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三新”背景与“三维”视角下城市(镇)治理创新的八个要点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在推动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既是一个培育促进城镇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优化提升城市治理的过程,城镇化的质量体现为两者的完美结合。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成现代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新”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各方面所面对的时代环境和基本要求,自然也是城镇化发展与治理所需要把握的方向和原则。换言之,城镇化不仅应当是高质量的城镇化,而且也应当成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城镇发展和治理的全过程,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相关创新与变革;要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城镇化发展和城市(镇)治理,使其在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发挥核心作用。
城镇无论规模大小,都体现为一个多元素、多功能、多结构的组合体,而城镇化则表现为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意味着,无论是对城镇还是城镇化,都可以从多个视角或维度来观察与分析。在较为抽象的层面或概括的意义上,可以从城市结构、城市格局和城市品质三个维度来观察分析城镇和审视推动城镇化,而这三个方面无一例外的都蕴含着城镇治理这一核心内容。换言之,好的城市结构、城市格局与城市品质都来自于高效能或高水平的治理。
我们在这里所谈的城市结构,是指各种规模的城市和城镇的组合状态。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形成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思路。在恪守这一思路的前提下,怎样合理把握城镇化发展中城市规模、空间结构、人口密度、产业分布等,就是城镇治理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在这里所谈的城市格局,是指城市内部各重要元素的组合状态。这涉及到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形成的空间格局、以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等为基础形成的功能格局、以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等为基础形成的建筑格局,等等。在这方面,如何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做强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城市主体功能、形成安全性城市建筑构架等,就是城镇治理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在这里所谈的城市品质,是指城市外在风貌和内在能量的呈现状态。这种状态是城市物理形态、功能结构、运行机制、社会精神等的一种综合反映,代表着生产的水平、生活的质量,体现着城市的魅力、创造力、舒适性与幸福感。如何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造具有高度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精神等,就是城镇治理所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就治理而言,许多问题是与城市结构、城市格局和城市品质一体相连的。其中每一个方面的创新都有利于另外两个方面的优化与改善;同时涉及某个方面的问题的解决,也常常需要这三个方面的协同创新。这意味着,“三新”背景与“三维”视角下的城市(镇)治理创新不仅需要就事论事,更需要一体把握。基于这一认识,我以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城市(镇)治理需要特别重视这样八个方面:
(一)基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进一步明确各种规模城市发展的核心要求,并以此作为城市治理的根本着力点。从城市发展规律要求和我国国情出发,小城镇应当做“特”,即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独特风貌;中小城市应当做“实”,即做强实业、具有实力、体现实惠;大城市应当做“强”,即竞争能力强、综合实力强;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应当做“高”,即新型产业的策源高地、科技创新的世界高地。
(二)基于形成经济发展的多点支撑、带动区域协调发展、适应经济转型需要、灵活进行城市功能调整、防止“大城市病”滋生蔓延、增强市民的幸福指数、防控各类安全风险以及考虑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等因素,应当把发展和做实中小城市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导向。相应地,应该严格控制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数量,有效抑制将大城市发展成为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行为冲动,尤其应当严格抑制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来扩大城市规模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大城市走强壮实力而非规模扩张的道路。
(三)在大力推动中小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城市群建设。这是因为,城市群是依托经济纽带建立的城市有机组合体,而不是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区扩展的产物。作为城市发展的最高层次的空间组织形式,它不仅因为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集聚、配置资源从而能够在最高水平上形成创新创造力,并且能够通过同城化和一体化强化功能协调、城市分工,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形成发展能力,还能够以整体的力量和个体的动能对周边地区形成辐射与带动,比之其它城镇形态,城市群的辐射与带动最具力度、最显深度。城市群的综合效应是极为明显的。资料显示,世界排名前40位的城市群为全球贡献了66%的经济总量和85%的科技创新成果,而城市群无一例外的都是各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在我国,19个城市群承载了75%以上的城镇人口,贡献了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四)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逐渐成为承接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是一种经济规律。在这样的大势下,一部分中小城市出现收缩发展,属于正常现象。应当结合有条件的小城镇转改为城市和收缩型城市强身健体等举措,适当调整城镇的空间布局,增强中小城市的分布密度,使之更加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农村实现现代化。
(五)把与城市地域扩展相关的行政区划调整严格限制在最必要的范围内。这类调整一般应定位在:有利于强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有利于改善区域布局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增强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和畅通循环效率。
(六)在把绿色发展作为城镇化的主基调的同时,推动生产、生活和生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布局和领域内的有机融合,把生态环境优化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准,推动城市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
(七)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大城市是各类风险和安全隐患发生的重点区域,也是治理的难点区域。城市空间布局和建筑格局是影响风险防控的重要因素。应进一步优化城市构架建设理念,探索推行“多中心 功能组团”的城区建设模式、“住宅 公园”的社区建设模式,借此形成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物理和生态隔离带,还应把老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转型有相结合起来,依此改善商用建筑和住宅小区过度密集的状况,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和隐患。
(八)着力培育健康向上的城市精神。市民的自律与自觉是城市高质量、精细化发展的有力保障。健康向上的城市精神是城市褪化和衰败的有效防线,也是城市进化和创新的强大动能。要把弘扬市民高尚的精神素质作为良好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衡量标准,应以树立核心价值观为牵引,着力培育形成积极向上、别具魅力的城市人文精神。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城市建筑是城市形态或风貌的第一呈现,而城市建筑格局不仅决定着城市风貌,也影响着城市安全和市民幸福。因此,城市(镇)治理既要见人也要见物,要把优化城市建筑格局和楼宇样式作为城市(镇)治理活动的起点。在设计和建设每一幢楼堂管所、每一项市政工程时,都要把“三生”融进去、把安全融进去,也把幸福融进去,要培育一批精于此道的建筑商。保利作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大建筑集团,要把自已打造成为规划和建设幸福安全的城市建筑的首席代表,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