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增证治经验

一、化瘀通腑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种之一,目前亦是一种难治之症。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工作、学习。中医本无此病名,根据本病临床症状,辨证属中医的“血瘀”、“症瘕”、“痛经”范围。本病病变所处部位在妇女盆腔,属中医的下焦。瘀血和粘连影响腑气通畅,反过来加重盆腔气血的瘀滞,出现临床以“痛”为主的症状。如痛经、肛门痛、盆腔痛、腰骶部酸痛、性交痛等。所以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强调腑气通畅的重要意义。六腑以通为顺,腑气通畅,气血流畅,症状亦得缓解。近年来,先生根据“血瘀宜化,腑气宜通”,的中医治则,创立化瘀通腑法,以大黄为主药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据临床治疗189例分析,总有效率达85.47%,且无副作用。不少患者经数次诊治,痛经等症状明显减轻。

二、清心平肝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处于肾气衰,天癸竭生命阶段的一种常见疾病,属心身性疾病。一般辨证根据肾气衰病理本质,均从肾论治。

先生则认为七七肾气衰,天癸竭,是每一个妇女都要经历的生命过程,当属生理现象,亦是必然趋势。不是每个更年期妇女都有症状的,而根据本病临床主要症状轰热汗出,心烦易怒,心悸失眠等症,辨证应为心肝火旺,表现阳亢之症。因之,立清心平肝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通过临床234例疗效总结,有效率为85.8%,双盲法对照差异显著(p<0.01)。

三、补气养血佐以益肾气虚性闭经

    闭经是妇科常见病,较多见于青年妇女,常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各地运用补益法治疗闭经的报道日益见多,但侧重面各有不同。其中以补肾法的研究最为突出,其次为补脾法。先生根据临床实践,制定出以补气养血佐以益肾法组成的“归芪调经汤”,用于治疗虚性闭经,并对31例门诊闭经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83.9%。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而血的生成,统摄、运行,有赖于气的生化与调节,同时气又要依靠血的濡养,一旦出现气血不足,则冲任亏损,血海空虚,往往导致闭经。另外,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变化,而精血之间又可以互相转化。据此,得知气血与肾在妇女月经生理,病理上重要性。而“归芪调经汤”就是根据上述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制定出的方剂。通过对31名患者的临床观察,证实该方治疗虚性闭经有较好的疗效。本方的组成是以当归补血汤为主,辅以平补肾中阴阳之菟丝子、仙灵脾。所用当归补血汤,选自《 陈素庵妇科医要补解》.该书《调经门》曰:“经水三月一来,各居经......其脉微而涩,微者阳气衰,涩者阴血少,妇人得之,艰于子息,宜服当归补血汤”。方用当归一两二钱,炙黄芪一两,生姜三片,大枣五枚。黄芪味甘温以补气,当归味辛温以补血,更有姜枣一辛一甘以和营血。此方与李东垣用于“证似白虎”之当归补血汤不同,李氏当归补血汤属于甘温除热法,名曰补血,实乃补气。先生认为气血不足是虚性闭经的主要原因。补血用的当归补血汤,当首推陈氏之当归补血汤,从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观察分析,亦可得到佐证。

四、清泄肝火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月经调节机制及性腺激素分泌量比例失调而引起的慢性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病因病机一般认为主要涉及肾虚及痰湿两方面。先生发现不少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除月经失调、闭经、功血、不孕症外,尚有特殊的体型。如形体壮实、肥胖、毛发浓密,皮肤粗糙、面部痤疮等症。中医学认为这些症状与肝经病变有密切关系,女子以肝为先天,从血为用,肝体阴而用阳,血为阴,气为阳,如肝血不足,肝阳偏亢,郁结化热化火,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表现为面部痤疮、毛发浓密的阳实之征;肝气横逆克土则脾胃受制,运化失司,痰湿脂膜积聚,表现体胖壮盛。先生在辨证与辨病结合的基础上,选用龙胆泻肝汤泻肝泄火,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以促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是本,但当肝郁化火表现为主要证候时,则应根据“因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的原则,宜先治肝以达调经之目的。

五、不孕首重调肝,参以活血补肾

    祖国医学认为月经正常才能摄精成孕,且是妊娠的最基本条件,即《内经》所云:“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经正常反映了性腺卵巢以及子宫的生殖生理功能正常。所以中医治疗不孕症时,以调经为先,经调才能种子。

