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法主观重难题型盘点,附解题技巧

 1. 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类试题具有生活性、时代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特点。通常由一个新闻素材或一段引语引出一个话题,并围绕这个话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得到什么启示)三个层次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一设题形式符合中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规律,从设题形式和立意上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

方法总结

首先,分析探究主题(所围绕的话题):其次,围绕探究主题,按照设问顺序分析材料:

(1)我发现的问题(是什么):答案一般就在材料里,要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总结、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如果有正反示例,则问题应考虑全面。

(2)我对该问题的分析(为什么):主要是分析原因,原因一般能从材料中找出来,且有多个,应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

(3)我的解决方案(怎么办):针对第二问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一定要具有针对性,而且要具备可操作性。要特别注意,针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的时候要明确主体是什么,针对不同的主体给出具体的方案。

常见的主体及答题模板如下:

国家、政府:①贯彻落实……国策、战略:②制定并完善……法律、制度:③加大……(宣传、执法、监督、管理)力度。

企业:①增强社会责任感:②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经营:③加大科研投入,进行科技创新。

公民、青少年: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②确立……理想,树立……意识,培养……能力:③宣传……重要性:④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等。

注:答题始终要围绕设问材料和主题进行,不得照搬教材,也不能照抄材料,要进行概括总结。
例题与解析:
2. 选做题 
选做类试题通常提出两个疑问或给出两个设问,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解答,答题时要先通读材料,任选其中一个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出答案。
例题与解析:

 3. 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类试题会给出一段有多组数字比较类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用表格的形式整理相关数据,并根据表格内容拟定标题,完整展现材料内容。图表一般由标题、时间、项目、数据等构成。此类试题结合数学学科中统计学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与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例题与解析:
 4. 辨析、辩论题 

辨析、辩论题通过对社会热点材料中的某一争议点的论述,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所给观点作出正确判断并进行分析说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作出理性选择。

方法总结

例题与解析:

 5. 探究分享 

探究分享类试题通常围绕一则热点材料给出两个观点,要求学生联系教材知识,对两个观点分别进行判断、辨别和分析。

方法总结

(1)通读材料,概括材料主旨。

(2)明确双方观点,并与教材知识一一对应。

(3)联系所学从“为什么”(原因、意义、作用、法律依据等)角度分条理给出理由。

例题与解析:

 6. 对话探究 

对话探究类试题以课堂对话的形式呈现,通常由一段新闻素材或一段引语引出一个话题,围绕该话题设置问题。此类试题难度不大,基本上是对教材基础知识或观点的考查。

方法总结

(1)阅读材料或设问,找出探究的主题。

(2)找出每一问对话中空白处前后内容的关键词句,确定答题的方向。

(3)根据关键词句,联系相关教材知识,规范作答。

例题与解析:

 7. 释疑解惑 

此类试题先提出疑问,再通过材料的事例对所给疑问加以论证,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解答疑问,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和总结概括能力。

方法总结

(1)审设问,明确设问问的是什么。

(2)带着设问通读材料,找出与疑问相关联的关键词句。

(3)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运用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概括总结答案。

例题与解析:

 8. 分析改错 

分析改错类试题一般将材料、设问和答案一并给出,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设问,在所给出的答案中找出错误之处,并对错误进行改正。这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总结归纳出易混易错知识点,掌握和辨别它们之间的差异。

方法总结

例题与解析:

 9. 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类试题通常摘录几则法律条文为背景材料,要求回答上述法律条文分别体现的观点,或根据法律条文的规定为下面具体的生活案例提供法律判断和支撑。

方法总结

(1)分析法律条文体现的观点需要抓住每条法律规定的关键词,联系到对应教材知识,答案一般为教材中的一句话。

(2)根据法律条文分析具体生活案例的解题方法如下:

例题与解析:

 10. 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类试题一般要求学生根据一段材料或漫画设计一个问题并回答。此类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较强,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方法总结

例题与解析:
 11. 谈感想 

谈感想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围绕某一主题写出感想,设问的“内容要求”已给出作答的具体内容,应认真阅读所给要求,联系到教材知识,然后逐条作答,并最终落脚在青少年的实际行动上。

例题与解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