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的差异

元青花瓷,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本文将介绍元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的差异。

元青花高足杯

自宋朝以来,瓷器就有了“官窑”与“民窑”之分,“官窑”严格按照宫廷要求进行生产,窑址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民窑”则相反,制作随心所欲,瓷器大部分是人民大众日常生活所需品,民窑瓷虽显粗糙,但情趣自然,别有一番韵味。元代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朝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1、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烧制的差异

民窑在烧制特征方面与官窑有着显著的差异。与制作精良的官窑相比,民窑青花瓷器重点还是面向生活、面向百姓。元代民窑青花瓷器就成为景德镇最为普遍的瓷器品种,在制作方面以朴实为主,在色调方面以柔和为主,实用的同时又不失美感。不过其与官窑青花瓷器制作成本不计代价、制作流程精益求精、制作工匠优中选优相比,民窑明显在材质、工艺、艺术成就等方面都不如官窑,但是其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存在优势。由此,民窑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整体而言,工匠和艺人技能熟练程度、工艺水平均不能与官窑艺人相提并论;其二,由于大量已开发的优质陶土资源均被官窑所占据,从而难以找到优质瓷土、釉料作为材料。正如张德仁所言“凡上乘瓷土,多被列入'官土’,禁止民窑使用”;其三,制样规范少,挑选尺度大。与官窑相比,民用青花瓷显然不能无止境地追求精美,要综合考虑工本以及大众化的口味。

民窑青花瓷器在民间资本的支持下以生产日用瓷为主要目标,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如何兼顾产量和质量,才是烧制的主要目标。从而民窑青花烧制特征呈现出少花时间、多出成品、兼顾艺术质量的形态。市场竞争环境造就了民间青花瓷画大胆挥洒,不拘形似,简练朴拙,潇洒奔放的艺术风格。同时其在表现手法上既吸收了中国民族图案的特点,又融进了中国画的技法。采用写意形式进行装饰,利用钴料浓淡晕散的多变色调,获得水墨画一样的美感。

2、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器形和纹饰的差异

元代瓷器造型上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气魄雄伟,特别是高级的细瓷,包括至正型青花,这个特点尤为明显。这与蒙古人豪爽的性格有关,同时也与它是出口品有关。青花在纹样上的总特点是既带有一些西亚美术的装饰形式,又有浓厚的我国传统民间图案的面貌,它布局繁密、风格华丽热烈,与当时织金锦的图案和效果极为相似。元青花的纹饰不但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宋代磁州窑黑彩的图样,表现技法也十分熟练高超,画面精美生动。

1)民窑青花瓷的器形和纹饰特征

在元代,民窑比较有代表性的器形是“至正型”。“至正型”虽然以元代至正皇帝命名,但是并不是官窑器件。至正型青花瓷器多发现于海外,加上其纹饰颇具伊斯兰文化的遗风,学者们普遍认为至正型青花瓷器应为民窑生产的外销瓷。民窑青花瓷器体现出胎体厚重、挖足粗简、足底厚、圆器圈足内缺乏釉质保护、青花料研磨不均等特征。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说,民窑青花瓷器在元末多以繁密、写实的绘画装饰为特点,以勾、塌、涂、染的画法为主。相比官窑纹饰,民窑青花瓷常见的纹饰为三爪、四爪龙纹和制作较粗的器物。

菊纹鼎式连座炉

菊纹鼎式连座炉,浅盘口,纹丝状双耳,束颈,鼓腹,三乳状足,六边形须弥座式足,足内空。颈部绘卷云纹,腹部绘折枝菊纹两朵,座束腰处绘变体回纹,青料浓艳处呈黑色。

2)官窑青花瓷的器形和纹饰特征

在元代,官窑汇集了数不清的顶尖工匠,依据官方要求,制造出最精美的瓷器。官窑烧制出的瓷器具有一流的器形、品质、风格等,这促使民窑青花瓷不断扩大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在元代延祐元年之后“双角五爪龙纹、麒麟、鸾凤、白兔、灵芝”等纹饰的使用被严格限制,普通官吏和百姓不能使用。此类纹饰只能出现在官窑青花瓷和“民窑官烧”两种特定的情形下。当然,官窑并不仅局限于上述纹饰,官窑器件中也存在一部分不用此类纹饰的情况。官窑的青花瓷器形主要包括盘、碗、洗、罐、缸、抱月瓶、天球瓶、八角烛台、花浇等。在纹饰技法上,官窑的青花瓷器画面秀丽典雅、题材丰富。植物中的缠枝莲、牡丹、灵芝、月季,动物纹中的龙、凤、麒麟、海兽等都成为具有特色的题材,装饰效果更接近于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色。

