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伤寒论》讲义,第1讲:序言和杂谈

朋友们好,这是“茶话《伤寒论》”的第一讲。

  前几天,有一位女士读了我的《学医沉思录》以后加了我的微信好友,看了我在朋友圈的照片以后跟我说,你的长相和你的文章实在太悬殊了,我答复说,如果你先看了我的长相,可能就不会再去读我的文章了。这是一个玩笑。相貌丑陋、说话结巴、不拘小节、放荡不羁,这大体上就是我给人的感觉。发布视频往往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播放,而我是一个耿直的人,我不想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关于结巴,可以想象,你看到的每一段完整的句子,几乎都是我录制多遍然后剪辑而成的。

  我们必须说明一下,《伤寒论》是中医最重要的一本书,一位中医坐诊医生是否具有入门的中医水平,就是考察他能不能玩转《伤寒论》,这也是我讲《伤寒论》的原因。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1、性别就不用说了,1981年生,陕西太白县人,定居西安。

2、学历,2001年的中专建筑专业毕业,这就是最高学历。我后来所学习到的一切,都是自学而来,像预测、中医方面,我也没有拜过师傅。

3、工作,我之前的主要工作是程序员,主要是编程,前期做C++、PHP、数据库之类,后期从事自动交易软件编程,MQL5语言。啥,我为什么没有秃顶?西方人搞出来的东西都不难,用不着秃顶。我宁可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秃顶。

4、文化程度。1994年13岁开始接触周易,周易术数所有的巷道全部玩遍;计算机似有天分,看看编程语言,直接就能写软件;中医2009年开始学习中医,对中医我似乎也有点天分,除了弯路太多以外,倒是没有觉得有多难。

第二个,为什么由程序员讲中医?

  这也是我自己一直想不通的问题,那么多中医从业者,你们为什么不来讲中医,为什么非要逼一个程序员来讲中医?我这人,长得又不好看,普通话又不标准,说话还结巴。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中医从业者专业水平太低

  10个中医九个骗,都是大忽悠带着小忽悠一起忽悠,都是为了钱。

2、所谓的“正统”中医教学误导太多,基本上没有疗效

  我们去抖音看看,一些专家教授、美女网红,或者穿白大褂的老头老太太,普通话标准,穿着考究,视频背景不是整整齐齐的书,就是古香古色的家具,看上去谆谆教诲、泄露天机的样子!告诉你什么病就用什么药,或者用“八纲辨证”讲得激情澎湃。然后一大堆粉丝、一大堆点赞。你信他们吗?我信不过。我看过的一切视频,完全都是胡扯,瞎掰,外行糊弄外行,门外汉糊弄门外汉!

3、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如果大量的骗子涌上讲台胡说八道,那么,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懂中医的人,请问,你能坐得住吗?

主要讲些什么?

  让我现在讲中医,实在不知道从何讲起。就我目前来说,我自己身体有什么不舒服,辨证一下,搞些药一吃就好,就完了,没有什么说的。这种事情,对我来说,既没有新鲜感也没有成就感,就跟我写程序一样,我的软件需要增加一个什么功能,想好了,打开电脑写代码,实现出来就完了,没啥感觉。

话说回来,既然我都打算讲《伤寒论》了,那我就勉为其难试着讲讲。其实也谈不上是讲,我更希望和朋友们可以有更多的讨论。

  我最大的遗憾是无法从事医疗行业,因为对于我这种自学出身的人来说,连个大学文凭都搞不到,更何况中医坐诊各种苛刻的准入门槛,也让我难以适应。经常看到一些人病急病危,各种痛苦,我明知道怎么解决,而我却无法出手相助,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

  我自认为自己有学医的天分,随着好奇心的驱使,我不断深入于中医的学习,不知不觉中,在中医之路上已经越陷越深。我学医之路越来越顺,我个人是孤独的,所以也很想把我所学的中医分享于广大志同道合之人,这应该是我目前能够为中医事业唯一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决定讲《伤寒论》之前,我曾有过短暂的迷茫,直到某一天,我在视频软件上看到一大堆“中医老师”的教课以后,我心中无限悲凉,我想,我必须出来说话,哪怕没有人听,我仍然应该去讲述那些我认为正确的东西,而不是让那些没有疗效的东西自由泛滥。目前社会现实,商业活跃、各种“鸡汤”、“捷径”泛滥,道德没落、人心浮躁,但是,虽然如此,声色犬马这些假象,终究敌不过每个人在生病时的无助与绝望,人性只有在此时才是真实的,这时候,你拥有的金钱、权利、名望等等一切,都是浮云。不论贫富贵贱,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医疗必须具有效果,延长寿命、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救治成本,生活经验告诉我,有且只有传统中医能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学医不是为了拿证,不是为了吹牛,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自己家里孩子、爱人、父母之病痛,我们自己感同身受,怎么能视若无睹,怎么能轻易把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拱手于庸碌之人。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吃过西医的亏才学习的中医,目前,我对于自己的任何身体状况都能药到病除,毫无难度。关于西医,我对西医原本并没有什么偏见,但西医的理论体系不能让人信服,而西医的医疗效果更是弊端重重,加上目前完全商业化的医疗,西医在体制优势的保护下已经成为抽骨吸髓的赚钱道具。

