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强的人,都懂得运用复盘这种技能,四点教会你

我们学习的方式,通常分为三种:

1,从书本或者外部学习、培训获得;

2,向有经验的人或者公司学习获得;

3,由个人实践工作后的复盘所获得;

在这三种方式里面,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更有效学习?

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创新领导中心的摩根·麦考尔及其同事们,在调查了那些在工作上卓有成效的管理人员之后,他发现这三种学习方式,在提升个人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10%,20%和70%。

也就是说,从个人实践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知识,然后通过复盘加深强化这种知识,比你看书和听别人讲课,所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这就是著名的“721”学习法则。

当然,这并不是说,通过书本或者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这些学习方式不好。

而是说,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通过复盘这种形式,把学到的东西梳理清楚,检验成因和结果,你才更能融会贯通地吸收知识,让其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这样比起单纯地看书或听课学习,会让我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何谓复盘?

复盘是“围棋”的术语,也称为“复局”,指的是双方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这种做法,能够增长棋手的棋力,尤其复盘一些比自己更高水平的人的棋局时,这个过程能够让棋手看出原先看不到或者思考不周全的地方,从而一下子拓宽了棋手的眼光和视野。

看上去,似乎“复盘”跟“总结”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其实,两者的操作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举例。

你去了一趟北京回来,然后回顾这次旅程,用总结的方式,就是把旅行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记下来。

哪些部分有价值,哪些部分浪费时间,哪些安排做得好,哪些安排浪费钱财等,你都梳理得清清楚楚,以此获得这次旅程的经验心得。

然而,复盘就不仅限于此了。

除了总结经验心得,你还要对旅行中所发生的重要事情,都要有深层次的认识和分析。好比你觉得这次旅行订的酒店不错,原因在哪?那是因为酒店的地段不错?性价比很高?还是住宿体验很好?

经过这番分析之后,那下一次出行,是继续预订这家酒店,还是按照这种思维,寻找另一家更好的酒店呢?

同样,对于那些不好的事情,诸如原本打算游玩10个景点,到头来只玩了6个,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剩下那四个景点,没有玩到?

当你对这些事情,有过深入的梳理和分析之后,最终获得的结果,不仅仅是把好的地方延续,或者避免不好的地方,你还要把好的地方变得更好,把不好的地方变成好,这才是复盘的核心意义。

而总结,只不过是停留在第一步而已。至于怎么优化原本好的地方,修正原本不好的地方,就是另一回事了。

换言之,复盘不仅要看重结果,还要看重获得结果之前,整个过程的每一步是如何走下来的;更甚至,会对比预定目标和实际目标的差异,从人和事两个方面去推演其他解决方法或达成其他局面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有结构的梳理和分析。

所以,复盘的完全定义就是: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结构化方法

复盘的用处

既然复盘是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那么不管这个经验是好的还是坏的,想要获得进步,我们都需要去复盘。

你不可能说:这件事,我运用这个方法取得成功,那以后都要继续用这个方法。这并不是一个理智的做法。

因为在很多商业案例上,例如胶片巨头柯达公司,正是固守以往“成功的做法”,在数码相机林立的时代里无法及时转型,才最终导致破产。

在当时看来是对的做法,说不定随着时日的改变,可能就会变成错的行为。而复盘,就是一种对目标保持警觉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最佳选择。

对于某些事情,我们当然可以不选择复盘,但如果在追求某些目标上,我们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对已有经验进行复盘,这个目标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一般来说,复盘有三个好处:

1,找到问题所在,以确立更好的行动目标;

一些事情的发生,有可能是主观因素导致,也有可能是客观因素导致。

不管是什么问题,我们最好把它找出来,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去解决它;就算暂时解决不了,只要知道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就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它。

“避免重复犯错”,是复盘要求的第一个目标。做好复盘,我们才不会让“历史的教训”再次上演。

有了这个基准之后,我们就可以以此订立出一个更好的行动目标了。

2,深化知识的应用,让生疏的技能变得熟练;

复盘的另一个“近义词”,就是演练。

因为复盘,是对项目的整个过程都要检验几遍,就好像我们重复不断去做那件事一样,需要从头到尾多次进行核查,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模拟演练”的方式。

既然是“练”,那么肯定就会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当你把不太熟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复盘的方式,针对目标不断演练,那你这些知识和技能,就会得到深化,在大脑形成固定联结,成为我们能力了。

那以后你用这种技能去做事时,就会更有效率了。

3,转化复盘经验,建立自己的个体思维体系;

复盘后的经验最终转化形式,就会变成个体思维体系的一部分。

很多事情,你容易上头,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因为这种经验,经过深度的复盘后,形成技能,最终变成你的思维体系。

例如很多人开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怎么超车,什么时候刹车,如何避让等,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一套道理。

这些道理背后的支撑因素,就是经验得到深化后的思维体系。当你能够把知识最终转化为你的思维体系,你就已经彻底建立出自己的“处事法则”。

根据这套“处事法则”,你做什么都会比别人厉害很多了。

既然复盘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

怎样才能有效复盘?