青花云龙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

青花云龙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其洗口、溜肩、鼓腹、浅圈足,器底无釉,有数块釉斑。肩部贴塑兽首衔环双耳。盖有子口,莲苞钮。器身用进口青料从上至下绘回纹、缠枝菊纹、变体覆莲瓣纹、云龙纹、缠枝杜丹纹、钱纹和变体仰莲瓣纹。盖面亦用变体覆莲瓣纹和卷草纹装饰,盖珠上绘有螺旋状曲线。兽耳的眉、眼、须均用青花描绘,口中衔环尚完整保留。器形厚重,胎质细腻,釉色光润,青花妍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0)

相关推荐

  • 解读元代官窑与民窑青花瓷器

    [馆藏品]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代'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 ...

  • 瑰丽无比的成化青花,花色诡谲,参观者因它的美丽而晕眩

    明代万历前期,精于鉴赏瓷器的文人认为"宣(德)窑"为明代御窑之冠;而万历后期以后,则认为"成(化)窑"在"宣(德)窑"之上. 因为弘治帝比较 ...

  • 浅谈让后世望尘莫及的宋代官窑与审美

    宋代官窑瓷器 ,官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 ...

  • 浅谈清代民窑粉彩瓷器的变革特征

    徐浩楠 摘 要: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在清代乾隆年间达到极盛.而民窑粉彩瓷器作为粉彩瓷器的重要门类,一直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因此,细致分析清代民窑粉彩瓷器的变革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清代粉彩瓷器的 ...

  • 浅谈元代白瓷——“枢府釉”(卵白釉)的鉴定方法和捡漏

    元代瓷器中的卵白釉又称"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也是在生产青白釉瓷的基础上,开创烧制的一种新的高温白釉.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 ...

  • 浅谈元代瓷器底足特征和瓷器新老鉴别

    元代瓷器底足特征 元瓷足底通常不上釉,处于裸露状态,因此,它是瓷器上最能吐露信息的窗口. 元瓷足底一般为平底,或浅窝底,旋削成型(但个别也有挖削成型的),通常为裸态:有的上有护胎汁,有的连护胎汁也不上 ...

  • 浅谈从青花发色,鉴别雍正青花瓷的真伪

    青花瓷虽然是单一蓝色,但能呈现出绚丽效果,钴料是重要原因. 因历朝历代的钴料都各不相同,也造成各朝代青花发色有各自的特点,成为鉴定青花瓷器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明永乐 青花花蝶纹玉壶春瓶,台北故宫博物 ...

  • 浅谈元代白瓷

    元代瓷器中的卵白釉又称"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也是在生产青白釉瓷的基础上,开创烧制的一种新的高温白釉.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 ...

  • 浅谈北宋时期亳州的贬官文化| 杨本科

    昨天我跟大家聊了一下<北宋时期主政亳州的八位宰相>,今天我来接着说我所理解的北宋时期亳州的贬官文化. 从宋史当中我们可以很轻易地知道,北宋时期,来亳州任职的官员除了前后相继之外,往往还有另 ...

  • 重新认识民窑瓷与官窑瓷

    赏瓷的对象,如按照传统陶瓷鉴赏学的观点来区分,只有两大类,即民窑瓷和官窑瓷.如按照艺术分析学的观念来区分,另有两大类,即工艺瓷和艺术瓷. 至于民窑瓷和官窑瓷,古陶瓷界早有定论:其一,唐五代越窑专为宫廷 ...

  • 超3亿港币成交,这个元代高官收藏的宋官窑器来源之谜

    本文来源于 古玩元素网 哥窑原由南宋官窑衍生,最终发展为独立的品种.画出<五王醉归图>的元代高官任仁发所藏的宋官窑器代表着一种顶层的器用类别.这几件瓷器是如何获得?又为何掩埋?颇为神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