  随着前些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褪去,我们身边有大量人群负债,社会底层人民生活负担极其沉重。一场小感冒往往会花去一个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收入,而一场大病,往往可以让小康之家迅速赤贫,更何况房贷、车贷的普通人。我的个人经验是,学中医并不难,难的就是能不能跨出这一步,难的是能不能少走弯路。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学懂中医的话,个人、家庭的医疗开支几乎可以全免,这是何乐而不为?退一步讲,即便不能做到药到病除,起码可以了解正确的医疗途径、可以知道谁是良医,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样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自从我写了《学医沉思录》之后,我想,我必须去讲《伤寒论》了。为什么不去讲《黄帝内经》而是挑战《伤寒论》,道理非常简单,只有《伤寒论》是在最直接地解决实际问题。《黄帝内经》这本书当然是中医的重要理论,然而,其篇章多为梗概,方药理法未能连成一个整体,理论上似乎严严整整,而遇到问题却难以落实,加上其辞藻浮华,沉迷于内经者,极容易陷入“空谈”。我们看,现在很多所谓的“中医老师”都在讲《内经》而不讲《伤寒》,应该就是因为他们啃不动《伤寒论》这类硬骨头,所以用《内经》招摇撞骗。《伤寒论》的难度比《内经》高得多,就如同造车一样,《内经》讲的是机械,而《伤寒论》讲的是造车,造车是直接用来解决问题的,操作、安全、材料、效率、机械等等是需要全面考虑并解决的,并非空谈说理者所擅长。

  另外,我讲《伤寒论》,包括我讲中医,有几个特点需要先说明一下

1、以《伤寒论》为主线

  我曾经看过一本《XX伤寒论》,全书几乎一个条文,甚至没有讲伤寒论一个方子,全部都是想当然地用《易经》在套伤寒论。我说,《伤寒论》是用来治病的,《易经》能治病的话你直接讲《易经》不就好了,为什么要把《伤寒论》扯进去呢?这显然说明你不懂《伤寒论》,而是借用《易经》和《伤寒》拉大旗拍虎皮,不过,骗钱的效果倒是看着还不错。

  我讲《伤寒论》会以《伤寒论》为主线,穿插讲《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瘟疫论》、舌诊、脉诊以及后世名家的观点。主要目标,就是能够从多个方面把一件事情看得更清楚,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执念,把别人误导到某个思维定式里面去。

2、解除西医的思维方式

  对于中医学习,“科学”和“西医”这两个名词是最为害人。比如说,麻黄汤证,学习中医就要看麻黄汤证类似什么社会现象,那么,麻黄汤证像什么?最类似外敌入侵,在边界两相激战,在这个时候怎么解决?派兵到边界助力,把敌人赶出去就行了。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甘草把内部稳住,桂枝做向导,杏仁疏通道路,麻黄御寇攘敌,部署严整、分工明确,一切都非常清楚明白,中医就是这么学的,唯独这么学,才能够学好中医。学习中医,绝不是看这是什么细菌、病毒引起的,怎么把细菌病毒杀死。从中医角度看,一切不适,都是人体自虚或者和邪气作斗争的表现,疼痛、发烧、麻木、悸动、呕吐、腹泻等等都是表现,而不是原因。中医所谓的原因,也只是人体的什么秩序被扰乱了,而不是邪气本身,比如你在中医中从来看不到什么细菌病毒名称,但是只要辨证准确,病情很快就搞定。

  有人说,中医是稀里糊涂治好了病,这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说辞是站在西医的角度看中医,所谓“稀里糊涂”就是因为玩不转中医;但是站在中医的角度看,有章可循,有理有据,清楚明白,怎么能叫稀里糊涂?《伤寒论》每一步辨证、每一个药方就像作战前侦查信息部署军队一样,知己知彼,整齐严谨。

  我所讲述的内容,凡是涉及西医的,只是使用一个名词,比如说“胆囊炎、胆结石”,发病的状况是胆胀、胁痛,胃部嘈杂、懊恼,注意,只是借用了一个名字以利于表达而已。西医内科理论毫无价值,我对此完全忽略。

