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涪陵周边这些文化遗址你知道多少?
马武镇的碑记桥,始建于宋绍熙五年(1194),迄今已有827年历史。是涪(陵)南(川)古道上跨越蒲江河支流上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长31.5米、宽5.5米、高7.7米,跨径9.9米、拱高6.6米。石板桥面,桥栏为素面条石砌成,栏高0.32米、厚0.35米。它是重庆市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石拱桥。
图源:畅游涪陵
该桥宏伟壮观,保存完好。桥头有补修,桥碑刻有“绍熙甲寅”题记。横贯东流溪,为古时商人过往、老百姓驻足休憩提供方便。1991年和2000年先后被四川省、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这“第一”的背后
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东西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全景
在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有一道长约1600米、宽约10米至15米的天然石梁,常年有白鹤群集梁上,传说唐代道士尔朱通微修炼得道,在石梁上乘白鹤仙去,“白鹤梁”由此得名。
白鹤梁题刻原貌
清嘉庆十八年涪州州牧张师范所刻高浮雕石鱼
早在唐代时,白鹤梁上已刻有两枚石鱼。梁上现存最早的文字题记,即白鹤梁申状题记,亦称“谢昌瑜题记”,刻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全文200余字,磨灭缺失较多,但主要内容仍清晰可见。
《谢昌瑜题记》(北宋)公元971年
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前,白鹤梁上刻有石鱼两尾,现存一尾有隶属“石鱼”二字。清康熙廿四年,涪州牧肖星拱命重刻双鲤石鱼来代替唐鱼,其下题有“重镌双鱼记”。唐鱼腹高程137.86米(吴淞基面),相当于涪陵市现代水文站历年枯水位的平均值。
《重镌双鱼记》
众所周知,白鹤梁现存的165段题刻,记录了长江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信息,并反映了当地气候、人文、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信息。但在专注长江枯水题刻研究近10年的刘兴亮看来,题刻拥有的不仅是科学价值,其背后的传奇故事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也不可估量。
一座千年古城
自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
却在大清同治九年消失了!
位于石沱团结村二社长江南岸一级台地上,海拔高度170-182米。整个遗址地势起伏不大,土层厚,由江边逐渐向南增高。东西长250米,南北长200米,文化层堆积厚度2米,遗址保存基本完好。
古城在两宋时期的文化层非常明显。在这里不但发现有民宅,还有制陶作坊遗址,在这里出土了宋朝时期数以万计的陶瓷片,同时专家通过发现的陶窑和大面积的烧土、木炭推断,这里曾经是宋朝盛极一时的窑瓷中心!
宋代省油灯
宋代梅瓶
专家们据石沱镇一块古碑记载发现,在明嘉靖三十九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光绪三十二年,长江先后发生几次大水,但都没有超过清同治九年的大水。而正是同治九年这次大水,让这座千年古城彻底消失!
宋蒙战争时期遗物现身涪陵
龟陵城遗址布局得以清晰呈现
西城门 图源:华龙网
龟陵城遗址位于涪陵区李渡新区马鞍街道办事处玉屏社区一组,地处长江北岸上桥河与长江交汇处,西临上桥河,南濒长江。上桥河由南向北从遗址西缘环绕流过,与东向的长江共同形成一处小型半岛。半岛所在区域即为三台山,整体地势较为险峻,顶部略呈椭圆形,为遗址的中心区。
该遗址由山顶环城、北外城、东外城、南外城、西外城五部分组成,涪陵博物馆馆长黄海介绍,龟陵城上现存有分设于八方的炮台遗址八座,虽然大炮已被破坏,但炮台边至今还堆放着的众多礌石,这些礌石为球体,直径约30厘米,保存较为完好。在遗址内城核心区域,两尊石狮气宇轩昂。“石狮是权势的象征,这个区域有可能是龟陵城的衙署。”足以证明当时驻军装备的强大。
图源:重庆发布
据了解,自2017年12月起,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就开始对龟陵城古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历史的谜团与文物也随之重见天日。目前,龟陵城遗址正规化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历史的痕迹依旧在城市里默默存在
他们看似沉默 却在奋力讲述
你还知道涪陵哪些历史遗留的痕迹吗?
评论区来跟大家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