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409课:细说“讳”字,成语“讳莫如深”如何解释?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三个汉字:“誡、誋、諱”,其中“誡、諱”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诫、讳”。其中,“讳”字较为常用,可作为本课的重点汉字。标题中问题的答案请见第3字的解释。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誡(诫)。读ji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诫,敕也。从言,戒声。”形声字。本义是告戒;规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攴部》曰:'敕,诫也。’”《玉篇·言部》:“诫,告也。”《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藏其策金滕匮中,诫守者勿敢言。”周公把册文收进金丝缠束的柜中密封,告诫守柜者不许泄露。
在本义之外,诫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箴言,规劝人遵守的准则。《易·系辞》:“小惩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受到微小的惩罚而承获重大的规劝(获得箴言,得到准则),这是小人的幸运。
(《圣经》箴言)
(2)戒备;警惕。也作“戒”。《玉篇·言部》:“诫,警也。”《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曰虞四邑之至也。”(斗廉说:)郧国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郊区,一定的缺乏警戒,并且天天盼望四国军队的来到。
(3)教令;告示。《玉篇·言部》:“诫,命也。”《荀子·强国》:“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杨倞注:“诫,教也。”一发布告示,一颁布命令,敌人就退却,这就是君主的威力。
(4)嘱咐。《史记·项羽本纪》:“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侍。”项梁走出来,嘱咐项籍持剑在外面等候。
(5)文体名。一种教诲性的文章。比如《女诫》。
(《女诫》四屏)
(6)佛教的戒律。《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佛者,清远玄虚之神,以五诫为教。”
“诫”的小篆写法如图:
(诫的小篆写法)
2、誋。读j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誋,诫也。从言,忌声。”形声字。本义同“忌”。忌与誋互为异体字。誋有三种用法:
(1)告诫,《广雅·释诂三》:“誋,告也。”《淮南子·缪称》:“目之精者,可以消泽,而不可以昭誋。”高诱注:“昭,道;誋,诫也。不可以教导戒人。”明亮精粹的眼睛可以在无形中察知事物,但无法用它来教导告诫他人。
(2)信。《广韵·志韵》:“誋,信也。”
(3)禁忌。《玉篇·言部》:“誋,禁也。”
后两义典籍无应用实例。
誋的小篆写法如图:
(誋的小篆写法)
3、諱(讳)。读hu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讳,誋也。从言,韦声。”形声字。本义是避忌。《广雅·释诂三》:“讳,避也。”《左传·庄公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济西。不言其来,讳之也。”夏季,庄公在济水的西边追逐戎人。《春秋》没有记载戎人来攻,这是由于避忌提起这件事。
也指所隐讳或避忌的事物。鲁迅《书信·致李小峰(一九三一年七月卅日)》:“大约下一期《文艺新闻》所载,就有犯讳的话了。”
在本义之外,讳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隐瞒。《玉篇·言部》:“讳,隐也。”《字汇·言部》:“讳,护短曰讳。”《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
(影视剧里的杜十娘和李甲)
《榖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这里有个成语故事,“讳莫如深”:
春秋时的鲁庄公喜欢妃子孟任,于是想让孟任的儿子般(一说班)继承自己的君位。而庄公的弟弟叔牙却想让庆父即位,鲁庄公病死后,他的另一个弟弟季友设计杀死叔牙,扶助般继承了君位。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的时候,庆父发动政变,派人杀死了般,另立公子启为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可是鲁闵公做国君还不到一年,又被庆父派人杀死。这种作为引起了国人的反抗,庆父寡不敌众,仓皇逃到莒国去了。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榖梁传》书影)
孔子作《春秋》记载这件事时,只是简单写道:“般死后,庆父到了齐国。”这里隐瞒了重大事件,于是人们把对重大事件隐瞒不言称为“讳莫如深”,再后来“讳莫如深”发展为成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左传》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后来也发展为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两组成语出自同一段历史。
(2)畏惧。《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裴骃《史记集解》:“讳,畏也。”华阳君、泾阳君等惩处断罚无所畏惧,高陵君任免官吏也从不请示。
(3)旧时指已故的帝王或尊长的名。《礼记·王制》:“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郑玄注:“讳,先王名。”后来也用于指在世尊长的名字。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生曰名,死曰讳。今人多生而称人之名曰讳。”在古代,活着的人称名,死之后才称讳,所以我们在墓碑上经常看到“讳”这个字,但是后来发展为对于活着的尊长也称讳了。
(墓碑上的“讳”字)
(4)死的婉称。《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诸将备守各有境界,犹恐贼虏闻讳,恣雎寇窃。”诸将防守各自的地界,尤应担心贼寇听到皇帝死去的消息,放肆入寇。
(5)通“韪”。用“韪”的本义,是,对。不再详细举例。
讳的小篆写法如图:
(讳的小篆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