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岛简介
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岛屿,中国第三大岛屿,面积1200.68平方公里,人口约82.15万,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美,适合修身养性,崇明岛持续受到长江泥沙堆积,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土地,预计在50年后和北边陆地接壤。
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为1267㎞²,海拔3.5~4.5米。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且该岛因为各种地理因素,面积每年增长约5㎞²。
崇明岛大部属上海市崇明区,小部分属于江苏省南通启东市启隆镇和南通海门市海永镇,位于崇明岛北端。
- 中文名崇明岛
- 外文名Chongming Island
- 行政区类别区
- 所属地区上海市
- 下辖地区上海崇明区、农场、部队营地
历史沿革
公元618~626年(唐武德年间),在东布洲(今吕四一带)南面水中涨出两个沙洲。两洲隔水70余里,时名东沙、西沙(又名顾俊沙),这就是岛的前身。1025年(宋天圣三年),于东沙西北续涨姚刘沙(因姚、刘两姓先居而得名),并与东沙接壤。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姚刘沙西北隔水50里处涨出三沙(因三次叠涨而成,故名;又说因句容朱、陈、张三姓先居而得名)!
崇明岛
1271~1368年(元朝),先后涨出营前沙、马驮沙、张蒲沙等10余沙。元末明初,东沙坍没,西沙坍存无几,三沙北涨,姚刘沙南坍北涨,渐与三沙连壤。1399~1644年(明建文初年至明末)先后涨出马鞍沙、陈恩沙、高明沙、小阴沙、长沙、袁家沙、响沙、高头沙等30余沙。1522~1722年(明嘉靖初年至清康熙末年),诸沙涨坍频繁。姚刘沙与三沙坍没,西沙、陈恩沙、樊濂沙等先后陷于水,平洋沙先大涨而后大坍,而长沙却与坍存之平洋沙和周围的袁家沙、吴家沙、响沙、南沙诸沙涨连成片。1644年左右(明末清初),崇明岛在涨中连成东起高头沙、西至平洋沙,长200里、宽40里的一个大岛!
1644~1722年(清顺治、康熙年间),又涨出日隆沙、永安沙、平安沙、东三沙等30余沙!
清末,全岛上已有长沙、响沙、吴家沙、新灶沙、日兴沙、日旺沙、永丰沙、永隆沙、永福沙、沈阜沙、终兴秒、仙景沙、永宁沙、龙珠沙、洪勋沙、永盛沙、利民沙、箔沙、高头沙、七滧小阴沙、向阳沙、永寿沙、东旺沙、小团沙、烂沙、孙家沙、东大阜沙、长安沙、协安沙、袁家沙、太平日隆沙、永安沙、胁里沙、永庆沙、新镇沙、定成沙、保定沙、平安沙、日升沙、南沙、满洋沙、长兴沙、协兴沙、北沙、永旺沙、杨家沙、惠安沙、永兴沙、日盈沙、连珠沙、西庆升沙、南连升沙、北连升沙、永泰沙、永昌沙、协旺沙、固安沙、合隆沙、定安沙、永定沙等60处。
崇明岛在1958年以前是归江苏省管辖的,1958年嘉定、宝山等地区划入上海,崇明岛一起也被划到上海。
当时永隆沙和兴隆沙这两个沙洲独立存在,和崇明岛的主体区域相距较远,被留在江苏省,由南通管辖。
后来这两个沙洲继续长大,再加上启东、海门两地的不断围垦,从1960年到1987年,不到30年时间,永隆沙已经开始和崇明岛连成一体。
后来的几十年间,永隆沙、兴隆沙继续长大,最终都和崇明岛连成一体。因为海门参与围垦,也分得一部分,永隆沙、兴隆沙、新村沙总面积额约60平方千米,划归海门市的大约占1/4左右,其余的3/4划归启东市。
行政区划
崇明岛全岛分两块行政区域,分属江苏南通市(下又分属启东和海门两个县级市)和上海崇明区,然属启东和海门部分极小,所以一般人会错误地认为全岛都属于崇明区,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