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瓷器上的光泽
釉面就像穿在瓷器身上的衣服,久而久之,衣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旧,瓷器的釉面也会产生微弱的变化。除了釉色、瓷质,光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看点。任何瓷器都有光泽,正确认识和辨别瓷器上的光泽是鉴别瓷器真伪及年代必不可少的方法。
瓷器上到底都有哪些“光”?古玩行中有的老行家把它分为:宝光、酥油光、蛤蜊光、玻璃光、无光、贼光。下面燕子给大家一一介绍。
宝光
一种由内而发的温润鲜嫩、如脂如玉的光泽。具有这种宝光的旧瓷都是瓷质精良、胎釉优秀的上乘之作,像玉一样内敛、养眼。
相传北宋以前的瓷器施釉太厚容易流釉,于是只施一层,刚出窑时是玻璃光,在岁月的打磨下这层光平和,变成了一种亮丽的平光,俗称“宝光”。
酥油光
这种光是哥窑独有的,常被叫做“酥光”,其状如蒙了层薄膜,有种温润的玉质感,并俱薄膜干涉作用的光晕,如绸缎一般,好像釉面出汗了。
蛤蜊光
一种鲜见、奇异的美丽光,它产生于彩瓷和含铅瓷上,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会在瓷器表面产生一种膜状物。日复一日,随着“瓷龄”增加,这种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还会出现“银色釉”,但“银色釉”遇水即会褪色。
玻璃光
近似于翡翠上反射出来的光,它不同于宝光,如同玻璃质感,亮度高,倾向于外烁,少生于内含。具有这种玻璃光的瓷器大多年代比较久远、不易失亮,有的即使埋在土里历经千年,依然光亮不减当年。此类瓷器尤以景德镇青瓷制品为盛。
无光
虽然它暗淡失亮,反射不出任何光亮,但也属于光泽的一种。具有这种特点的瓷器常常被认为是年代久远的旧瓷,由原来的有光变成无光大约因空气氧化及长期使用的结果。
贼光
一种刺眼、虚假的浮光,新瓷器表面平整,几乎呈全反射状态,外部光线被反射后发出“芒刺”,让人有刺眼之感。由于光线的反射发生在釉层的最表面,所以没有厚度质感,让人感觉像是浮在表面,也被叫做“浮光”。
掌握釉面的光泽对于瓷器鉴别非常重要,虽然造假方法层出不穷,我们要做的就是掌握更多鉴别知识。专家建议,唯一的正确途径还是要多看精、尖、稀的真东西,同时也要多看一些伪品,两者反复对比。
不过,釉面泛出的光泽只能昭示该器物的新老,至于要确定何朝何代,还得结合纹饰、造型、圈足、胎体等诸多元素综合考量,得出结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