经者,血也,血与气配,血随气行,气行则经血运行正常,所以调经必先养血,而调经养血莫先调气。这里的气主要是指肝气而言,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条达则气血流畅,月经亦按期而至。不孕妇女常见月经失调,超前或落后,量多色紫伴乳胀腹胀、烦躁等症,表现为肝郁气滞。治疗时,先生注重调肝,结合活血补肾,当然需根据辨证结合辨病加减变化。治肝可用四物以养血,逍遥散出入以调肝,方中柴胡、薄荷疏肝,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再加丹参、香附以加强养血活血疏肝调气的作用,补肾则常用仙灵脾、菟丝子、肉苁蓉等温而不燥之品。

六、调治崩漏,益气凉血祛瘀固冲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治血症时重在心、肝、脾三脏,同时勿忘气血之间关系。先生在治月经病中的出血症时,特别是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者,喜用加味奇效四物汤调经凉血止血,继用加味归脾汤健康养心和血以固本。

奇效四物汤出自《奇效良方》其方组成的胶艾四物汤加黄芩。该方奇在黄芩一味清心火除血热。《本草纲目》曾记载用一味黄芩制成芩心丸“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当住,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用条芩心二两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如此七次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日二次”。可见黄芩清热止血之效,奇在其中。先生常在奇效四物基础上加用黄芩以益气摄血,并重用黄芩30克补气以资生血之源,配合当归补血,则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同时还加入一味熟大黄炭,达清热祛瘀止血之功。先生认为崩漏既使久病倘仍有残血瘀滞,徒用补养固涩无功,而加入熟大黄炭一味,乃遵《内经》"通因通用”之法,不用固涩之品,在大量养血和血益气摄血之品中加入祛瘀清热之药,达祛瘀生新之目的。此乃先生调治月经病独特之处。尤其是针对月经过多、先期、经期延长,崩中漏下冲任郁热,郁久成瘀时效果更为明显。

七、活血补肾以安胎

    先兆流产常发生在妊娠早期,中医属“胎漏”,“胎动不安”范畴。历代医籍所载对本病均采用固肾益气养血等众所熟知的大法,也是沿用至今的常法。按此常法历代医家多用“静”药以固胎元,而不主张用“动”药,认为其有碍胎元。如《女科经纶》有云:“......用行血消血之剂,则胎必堕而祸则旋踵矣”。但也有记载,认为必要时可用“动”药,如《证治准绳》卷之四《胎前门》中有用川芎、当归、治胎动不安者;《医宗金鉴》在胎兼症瘕一证中载有“妊娠有病当攻下,衰其大半而止”。

妊娠病的治疗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二千年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就提出了“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之治疗原则,对妊娠病的治疗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汉代张仲景发皇经义创制桂枝茯苓丸、附子汤、干姜人参半夏丸、葵子茯苓丸等治疗妊娠症病、腹痛、呕吐、小便不利等症,是对《内经》"妇人重身,毒之何如”?的具体回答,对后世影响很大。

妇人妊娠,母子所系,治疗时常感棘手。或拘于硝、黄堕胎之说,重病不用重剂,或偏执芩术为安胎圣药,不辨寒热虚实,一味补益气血,益肾安胎,有悖于“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大法,也违反了中医辨证施治之客观规律。《景岳全书,妇人规》"凡妊娠胎气不安者,证本非一,治亦不同。盖胎气不安,必有所因,或虚,、或实、或寒、或热、皆能为胎气之病。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故安胎之方不可执,亦不可泥其月数,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药之,乃为至善。若谓白术、黄芩乃安胎之圣药,执而用之,鲜不误矣!”

古人曾以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先生则认为苦寒之药克伐生机,抑制机能活动。胚胎的生长发育,犹如春天万物生长需阳光温煦之,才能有勃勃生机。故常以四物汤加丹参、香附、黄芪、党参活血补肾,调理气机以温煦胚胎;若瘀阻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以使营养不得以及时充分输布,则胎不得安,日久枯萎。先生在治疗滑胎辨证属肾虚夹瘀时,常以补肾助阳,活血化瘀之药以安胎,其机理为补肾助阳活泼生机;活血化瘀以改善胎盘循环,以助胚胎生长发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