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邓颖超的教师生涯
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鲜为人知的是,她还曾经是一名出色的教师,有过五年从教经历。
青年邓颖超
具有从事教师的必备条件
1916年夏,凭着刻苦的学习,邓颖超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升入本科,开始了她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四年的学习生活。在这里,邓颖超接受了严格的师范教育。
1916年,以“敦睦前后师生之情谊,扶助本校教育之发达”为目的的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成立,并出版了《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会报》。同年11月,护国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蔡锷因病不幸在日本逝世。学校校友会组织250名学生举行题为《对于蔡松坡先生逝世感言》的作文比赛,选出四篇佳作,刊登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会报》第二期上。邓颖超的文章便是其中之一。她以简练的文笔饱含深情地叙述了蔡锷将军一生的革命历程,对蔡锷在护国战争中的表现予以了高度赞扬:“揭张正义,共伐民毒,而卒达其志,推倒巨憝,民国再造。”在文章最后,邓颖超高呼:“望吾国同胞从此上下一心,振起精神,谋国家之进步”,“世事靡常,岂能一定,安知吾国异日不立于万国之上哉!”阐发了她爱国救国的强烈愿望。邓颖超展现出的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她今后从事教师的必备条件。
邓颖超不仅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还认真对待习字课,她书写的颜体楷书非常好,是班里书法成绩中最好之一。一手好字得益于邓颖超自小勤学苦练,这也是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应聘男校教师促进教育公平
1920年夏,16岁的邓颖超从直隶第一女师毕业,应聘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现为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任教,从此走上了教师岗位,开始了执教生涯,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独立到社会上谋事。当时,教育界对女子总抱有一种歧视的态度,不愿意聘请女教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前聘请的也都是男教师。邓颖超的到来,使得学校“在教育界开了一个先例”“也给女界进入教育界服务打了一条先路”,影响深远。
开学后,学校每天安排一位老师带领学生们做操。当这位稚嫩的年轻女教师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一些学生便开始说笑打闹,根本没有把她放在眼里,站在一旁的男老师似乎也不服气,议论纷纷,台下乱作一团。邓颖超非常镇定地站在学生面前,一声不发,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渐渐地学生们在她的目光中感到不安了,放低了嬉笑声。她开始用洪亮亲切的声音问道:“说够了没有?笑够了没有?”操场上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学生们按着她示范的起伏节拍,做起了早操。邓颖超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负责的精神、和蔼的态度,使全校师生都非常敬佩。
邓颖超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当中。她负责教一年级的课程,还担任年级主任,她的教学方法十分灵活,给学生上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知识。学生们都很喜欢她,愿意和她亲近,即使下课了也不愿意回家,总是围着她问问题。
邓颖超工作勤恳细致,与男同事相比毫不逊色。为研究和改进国语教学,学校自编课本,但无教法,于是邓颖超编写了第一、二册的教学方法,由学校刊印出版,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在这里,她“努力工作,处事有方,在实践中为男女平等、开放女禁树立了榜样”。她同师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给大家留下很好的印象。
邓颖超对她任教的第一所学校——今天的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非常有感情。1992年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建校80周年,邓颖超不顾重病缠身,以该校第一位女教师的身份写了一封长达800多字的贺信。信中写道:“我以学校七十二年前第一位任教的女教师名义,向建校八十周年致以热烈的祝贺!我作为老教师,因为革命事业的需要,在校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始终惦记着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并以曾作为实验一小的教师为荣。就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也从未忘却过。解放后,我虽因工作关系不能常回学校,但每当我驱车路过南新华街时总是要掀开窗帘,看上一眼学校……”
