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吃饭不香,怎么办?
例一:戈某某,女性,12岁。因其母体弱多病,晚生此女,先天不足,累及后天,从襁褓时即发育不够好,直到现在,身矮肌瘦,稍一动作即感劳累气短,懒于玩耍,且目力非常衰弱,一读书写字,不超过10分钟,即感觉目抽而痛,因之休学。
在沪治疗一个时期,无效,于1973年11月初来北京就诊。切其脉虚软,舌淡,面色㿠白,目白睛过白,大便有时不成条,食极少,每顿不过半两许。认为是脾胃不足,并无其它疾患。为治疗这种功能衰减,用资生丸以培养后天之本。
处方:人参45克,茯苓30克,白术45克,山药30克,薏苡仁22.5克,莲子肉30克,芡实22.5克,甘草15克,陈皮30克,麦芽30克,神曲30克,白豆蔻12克,桔梗15克,藿香15克,川黄连6克,砂仁22.5克,白扁豆22.5克,山楂22.5克。
此方原为丸剂,微嫌蜜丸碍消化,改作煎剂用。共为粗末,每6克,煎2次合在一处。午、晚饭后1小时左右服20天后,即食量大增,1月后,每餐可进3两,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喜玩乐动,目力亦见强,能看书写字持续半小时以上。因令她坚持服下去,并请眼科为诊视目疾,云系远视眼,因营养不足所致,可配眼镜以帮助目力,未予开药方治疗。
例二:七十岁老人某某,男性,干部。于1973年10月底初诊,患者经常多病。现患肝炎,脘胀,食欲不振,很长时期每餐不过1两,午后心下痞硬,嗳气不止,大便稀薄,肝功能不正常。服西药多反应,因只服中药,已半年余,药后则脘胀稍舒,不多时胀满又起,且逐日加重,体力不支,有碍工作。
接诊时,脉濡而无力,右关沉取欲无,左关稍弦,舌质苔白而润;症状,心下胀满,午饭后胀更甚,嗳气多,间有矢气而不畅。是肝脾不和之象,而脾虚尤为主要矛盾。因脾虚日久,食量特少。诊视后,索视以前所服方剂,则理气降逆之品居多且量亦大。
余思此证既属肝脾同病,而脾之生理日见减退,致失健运之力,不能输布精液灌溉全身,理宜先补脾胃以扶持其本,使脾的运化功能有所恢复,食香而多,则不理虚气而虚气自无从而生,胀满自无从而起。且久病虚弱,治宜顾护正气,而理气降逆之品,均具耗散克伐之性,愈开破则正气愈虚,正气愈虚则胀满愈甚,因而开破之药,势必由小量而增至大量,大量开破,脾气愈虚,互为因果,病患缠绵,日见沉重,是势所必至、理有固然的。
因此治疗需要注重培本,取补脾之法,稍佐理气降逆,以消除当前之胀满,并推动补药之运行,古方资生丸,适为的对之方。惟虑现在脾胃无力,进少量饮食,尚不能消化吸收,若投大量药剂,反给脾胃增加负担,欲扶之适以倾之。拟小量缓投,守方不变,因处资生丸方,改为粗末,每9克作1天量,煎两次合一处,分温服。
隔两日一复诊,观察病情有无变化。一周后,嗳气减,矢气多,胀满轻,时间亦缩短,脉沉取较有力,舌苔少,纳食由每餐一两增至二两。患者非常高兴。续服原方半月,脾虚基本痊愈,肝功能检查亦有所改善,回原工作岗位。嘱仍服原方一个时期,以巩固疗效。
本方是缪仲醇在《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上加味而成,作者原意取《易》“大哉坤元万物资生”而命名。方中以参、苓、术、草、炒扁豆、炒薏米之甘温健脾阳,以芡、莲、山药之甘平滋脾阴,是扶阳多于护阴,用补脾元提脾气;并以陈皮、曲、楂、麦、砂、蔻、桔、藿调理脾胃;黄连清理脾胃,且用小量,能有苦味健胃作用。是重在补而辅以调,多寡适宜,补通得当。
本方用治纳食少而不馨之脾虚证,效果良好,尤宜于老年人。古人用治妊娠3~5月习惯性坠胎者,亦治妊娠呕吐,都是从固脾元着眼。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