有效的复盘,就是能够从已经存在的经验当中,找到需要提升或改进的地方。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复盘的过程,就是把原本是好的地方,不断优化放大;把原本不好的地方,修正到正确的形式,并剔除有问题的地方。

而想要满足这个结果,复盘一般需要完成这四个步骤:

第一,回顾目标,核定问题。

在我们开始做事之前,我们都会定下一个目标。根据这个目标的难易度,然后将其细化为若干任务,逐个击破,直到完成。

而当这个目标达成或将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回顾目标,思考当前获得的这个结果,是否跟目标相吻合还是背道而驰?

你可以给自己设立几个问题,以此还原最初的目标和想法。如:

1,结果有没有偏离预定的目标?

2,行进计划有没有最初的设想一致?

3,如果有问题,是否有修正的空间?

4,有哪些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继续前文去北京旅游那个例子。当你原本设定的目标是去北京玩一个星期,游览十个著名的景点,但直到离开那天,你才只逛了6个,这说明结果已经偏离预定的目标了。这是一个可以复盘的因素。

当你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回顾一下你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复盘你所获得的这个结果,你就能够有效调整做法,从而更好地优化自己的行动方案,以其下一次做得更好。

回顾目标的作用,就是审视自己有没有按照既定的计划前进。

第二,评估结果,对比目标。

所谓目标,就是你想做到的事情;而结果,就是你实际做了的事情。

而评估结果,就是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对比,通过分析,从而找到希望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

1,结果和目标一致,计划完成度100%;

2,结果比设定的目标要好,计划完成度超出预期;

3,结果不如预定目标,计划完成度有不如意的地方;

4,结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计划赶不上变化;

5,虽然结果完成,却没有根据预定计划行进。也就是说,原本预定要做的事没有做,尽管同样获得了结果,只是以计划之外的方法完成。

这五种结果,运用复盘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把目标和结果放在一起对比,不是为了发现差距,而是为了发现问题。重点不是关注差距有多大,而是要在出现差距的地方。

例如你去北京旅游,最后只游览了6个景点,很明显结果不如预定目标。这个差距,它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因素导致其发生,到底是时间因素,是距离因素,还是自己太懒没有提早的这个因素呢?

对比目标和结果,找到差距,意味着你的复盘才会获得一个积极的结果。

第三,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当你找到差距之后,试着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针对这个思考原因,从目标与结果的对比当中,了解到问题的出现,然后就能够通过深入分析,找到背后影响的因素。

分析原因,就是说要去找寻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去思考问题。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懂得总结原因。

至于原因,一般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时间、金钱、距离这些是客观原因,有可能是这些原因让你无法把北京的十个景点游览一遍;也可能是你太懒起不了床,或者拖拖拉拉做了其他跟目标无关的事,从而影响游览进度。

当你知道原因之后,就需要优化你下一次的行动方案了。

第四,总结经验,确立行动。

经过前三步的操作,现在你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无法完成自己“游览北京十个景点”这个目标了。

接下来,就来到了我们熟知的经验总结的部分。

总结,就是把导致问题出现的各种因素,归纳成一个能够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

例如你在游览北京的过程中,暴露的多个问题,可能都来源于同一个原因,那么你只要总结一个原因就行——就是你太懒起不了床,浪费了很多游览的时间。

这个原因,就是贯穿在你北京旅游期间,导致你无法完成游览十个景点目标的核心“规律”。根据这条“规律”,无论你去哪里旅游,都有可能无法完成你所设定的游览目标。

总结出原因,才能让获得经验教训,去引领你在面对下一次的行动时引起重视、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们在找出问题的时候,可以发散思考,甚至运用演绎推理,获知问题所在。

但当我们总结问题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归纳推理,把原因归结成一条能够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

基于这条规律,我们才能够确立新的行动,调整做法。

审视复盘的可靠性

最后,你的复盘有没有用,或者这个复盘是否可靠,可以通过 以下三点来评判:

1,复盘结论的落脚点,是在客观因素上,还是偶然因素上?

如果复盘的结论,最终的落脚点是在偶发性因素上,那这个复盘就不可靠了。复盘如果没有进入到逻辑层面,没有经受住逻辑的验证,那这样的复盘结论,就无法让人信服

2,对于复盘结论,是否对论证过程有过3次以上追问?

轻易复盘得出来的结论,往往并不可靠。一定要寻根问底,把最最核心的问题找出来,才能够以此论证,得出结论。

如果你追问之后,很容易给予结论否定,说明你这个结论,还不是最后那个核心结论——你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探寻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出答案之后的答案,这就是追问的目的。

3,是否能够跟其他事情交叉验证,得出的结论?

正所谓“孤证不能定案”,单独的原因,很难用来判断它就是导致问题出现的“罪魁祸首”。

只有你复盘得出的结论,也能够通过其他事情交叉验证,验证出这个结论的真确性,这个结论才算可靠。

当你的复盘能够做到这样,你想要的进步,自然就会到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