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邬达克成为挡住风景的叶子!
这几年,说起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大家首先就想到
邬达克在上海真的很成功,他1918年来到上海,1947年离开,接近30年的时间里,做了50多个建筑项目,近百个单体建筑。
在近代建筑师中,他的知名度,堪称民国时的“网红建筑师”。
不过,邬达克是做得很好,但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当年的上海英才汇聚,邬达克只是很多优秀建筑师中的一个,如果说到当年的上海建筑你只知道邬达克,那可就把大好的风景挡住啦!
那么,上海究竟还汇聚了哪些建筑师?外滩那么多号究竟是哪些人设计的?有没有中国自己的建筑师?除了邬达克,大家还知道其他人吗?
10月的“克勒门文化沙龙”,就请来了嘉宾乔争月,专门给大家解答了这许多疑问。
《上海日报》专栏作家、主任记者
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委员
邬达克的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在里面。
在当年远东第一都市的黄金时代,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强大的朋友圈经营,让他赢得了许多华人资本家的认可。
邬达克设计的绿房子、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等等建筑,背后可都是中国业主。
外滩建筑之父
乔争月在研究邬达克时,从1931年的英文《大都报》上,发现了一篇讲一个叫威尔逊的建筑师结束环球旅行回上海的报道,篇幅竟然还比同时出现在报上讲邬达克欧洲旅行后返沪的文章更长。
1931.11.29 《大陆报》
这个威尔逊是谁?
如今,我们称他为“外滩建筑之父”。
1912年32岁的威尔逊,来到上海的第一个项目就一炮打响——外滩3号。
外滩三号
1916年竣工的有利大楼
他带领下的公和洋行事务所,可以说是“魔都第一事务所”。
外滩临江的23个建筑里,有9个都是公和洋行的作品。基本上是当时公共租界的一个大型主流事务所。
其中包括被称为“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间最雄伟的建筑”——外滩12号,1923年建成的汇丰银行大楼与和平饭店。
外滩12号 汇丰银行 1923年
和平饭店
这位威尔逊还是位很有情怀的人。他积极筹款并且免费设计,盖了亚洲文会大楼,也就是今天的外滩美术馆。当年的亚洲文会是一个西人组织的关于中国学的非营利机构,威尔逊是亚洲文会的会员。
外滩美术馆
邬达克的老乡鸿达
乔争月在研究外滩建筑的过程中,又邂逅了一位邬达克的老乡——鸿达(C. H. Gonda),这位匈牙利籍设计师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外滩14号总工会大楼及国泰电影院。
国泰电影院
外滩14号总工会大楼
鸿达经常被拿来与邬达克类比,由于他们都来自东欧,不享受租界里的治外法权。如果跟中国客户发生纠纷,是要在我们的法庭上打官司的。所以他们都特别小心谨慎,也因为这个原因,赢得了许多华人客户,为他们的设计遍布上海,提供了有利条件。
鸿达
“买羽绒,到惠罗”的电视广告语在上海是几代人的回忆。惠罗指的便是惠罗公司大楼。
时间再往前推,1907年开业的上海惠罗百货可是“老四大公司”中曾经业绩排名第一的百货公司。
鸿达在1930年时,曾给惠罗公司大楼做过一个漂亮的改造方案,在当时的英文报上还刊登过他的手绘草图。
外滩唯一的中国设计
外滩的建筑,凝聚了全世界的优秀设计师,荟萃着世界各国重要的建筑样式。那么,外滩的建筑里,可有我们中国的身影?
中国银行
答案就是——中国银行。当时的外滩只有5栋楼是中国的业主,而其中只有中国银行聘请了一位中国建筑师。
这位建筑师就是陆谦受,他英国留学归国,是中国银行的御用建筑师。
中国银行的好多大楼,从银行大楼到职工宿舍、仓库都是他的作品。
其实当年的中国设计师还有好多,容小克勒慢慢说给你听!
就像乔争月在沙龙最后说到的:“这些年邬达克很红,但我们不应把他当做一片遮住了风景的叶子,而应把他当作一把打开上海建筑风貌的钥匙。”
如果大家对外滩的建筑感兴趣,小克勒推荐大家阅读乔争月、张雪飞合著的《上海外滩建筑地图》。
改变上海的建筑师里还有多少中国人的身影?下一期小克勒带大家逛逛群星璀璨的武康路。
“这城市的风景”沙龙上,还有哪些看点?点击谁是“改变上海的男人”?
特别感谢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静安区文化局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对我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