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掌故——呼拉呼敖包​

草原掌故——呼拉呼敖包
新月
在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特别是乌审旗一带,普遍流行着"呼拉呼敖包"的说法。
乌审旗共有十三个敖包,也叫十三个呼拉呼。呼拉呼是集会的意思,为什么这样称呼呢?当年(1227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远征西夏的时候,曾经路过鄂尔多斯。据说当时每破一城,一定要事先把军队集合于某一高地,进行战斗动员和讲解战术,结果总是取胜。后人为了纪念这些地方,就垒起敖包加以供奉,名之曰呼拉呼。说来也奇怪,凡是有呼拉呼的地方,附近总能找到一座废城堡的遗址。鄂托克前旗查干陶勒盖苏木的呼拉呼敖包,附近就有白城的遗址。乌审旗嘎鲁图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和呼和淖尔嘎查交界处的铁木尔敖包附近也有废城一座,清泉一道--名叫巴音布拉格。
民间传说敖包下埋着一位名叫陶贡铁木尔的将军,是跟随成吉思汗攻打这座城时牺牲的。他牺牲之后,便把他埋在现在的地方。因无土覆顶,便从附近挖了许多泥堆在上面,形成这座敖包。挖泥的地方涌出巴音布拉格,绕敖包东流而去。每年正月初三和五月十三,人们都要去那里焚香祭典。据查《蒙古秘史》确有陶贡铁木尔其人,为成吉思汗一二零六年开国大典时所封九十五名千户诺颜中的第六十一位。
根据《中国通史》记载,当年成吉思汗的确曾攻打过这一带,其时西夏的局势已经十分严峻,连换了三个皇帝,蒙古军也损失不小。乌审旗至今流传的呼拉呼祷词,仍然保留了当时的战斗气氛:囊括五族四夷, 包容天下的圣主成吉思汗! 从你的时代开始, 誉满布尔陶亥的十三座呼拉呼。你的盛祭之洪福, 我们长跪而请求。让那黑心之徒, 屈膝于脚下。请保佑我们, 免遭外敌欺侮!
同时,乌审旗的敖包是十三个,鄂托克旗的敖包十三个,锡林郭勒盟的敖包也有十三个(不过是堆在一起的:中间一个大的,四面各有三个小包)。鄂托克旗的十三个敖包,也称为十三个军敖包。根据学者罗卜桑悫丹的考证,敖包自唐代发展成十三个以后,也叫十三个英雄敖包。看来,敖包确系一处纪念和凭吊英雄的地方,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纪念碑,而且恐怕在黄教传入以前就存在了。据调查,在敖包中,还有一个反面的例子。它不是作为英雄的纪念地,而是作为镇压坏人的纪念地供奉的。这就是巴盟乌拉特中旗巴音哈太苏木的宝日提格敖包。据苏木一离休的老干部介绍,这座敖包埋的是一位外号"毡帽诺颜"的人的顶子。毡帽诺颜是喇嘛出身,从塔尔寺回来以后戴一顶呢子礼帽。当地牧民不认识呢子,就管他叫毡帽诺额。此人仗势欺人,贪财好色,每天晚上都要糟踏一名妇女。七十个台吉愤愤不平,就联合起来罢了他的官,将顶子拧下埋在巴音哈太南面包吉日沙拉的东北部。每年到了这天,七十个台吉便集合起来前去祭奠,实际上是为了纪念这件大快人心之事。

新月—— 王颖莉,编辑、策划。双本学历——吉林大学中文系、中国传媒大学。主修古典文学和编剧编导,广告宣传,品牌包装。吉林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主修蒙古史。原《京华时报》副刊编辑,现任影视编辑,广告文案编辑,品牌包装策划,文化旅游宣传,文化旅游课程研发等职。写有文化散文集《霜天残月》,抒情散文集《城事赤峰》,历史文化剧本《日出红山》,蒙元文化系列书籍《行走在文明的长河——蒙元文化巡礼》。

喜欢作者扫码打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