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灵隐寺,别低头拼命往灵隐寺冲。还没检票...

去灵隐寺,别低头拼命往灵隐寺冲。

还没检票之前,有一面中括号形状的照壁,写着一米来高的四个大字—咫尺西天。字面上看起来,此地离西天没有几步路了。

西天是人死之后向往的地方,阿弥陀佛是西方世界的老大,他在那里等着各位。西方净土,到处歌舞,到处飞花,灵魂有污点的还上不了这班车。

白居易当年站在照壁所在的地方,刚好是丁字路口,一边是灵隐寺,一边是下天竺寺,而当时这里是几个寺庙合用的山门。所以白居易给老友韬光禅师写了一首诗,开头这样: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下天竺也是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修建,最早叫下天竺翻经院,翻译经书的场所。

距离“咫尺西天”数十步,有一座无人理睬的小桥,名字一点也不可爱,叫合涧桥,其实这名字很老实,它是灵隐寺前一股溪水与三天竺一股溪水汇合的地方。南宋之前,此地与西湖水路相通,这里是西湖游船停泊上岸的地方。

往灵隐寺方向抬头望,可以见到一座也是一点不美的小桥,名字也不性感,叫回龙桥,此地却有过轰轰烈烈的往事。

少数民族皇帝乾隆一共来过杭州六次,每来一次,灵隐寺必定打卡。有一次,乾隆皇帝游完灵隐寺后,带着蜿蜒的人马离去。灵隐寺方丈觉得乾隆皇帝太小气了,赐给灵隐寺的东西太少了,暗暗使计,皇帝的随从大臣好几个扑通扑通从桥上落水。乾隆皇帝回头一看,真好玩,转而一想,莫非心不够诚,于是勒马,吩咐队伍回头,乾隆皇帝重新开了一张赏赐单。

这条龙回了一次身,这座桥也沾了光,于是有了回龙桥的名字。

回龙桥旁边有座塔,叫“理公之塔”。很多人也不知道理公是谁,也不知道塔里面有什么,抢着跟塔合影。理公是灵隐寺的开山祖师慧理,也是飞来峰的命名者。这个印度人,晚年栖身在西溪湿地一座小庵里,圆寂后葬在飞来峰。明朝万历年间,修了这座塔,安放慧理的遗骨。

灵隐寺门口,是一条轻快的小溪,溪边有一座亭子,叫冷泉亭。冷泉亭最早修建的时候比白居易来杭州还早,白居易来做杭州刺史时,曾写过《冷泉亭记》。

苏东坡有一次,在冷泉亭游玩,听到有人拉着一个人过来告状。原来有个做扇子的手工艺人,给扇庄批发了一批扇子,扇庄老板欠他二万钱不还。苏东坡问被告缘由,被告差点要哭了,苏大人,你看,天天阴冷,扇子无人问津啊。苏东坡急急如律令,想到了王羲之给老妇人题扇的故事,马上叫手下磨墨,叫扇庄老板取十把扇子来,提笔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故事一点也没意外,十把扇子一抢而空,扇庄老板快乐地还了债。

原先“冷泉亭“匾额上三个字,真的价值连城,因为“冷泉“二字是白居易的笔墨,“亭”字由苏东坡所写。白苏墨迹,早已不存。

飞来峰半山腰,正对灵隐寺中轴线,有一座单层重檐小亭,叫“翠微亭”。

岳飞喊冤处死后,同是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心意萧索,用最安全的方式过活,时常头戴一字巾,骑着一头小驴,在西湖山水间游荡。

岳飞死后一个多月,韩世忠登上了飞来峰,见路旁大树如盖,青翠欲滴。想起战友岳飞曾经写过一首诗—《登池州翠微亭》,其中有“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韩世忠想着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写不出满腔凄怨,那就出资修一座亭子吧,名字就取“翠微亭”,不枉战友一场。

杭州这么美,你来是不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