3、具有象数思维的特点

  最近读了一本书《伤寒扫尘论》,这本书总体上是近代评注《伤寒论》的佼佼者,但是其在脉法方面存在错误,就是说,患者左手关脉应该代表肝胆而不是脾胃,而作者边正方先生认为肝胆居身体之右,应该在右手关脉。我在实际中很有感触,这种说法违背了实际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就是作者过分排斥阴阳术数,以至于把“气化”和“形质”混为一谈,犯了和《医林改错》王清任一样的错误。如果你学习过六爻、四柱,学中医就不会犯这个错误。所以,边老先生行医70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却不能参透其中奥妙,是非常遗憾的。

  我个人从小学习《易经》,阴阳术数这个体系中的几乎一切方术我都玩过,所以阴阳术数这些东西在我这就跟生活中的桌子、板凳一样平常。人体是后天结构,阴阳术数所有的方法都是用来解决后天结构的,如果你没有周易术数的基础,你就很难理解中医中所谓的心肾相交、真脏脉以及寸口脉法脏腑位置一类的东西。

4、只尊重事实,不在乎主流和权威

  一再强调,我们学中医是用来祛疾治病的,学习的最终目标只有四个字“药到病除”,所以我们只重视中医的实际功用,除此之外其它一切都不重要。我对中医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比喻,学中医并不是汲取知识,而是从大把大把的废纸中寻找些许金玉良言,因为包含误导的著作太多太多了。有一部书叫《医林指月》,其内部包含的几本书几乎全部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敢以“指月”立名,说明编者也是很自信的,实际上,这是一部烂书。中医中类似的例子不堪枚举。一切名目,在我们这里价值都是零,不管他是古代名家还是当今红人,只要他对中医的思维方式不对,或者他的疗效不行,一概都是被我们所否定的。

  曾有人私下跟我说,他读了《伤寒论》和《温病条辨》后感觉治一切外感病都没有什么问题,这就大错特错了,说明他就没有好好读书。《温病条辨》很多地方是要和《伤寒论》、《黄帝内经》是对立的,有沽名钓誉、分庭抗礼之势,更关键问题在于《温病条辨》的错误,《温病条辨》全书几乎没有正确性可言,也不知道这位读者怎么得出的结论。大凡外感病发热,伤寒是因,发热是果,《伤寒论》从因入手,所以这一套思路是对的;而后世看到发热就清凉解表,是从果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这就是为什么后世多出庸医的原因。

5、理论上自圆其说,实际中能解决问题

  做一切学问,实际操作之前,理论上必须圆满,理论上要能够自圆其说,实际操作中方才有可能不会出现大的瑕疵。反过来,行医治病这么重要的事情,你理论上都不能完满对话,操作中那里有规矩可言?在这一点上,西方的数理逻辑体系做得非常好。比如一部手机,从硬件到软件,每一个零件每一个功能,都具有严丝合缝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因到果,或者从果到因相互推导。我在这里夸了科学两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科学就能够解决健康问题了,这是两码事,狭义的科学只能解决不存在生命现象的事物。也就是说,科学只能解决“有限域”的问题,而人的身体是自然造化,自然造化的一切都是“无限域”的,对于“无限域”的生命现象,科学是无能为力的。这个问题我在《学医沉思录》中有过详细讨论。

6、鼓励独立思考

  《孟子》讲“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每个人都难免犯错,即便中医名家也不例外,我一个程序员都能够指出很多中医名家的错误,更何况比我中医认知更深刻的人。所以,我们在学中医的时候,除了学习本身之外,一定要敢于去质疑、反思别人的观点,并在实际中小心求证,有错就改。

  我们中国的教育,最害人的就是纸面答卷和标准答案。纸面答卷的考试,完全忽略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标准答案则抑制了人的自由思想和创造性,我们看看近几十年的中国,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发明创造,就不难看出我们的短板所在。在一个角度上,我之所以认为自己能够讲好中医,就是因为我没有过多地接受过科班教育,也就是说,我没有被错误的教育显著地改造过,所以我身上还有比较活跃的思维灵感。

7、志不同、道不合的请绕行

  我写的一切东西、讲的一切话都是给志同道合的人的,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请绕行。比如说,你接受不了中医,很可能是因为你人生阅历不够,没有吃过西医的亏,或者说吃的亏不够多,西医还没有让你无奈和绝望;接受不了中医的思维方式,说明你的思维能力不够火候,或者说明你不愿意承认比自己认知体系更高明的东西存在。

  《庄子·外篇·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我还是一贯的作风,不争辩、不讨论,你不认可就直接绕行。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榆木疙瘩不可能点石成金。

  第一讲就先这样结束了,我这样讲课是很累的,因为没有互动,希望朋友们多提问题,我会把这些问题穿插在之后的视频中逐步跟大家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