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行得通吗
王营
日前,教育部官网公布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指出,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社会关注。许多小学教师担心:不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如何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成绩下降了怎么办?许多家长也担心:学校不布置家庭作业,孩子回家后无作业可做,岂不更加无所事事,上网、玩游戏咋办?
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就是要求所有作业都在学校完成,其目的是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确保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的规定对孩子来说利大于弊,本该得到教师和家长的支持,结果却引发了其忧虑:这样的规定行得通吗?
从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来讲,笔者认为完全行得通。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准确阐述过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他说:“小学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应当是使儿童初步地认识周围世界(给儿童一幅世界的略图),满足他们的旺盛的求知欲,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赞可夫并不排斥让小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但他认为,培养小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让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才是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小学阶段科目少,学习内容简单,并不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上下过多的功夫,作业完全可以随堂完成;随堂不能完成的作业,可以利用自习课完成。如果让学生陷入沉重的作业负担不能自拔,会让他们失去扩大知识面和认识世界的时间和机会,所谓“快乐的童年”就成了一句空话。为使这一规定落到实处,学校和家庭需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就学校而言,一是要改革课堂教学,给学生留出当堂完成作业的时间。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要精讲多练,尽量减少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完成当堂作业留出足够的时间。
二是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确保学习效果。学生做作业是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业成绩的有效手段,但是,作业不在多而在精。无论是当堂作业,还是课下作业,教师都要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分层布置作业,确保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同时,教师要注重作业的及时批改和讲评反馈,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作业辅导,提升作业质量。
三是学校要统筹规划,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充足的时间。学校要以年级为单位,统筹每天的各科课下作业量,原则上当天不上课的学科不再布置课下作业。同时,要充分利用每天的课外延时自习时间,在学科教师的监督下,让学生专心致志地完成课下作业。
就家长而言,要理解教育部出台这一规定的良苦用心,防止重蹈“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覆辙。孩子在学校完成了作业,家长不要再额外加码,购买大量的课外资料,让孩子重复刷题。双休日、节假日最好不要让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如此说来,有的家长可能会疑惑,没有家庭作业,难道让孩子回家后尽情地玩手机、玩游戏?当然不是。闲暇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能自主掌握的时间。”家长要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科学规划好孩子的课余生活。
比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发展一项兴趣爱好;可以利用每天的空余时间,带孩子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可以让孩子做做家务,培养其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可以通过亲子共读,有计划地读几本课外书,让孩子养成读书和思考习惯。当然,也可以让孩子温习当天所学功课,或者预习将要学习的新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总之,家长要通过合理规划,给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空间,保证孩子的休息时间。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