手指尖处神经末梢分布密集,疼痛感较强,加上十指连心,往往一针下去,扎的人嗷嗷叫。下次再扎针时,手不自觉就软了,失去了往下扎的勇气,在恐惧和抵触之下,很多本应该做的血糖检测,就被搁置了。
怎么扎,手指才能不疼呢?
扎个手指,
为什么这么疼?
想要扎手指的时候不那么疼,先得知道疼痛是怎么来的。除了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程度(阈值)不一样之外,造成采血疼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原因:
01
下手太猛,扎得太深。
有些一次性采血针,是无法调节进针深度的,这就导致部分皮肤比较薄的糖友,穿刺较深,引起疼痛。
02
扎得太浅,采血不足,重复穿刺。
有皮肤薄的人,也有皮肤厚的人,有些人手指皮层比较厚实,或是天气太冷,手指尖的血液不充盈,也可能导致采血量不足,需更换部位重新穿刺,增加疼痛。
03
位置太正,痛感强烈。
不同手指及部位神经分布不均,疼痛感有差别。一般来讲,指腹的侧面疼痛感较中间部位轻,其中以无名指指侧神经分布最稀疏,疼痛感最轻。
04
位置固定,痛感增加。
一些糖友喜欢频繁在同一部位采血,没有轮换手指,局部皮肤没有完全愈合,皮肤淤血情况下,疼痛感势必会增加。
05
酒精残留,刺激伤口。
消毒时,如果酒精过多或没有擦拭干净,残留在手指尖,穿刺后残留的酒精会刺激伤口,引起伤口疼痛。
除此之外,如果没有按照正确方式按压手指,也没有持续按压,皮下继续渗血,形成淤血,也会引起疼痛。
扎个手指,
怎样才能不那么疼?
招式一:温水洗手,预防干裂,减少刺痛
很多糖友的皮肤其实会变得比较干燥,如频繁酒精消毒,容易使皮肤更干燥,甚至破裂。
在家中测量血糖,可以在采血前用温水洗净双手。温水可增加手指血液循环,方便采血,同时也会减少因为伤口遇到残留酒精带来的刺激。扎完针后,用干净湿布轻轻擦拭局部皮肤,也有助于防止皮肤干裂。
招式二:选择适合自己的采血深度
经常在家中测血糖,可以准备一只采血笔,比普通的一次性采血针更人性化些。采血笔通常有1-5几个数字,代表针头刺入皮肤的深度。
在日常使用中,可以根据自身皮肤的厚薄来调节采血针的深度。如果是首次使用,对深度没有什么概念,可以先用中等刻度“3”试试,然后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微调。
招式三:手指两侧采血
推荐在无名指指侧进行采血,左右手替换。
原因在于,一方面无名指的血液较丰富,采血较容易,且无名指相比其他手指活动量少,不易感染;另一方面,手指两侧的神经末梢分布较少,对疼痛的感觉差。你可以记住上一次扎针的部位,下一次扎时避开,或者左右手换着采血。
招式四:保持良好的心态
测血糖时产生的疼痛,有时候不仅仅是来源于测血糖本身,紧张或焦虑的心理也可能加重这种疼痛。
适度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减轻心理负担,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通过内分泌及神经免疫调节系统等途径影响血糖,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病情的目的。
能不能不扎手指?
能不能不测血糖?
技术革新,科技向前,医疗健康领域不断有新的科技产品诞生,逐步改善我们的生活,时时、无痛检测血糖甚至能够给药的可穿戴设备,怕痛的你想用用看吗?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就研发了一款非入侵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从糖尿病患者的汗水中测算出葡萄糖水平。这款传感器可以检测汗液并像血糖检测条一样发生酶促反应,在捕获葡萄糖氧化酶分子后,聚合物的表面会发生改变,及时显示血糖状况。
韩国也研究出可以根据汗液检测人体血糖含量的可穿戴设备。使用者只需要把它贴在手腕上就能进行血糖检测,当检测出血糖较高时,该设备就会自动经皮肤向患者输送降糖药物,不仅无痛还省去了吃药的麻烦。
定期血糖检测是有效血糖管理的第一步。无论采用扎针还是选择可穿戴设备,糖友们都应该对血糖做到“心中有数”。长期控制不好血糖,当心各种并发症找上门!
小科普
心脑血管部位并发症——心脑血管病变:冠心病是糖尿病主要大血管并发症。
眼睛部位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15年后,70%以上患者会合并视网膜病变。
肾部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神经部位并发症——神经病变:主要症状包括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心率过快、排尿困难、胃肠道不适等。
下肢部位并发症——下肢血管病变:严重可导致糖尿病足。
希望文中提到的这些方法,不仅仅是帮助大家缓解测血糖之痛,更能帮助大家树立长期监测血糖的信心,如果不能很好控制血糖,更需要积极就医,获取内分泌科医生的专业意见,相信在专科医生和您自己的努力下,我们一定是可以控制好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