任教达仁女校启蒙爱国教育
1922年夏,邓颖超受天津达仁女校校长马千里的邀请到该校任教。她在达仁女校任教三年多时间。达仁女校是天津民族资本家乐达仁于1921年出资、以他的名字命名创办的一所国民女子小学,不收学费。
邓颖超在达仁女校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负责教授语文、算术、说话、唱歌等课程。她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从不让学生死读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教学中,她还特别重视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学生关心社会和时政。马千里的女儿马翠官满6岁时到达仁女校就读,年仅21岁的邓颖超是她的启蒙老师。马翠官回忆:“邓老师教书跟别的老师不一样。前边一个黑板,叫我们把课桌椅在教室里围成一个圈,邓老师坐在最前面。她讲课也不一样,她不是按课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教,而是经常给我们讲简单而有趣的小故事,或看故事图画,从故事内容中引出要学的字词和记数方法,有时引导我们复述她讲的故事,讲得好时给予鼓励。所以,我们学得很有兴趣。邓老师耐心地教育着我们这一班无知的调皮的小姑娘,使我们逐步地懂得了遵守课堂常规,逐步地学会一些基础文化。她很喜欢我们,经常在课余时间领我们在院子里做捉迷藏、丢手绢的游戏。她很重视从小灌输我们爱国主义思想,在一些重大纪念日中,她常常用浅显的语言给我们讲这一纪念日的来历和意义。'五一’国际劳动节当时并不被重视,她就给我们讲当年美国工人为了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争取到每人每天工作、学习和休息各八小时的'三八’制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纪念日,讲她当年亲自参加一些斗争的经历……”邓颖超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既给学生传授了文化知识,又对学生们进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
邓颖超在达仁女校的工作十分出色,赢得了校长的器重和信任。有时校长马千里因公外出,邓颖超还代理学校的校务。她工作认真负责,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成为当时天津教育界的新秀。邓颖超先后当选为省教育会委员、天津县教育会执行委员和直隶平民教育促进会董事。
开办补习学校救济失学妇女
1923年初,以邓颖超为首的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知识分子创办“女星社”。其宗旨是“实地拯救被压迫妇女,宣传妇女应有的革命精神,并加入无产阶级革命”。邓颖超任女星社总务部书记、教育部委员,后任总务委员会委员长,是女星社主要负责人之一。
为了早日实现妇女解放,邓颖超等人力图通过教育唤醒女子,培养其自主生活能力。1923年8月,邓颖超等女星社社员在河北大经路(现中山路)达仁里创办了天津“女星第一妇女补习学校”。学校以“救济失学妇女,授以相当知识及浅近技能,使其自谋生活”为宗旨,面向社会大力推行女子教育,达到“援助被压迫妇女的目的”。邓颖超担任校董和教务长,女星社社员担任义务教员。邓颖超在开学典礼上作了长篇发言,她说:“在中国几千年来我们女子被不好的礼教、风俗、习惯所束缚,虽外形没有什么,但精神上被这不好的礼教、风俗、习惯……一条条绳子捆缚着,绝无自由可言。”她希望学校在“最短期内给诸位一些应有的知识和相当的技能”。
1924年7月初,有7名学生从补习学校毕业,获得证书。在毕业典礼上,邓颖超向毕业学生提出三点希望:第一,要担当起引导社会的责任;第二,要时常关心妇女解放的根本问题;第三,要努力扶助中国所有的成年女子跳出失学的苦海。
女星第一妇女补习学校创办后,因经费不足,特邀请同志新剧社和女星社社员一同在北马路国货售品所演出《新闻记者》等剧目,用所售票钱补充办学经费。在办学过程中,邓颖超等女星社社员目睹了下层家庭妇女终日工作,难以到补习学校读书的苦状。为了让这些家庭妇女能够来到学校读书,1924年6月初,她们又创办了“女星星期义务补习学校”。该学校招收成年失学妇女,每星期日下午两点到五点授课,不收学费。
邓颖超等女星社社员开办的补习学校,通过教授妇女文化知识,传授妇女技能,对这些妇女摆脱封建枷锁的束缚,争取自身的解放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邓颖超还十分注重思想教育。她把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妇女学员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培养了一批未来中国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4年,邓颖超在天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后因引起天津反动当局的密切关注,党组织安排她离开天津,南下广州。尽管邓颖超为中国革命事业离开了教师岗位,但她始终都对教师职业充满怀念和崇敬之情。1986年6月,在母校(河北师范大学)成立80周年校庆典礼上,邓颖超激动地说道:“如果要我选择职业的话,我还是选择当教师!”(来源|《读者报》 资料原出处:《百年潮》 王怀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